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05 20:48:50
國金證券認為,技術壁壘越高的零部件環(huán)節(jié)越難替代。汽車中技術壁壘較高環(huán)節(jié),通常集中在動力系統(tǒng)及汽車電子(如芯片、功率電子等)部分,出于對性能、安全等核心問題的考量,國產化替代相對較難,但一旦進入供應鏈不易被更換,如均勝電子等。
每經記者 吳永久 每經編輯 何劍嶺
特斯拉不斷的吸引大家的眼球,前期,其旗下的電動皮卡刷屏,這個周末,股民的朋友圈又對它沸騰了。
800億美元大關!美國當地時間周五特斯拉股價逆勢大漲,盤中市值創(chuàng)下這一紀錄!
究其原因,2020年1月3日晚間,特斯拉公布的最新信息顯示,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實現了創(chuàng)紀錄的近10.5萬的車輛產量和創(chuàng)紀錄的約11.2萬臺車輛交付。2019年,特斯拉交付了約36.75萬臺車輛,比2018年增長50%,并完成了全年目標。
Model 3是特斯拉的“走量”車型,近日,特斯拉宣布中國制造Model3首批社會車主交付儀式將于1月7日下午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舉行,值得注意的是,而最終售價將降至29.905萬元。
從股價走勢來看,從去年10月24日跳空上行以來,特斯拉股價漲幅近50%。而從A股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來看,寧德時代股價突破百元大關,成為創(chuàng)業(yè)板“一哥”之后,仍在繼續(xù)上行,而從去年11月以來,股價累計上漲近60%,目前市值已達2400多億。同寧德時代一起走牛的還有贛鋒鋰業(yè)、華友鈷業(yè)、恩捷股份等,它們爆發(fā)的時間,都在去年11月前后。
聰明的小伙伴自然會想到,Model3既然如此暢銷,那么其供應商的公司就會迎來投資機遇。還記得當年蘋果手機火了之后,誕生不少10倍股的事情嗎?今日,我們就來挖掘特斯拉產業(yè)鏈個股的投資機會,僅供參考。
在研究Model3之前,我們先來復盤十年蘋果產業(yè)鏈個股的表現。
據國泰君安證券研報顯示,2007年1月9日,蘋果公司舉辦第一代iPhone發(fā)布會,觸摸屏+Home鍵的設計令人驚艷。然而在智能手機尚未風靡的時代,當年 iPhone僅有百萬臺級別的銷量。2009年下半年開始,隨著聯通將iPhone 3GS正式引入中國,蘋果主題概念開始在市場中出現,而后2010年iPhone 4的火爆行情正式拉開了蘋果產業(yè)鏈至今長達10年的投資機會。
根據蘋果相關概念標的股價走勢,可將投資路徑大致分為三個階段:2008年中下至2011年中上、2012年中下至2015年中、2015年中下至2017年底。各階段指數與所列經典標的平均投資時長分別為24.3 個月、36.6個月、24.6個月,第二次投資平均時間最長,第一次與第三次投資平均時長較為接近,較第二次短近一年。各階段指數與所列經典標的平均漲幅分別為783%、694%、183%,考慮到第二階段后期A股處于牛市主升浪,漲幅中市場β貢獻度明顯高于第一、第三階段。
為更形象直觀,我們貼出其中的一些股價走勢來:
那么問題就來了,特斯拉產業(yè)鏈個股是否也將誕生不少10倍股呢?
首先,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優(yōu)勢非常重要。據東方證券研報顯示,從美國新能源車乘用車市場格局來看,特斯拉處于領先的市場地位。自2012年來,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快速提升,從2012年的 2509輛快速增長到2018年的19萬輛,2019年前三季度銷量達到13.6萬輛,同比增長19%。特斯拉在美國新能源車市場份額也逐漸提升,從2012年的僅約5%提升到2019年前三季度的57%。從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發(fā)展來看,其產品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和市場擴張性。其中,Model 3又是特斯拉的銷量主力,Model 3一個車型所占的市場份額就達到了47.3%。
其次,在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來看,東方證券認為,特斯拉還將搶占部分傳統(tǒng)燃油豪華車市場。從美國豪華車市場情況來看,特斯拉目前已經躋身一線豪華車品牌。2019H1,美國豪華車市場中,特斯拉以8.7萬輛的銷量,排名第四,僅落后于寶馬、奔馳和雷克薩斯,同時已經領先于奧迪、謳歌、凱迪拉克等傳統(tǒng)豪華車品牌。
第三,要重點關注Model 3在未來的銷量增長能夠繼續(xù)保持下去。
Model 3 國產后,憑借免征購置稅以及上牌的便利性,將對中國的同級別豪華車形成較大的競爭優(yōu)勢。對比美國市場,預計將對中國傳統(tǒng)燃油豪華車造成一定沖擊,原本潛在的豪華車消費者轉向購買 Model 3 之后將促進其銷量有效提升。
根據特斯拉的規(guī)劃,上海工廠第一階段的產能規(guī)劃為3000輛/周,預計經過產能爬坡后2020年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產能有望達到15萬輛/年。在上海工廠開工建設時,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上海工廠的產能在未來兩三年有望達到50萬輛/年。假設上海工廠產能在2022年達到50萬輛/年,則預計2020年至2022年上海工廠的年產能將分別達到15萬、30萬和50萬輛。
2020年1月3日,特斯拉官網顯示,國產Model 3標準續(xù)航升級版價格從35.58萬元下探至32.38萬元(補貼前售價,降價3.2萬元),考慮到當前個人購買享受補貼金額2.475萬元,扣除補貼后售價29.9萬元。
而興業(yè)證券指出,國產Model 3生產成本相比美版顯著降低,預計此次降價主要基于國產化率提升。根據我們此前測算,在假設中國國產后直接原材料成本預計下降10%~20%前提下,國產Model 3相比美版生產成本預計降低20%-28%,若追求與美版相似毛利率(19%左右),國產版本具備27%-34%的降價空間,對應絕對降價金額8.5~10.8萬。此前相關媒體披露,當前國產Model 3已有30%零部件國產化,預計2020年7月車身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80%,年底達到100%。
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國產Model 3的價格不斷下探,無疑會蠶食國產電動車的市場份額,因此,市場競爭會加劇,行業(yè)分化會加大。
據財經國家周刊報道,中汽協(xié)發(fā)布的新能源車產銷數據顯示,2019年自新能源汽車補貼6月退坡后,7~11月的銷量已經同比“五連降”,尤其是10月、11月,降幅超過4成。產業(yè)鏈上下游體會更深。最近大半年,海馬汽車賣房、比亞迪降薪、青年汽車申請破產、眾泰汽車欠薪……部分新能源汽車項目和企業(yè),包括一些老牌汽車企業(yè),壞消息不斷。中國電動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經歷大力度政策推動、快速增長后,進入了深度調整期;造車新勢力經歷“一哄而起”后,進入了大浪淘沙的過程。
但是從最近幾個月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來看,一些個股表現較好。
從去年11月5日以來,寧德時代股價漲幅達56%,其目前已是創(chuàng)業(yè)板“一哥”,總市值超過2400億。華友鈷業(yè)從去年11月19日以來,股價漲幅達77%。贛鋒鋰業(yè)從去年11月19日以來,股價漲幅達54%。恩捷股份從去年11月5日以來,股價漲幅達58%。
而從美股特斯拉的股價走勢來看,其于10月24日跳空上行,可見,A股新能源汽車標的或在追隨特斯拉的步伐。
分析人士認為,既然Model 3國產化率將達到100%,自然國內的電動車供應商就有可能受益,尤其是那種市占率較高的公司。
那么如何挖掘特斯拉產業(yè)鏈A股的相關標的呢?
國金證券研報顯示,現階段特斯拉國產化的供應鏈集中在車身底盤內外飾部分,總價值量較小。據拆分,Model 3 車型總價值量主要分成三部分,即三電、汽車電子和車身底盤內外飾,各部分占比約 5:3:2。目前已進入的供應商主要集中在車身底盤內外飾領域,屬資本密集產業(yè),產品多而雜,總價值量小。未來供應鏈產品種類和價值量擴張的空間較大,三電及汽車電子領域機會將逐漸顯現。
東方證券研報顯示,在電池系統(tǒng),目前特斯拉主要采用松下和 LG 化學供應的動力電池。國內上市公司中,旭升股份供應電池組外殼、箱體、冷卻系統(tǒng)組件等產品,華域汽車供應電池盒等產品。
國金證券認為,技術壁壘越高的零部件環(huán)節(jié)越難替代。汽車中技術壁壘較高環(huán)節(jié),通常集中在動力系統(tǒng)及汽車電子(如芯片、功率電子等)部分,出于對性能、安全等核心問題的考量,國產化替代相對較難,但一旦進入供應鏈不易被更換,如均勝電子等。
國內已經掌握設計制造且具成本優(yōu)勢的細分領域,以及材料或物流占主導因素的領域,越先進行國產化替代。汽車行業(yè)中,對于車身、內外飾等技術壁壘低、靠拼成本的制造屬性行業(yè),由于人工、原材料更便宜等因素,大部分國內廠商相對國際廠商而言已掌握相關技術且更具成本優(yōu)勢,在特斯拉降本需求下大概率優(yōu)先進行國產化替代。如拓普集團、岱美股份等。
環(huán)節(jié)中核心部件向總成的拓展更容易。若獲得核心部件訂單,由于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價值量已占大半,由單件向總成拓展更容易。例如三花智控,其近乎壟斷的電子膨脹閥產品為熱管理中核心部件,若后續(xù)向特斯拉延伸供應熱管理總成更容易被接受。
不光是進入特斯拉的供應鏈,更重要的是業(yè)績彈性。
有私募人士曾分析到,電池全球幾大巨頭,松下、三星、LG、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五大巨頭是目前全世界鋰電池生產能力最強的公司,這個格局在短期是很難發(fā)生變化的,這五個巨頭的供應商在將來會有非常非常大的機遇。隔膜和電解液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非常有機會的,行業(yè)老大老二已經占了將近50%的市場份額,而且還在不停地擴產能,龍頭地位是很難撼動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