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1 22:58:20
每經特約評論員 蔣光祥
“買R2中低風險的固收類理財居然也被背刺”,“買理財買出了股票的感覺,一周跌光了幾個月的收益”,11月以來,國內債券市場的明顯調整,波及到了不少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在不少銀行理財產品的受眾,尤其是老年受眾看來,理財不是股票也不是基金,與自己跑銀行存錢并無兩樣,利息稍微高一點而已,銀行門口的小黑板上數字寫的是多少,到時就應該有多少。雖然寫的是既不保本也不保收益,但還敢真給我虧了不成?因此抱有困惑和不解的客戶大有人在。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紛紛發(fā)出給持有人的公開信,安撫投資者情緒,爭取理解,讓客戶往前看。
眾所周知,資管新規(guī)實施后,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已完成凈值化轉型,尤其是大一點的銀行更是紛紛申請設立自己的理財子公司,由理財子公司來單獨完成理財產品的運營操作。他們所發(fā)行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業(yè)績比較基準并非約定收益,投資人很可能因市場變動而蒙受損失。而最近債券利率大幅上調,價格大幅下跌,偏債型理財產品的凈值難免出現回調。但與按照產品合同,少則20%左右,多則40%左右的資金投向股市的“固收+”理財產品類型不同,投向債市、有票息保護的純固收理財通常不會浮虧太多,這也意味著如果拿時間換空間,通常一兩個季度之后就可以扭虧為盈。
實際上,今年初也有過這么一波理財產品破凈行情,后面走勢便符合上述規(guī)律。同時這也引出來了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以前買銀行理財就不會虧損?不同銀行的理財收益雖有差別,但沒聽說過誰會虧錢。很簡單,自資管新規(guī)出臺之后,兩三年間已基本在包括銀行在內的各大資管機構的理財產品供給端落實到位。保本保息理財產品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全面凈值化產品成為資管行業(yè)的主旋律。這一現狀對于管理人,尤其是一些地方小城商行的理財產品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以往用小黑板寫個大差不差的收益率擺出去,就能有錢進來?,F在這個錢進來也燙手,凈值化之后,已經不止一次聽到相關從業(yè)人員訴苦理財已經很難做。
不過,對于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既不一定理解理財產品的底層運作機理,預期回報也往往并沒有調低。對于大部分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最終可能難免在“無奈”中,適應產品凈值起起伏伏的現實。但對于其中一些老年客戶來說,近日有另外一個好消息,我國推出的第一款特定養(yǎng)老儲蓄產品已經在工商銀行開始試點,部分網點開始發(fā)行特定養(yǎng)老儲蓄產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三種類型,涵蓋5年、10年、15年、20年四個期限,各項利率均在普通利率之上有不小的上調。
例如,目前工商銀行普通存款5年期利率是2.65%,而特定養(yǎng)老儲蓄產品5年期產品利率則是:合肥、青島地區(qū)整存整取產品執(zhí)行3.5%利率,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執(zhí)行2.05%利率;廣州、西安、成都地區(qū)整存整取產品執(zhí)行4%利率,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執(zhí)行2.25%利率。當然,特定養(yǎng)老儲蓄產品也有自己的缺點,比如要求年滿35周歲才能辦理,年滿55周歲方可辦理到期支取。整存整取、零存整取需要“年齡+產品期限”大于55,整存零取需要年齡大于等于55周歲。不過,如果客戶有臨時應急資金需求,也可以辦理提前支取,但會損失一定的利息。
盡管在試點階段,單家試點銀行特定養(yǎng)老儲蓄業(yè)務總規(guī)模限制在100億元人民幣以內,儲戶在單家試點銀行特定養(yǎng)老儲蓄產品存款本金上限為50萬元。但一旦鋪開,對于很多意向客戶,尤其是老年理財客戶來說,不失為一個實打實的好選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