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2 22:30:18
◎近年來,以司美格魯肽為代表的GLP-1類藥物的降糖和減肥效果廣受市場關注,相關GLP-1概念股也不斷上漲。除了降糖和減重,司美格魯肽還在探索更多的適應癥,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阿爾茨海默癥、外周動脈疾病等適應癥。國內二級市場上,9月以來,GLP-1減肥藥概念股股價連連大漲。
每經記者 陳浩 每經編輯 董興生
當地時間10月10日,丹麥制藥巨頭諾和諾德宣布,提前終止司美格魯肽治療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腎臟損傷和慢性腎病的三期臨床試驗,原因是中期分析顯示該試驗取得成功。諾和諾德稱,停止試驗的決定是基于獨立數據監(jiān)測委員會的建議,該委員會認為,臨床試驗中期的分析結果達到預先設定的標準,可以提前終止試驗。
近年來,以司美格魯肽為代表的GLP-1類藥物的降糖和減肥效果廣受市場關注,相關GLP-1概念股也不斷上漲。除了降糖和減重,司美格魯肽還在探索更多的適應癥,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阿爾茨海默癥、外周動脈疾病等適應癥。國內二級市場上,9月以來,GLP-1減肥藥概念股股價連連大漲。
圖片來源:諾和諾德中國官網
司美格魯肽是一種GLP-1類藥物。2017年,司美格魯肽(商品名:Ozempic)在美獲批上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021年6月,皮下注射劑版本的司美格魯肽(商品名:Wegovy)在美國獲批減重適應癥,在“打一針就能瘦下來”的誘惑以及馬斯克等名人的帶動下,司美格魯肽迅速風靡全世界,成為“減肥神藥”。據諾和諾德發(fā)布的財報,今年上半年,司美格魯肽總銷售額已超過90億美元。
除了降糖和減重,司美格魯肽還在探索更多的適應癥。當地時間10月10日,諾和諾德宣布,提前終止司美格魯肽治療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腎臟損傷和慢性腎病的三期臨床試驗。監(jiān)督機構認為,該藥的療效已達到了特定的預設標準。
據悉,該研究是一項包含隨機、雙盲、平行組、安慰劑對照的優(yōu)效性試驗,于2019年啟動,已在28個國家的400多個研究地點進行臨床試驗,共有3534名患者入組,目的是為了測試司美格魯肽是否可以延緩慢性腎病的進展,以及降低腎臟和心臟問題導致的死亡風險。諾和諾德預計,將在2024年上半年公布研究結果。消息公布的第二天,諾和諾德股價上漲6.27%,盤后市值超4500億美元。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GLP-1類藥物潛力巨大。今年8月,諾和諾德中國研發(fā)中心發(fā)文稱,諾和諾德近日公布了來自SELECT心血管結局試驗的主要結果,此項雙盲試驗在長達5年的時間內,評估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的司美格魯肽2.4 mg與安慰劑結合標準治療在預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方面的療效;試驗已達成其主要目標,司美格魯肽2.4 mg相比安慰劑展示出了具有統計學意義更優(yōu)的MACE風險降幅。
值得注意的是,司美格魯肽還在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阿爾茨海默癥、外周動脈疾病等適應癥,以及是否能治療酒精成癮。
近年來,GLP-1是全球醫(yī)藥市場持續(xù)關注的重磅靶點之一。上海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3年,全球降糖類藥物市場規(guī)模為591億美元,其中GLP-1類銷售額約235.5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約39.8%;預計到2031年,全球GLP-1類藥物整體銷售規(guī)模有望達1650億美元。截至今年9月,全球已有12款GLP-1類藥物獲批上市(不含撤市藥物)。諾和諾德占據著GLP-1產品領域大部分市場,2022年,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共占據近51%的市場份額。
國內二級市場上,9月以來,GLP-1概念股股價連連大漲。9月至今(截至10月12日收盤),常山藥業(yè)(SZ300255,股價15.05元,市值141億元)股價累計上漲231%,翰宇藥業(yè)(SZ300199,股價16.24元,市值143億元)股價累計上漲75%。消息面上,常山藥業(yè)近日在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中表示,公司已經完成艾本那肽臨床試驗,但尚未提交新藥證書申請,且開展的艾本那肽臨床試驗適應癥為治療2型糖尿病,公司尚未開展艾本那肽針對肥胖或減重的臨床試驗。
相較于還沒有減肥產品的常山藥業(yè),翰宇藥業(yè)的GLP-1多肽原料藥則已經簽下了海外大單。9月19日,翰宇藥業(yè)公告稱,近日公司及全資子公司與海外客戶簽署了日常經營重大合同,根據合同約定,客戶預計向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合計采購累計金額3000萬美元的GLP-1多肽原料藥。記者注意到,這一訂單金額占上市公司去年營收的三成以上。
盡管GLP-1藥物產業(yè)鏈備受追捧,但也不是沒有風險。9月22日,美國FDA公布了一份涉及藥物質量安全問題的“483表格”,對象是諾和諾德的一家原料藥工廠,該工廠生產的藥物中就包含司美格魯肽。表格內容顯示,FDA發(fā)現兩項不合規(guī)的質量安全問題,主要與微生物污染有關。報告稱,工廠污染來源尚未確定,但該公司采取的糾正措施不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