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jīng)濟新聞 2018-08-26 16:57:28
在今夏的一片“古裝劇盛典”中,有一部年代劇竟殺出重圍——《那些年,我們正年輕》,沒有啟用流量演員,也不是大IP劇,時間背景甚至定位于五十年前,那么這部劇是如何打通現(xiàn)在的年輕人市場,“正劇”是如何“軟化”的?《那些年,我們正年輕》總制片人鐵佛接受了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的專訪,講述了這部劇10年的創(chuàng)作史。
每經(jīng)記者 畢媛媛 每經(jīng)編輯 杜蔚
經(jīng)過了一整個上半年的沉寂,電視劇在暑期迎來了大爆發(fā)。《扶搖》率先開場,累計破140億播放量,隨后《延禧攻略》引發(fā)全網(wǎng)關注,刷爆社交平臺,緊接著有“劇王”賣相的《如懿傳》上線,首日就破了1.6億的播放量……在此期間,還有《天盛長歌》《武動乾坤》《香蜜沉沉燼如霜》等多部古裝大劇交相輝映。
不過,在今夏的一片“古裝劇盛典”中,有一部年代劇竟殺出重圍。根據(jù)CSM52城8月22日數(shù)據(jù),由慈文傳媒、藝能傳媒聯(lián)合出品《那些年,我們正年輕》的收視率達到了0.666,位列同時段第三。
▲圖片來源:csm52城
資料顯示,《那些年,我們正年輕》以上世紀六十年代至新世紀為背景,講述了張利軍等一群一心報國的年輕人義無反顧地從大城市來到西南偏遠地區(qū),積極投身到國防建設并奉獻一生的故事,因此該劇也被譽為“暑期檔清流”。
雖然今年政策鼓勵現(xiàn)實題材,但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偽現(xiàn)實題材劇”,觀眾也并不買賬,《那些年,我們正年輕》沒有啟用流量演員,也不是大IP劇,時間背景甚至定位于五十年前,那么這部劇是如何打通現(xiàn)在的年輕人市場,“正劇”是如何“軟化”的?《那些年,我們正年輕》總制片人鐵佛接受了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的專訪,講述了這部劇10年的創(chuàng)作史。
耗時十年:曾換3個編劇,改動過5版劇本
十年前,鐵佛第一次接觸到劇本,是朋友偶然間送來的,那時劇本名還叫《大三線》。鐵佛看了劇本后表示非常喜歡,“我們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以后,聽到很多大三線的消息都是負面的,覺得那時候都是勞民傷財,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沒有那一代人的奉獻,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國防力量、航天力量、遠程計劃。從歷史的維度來看,我認為他們是有對接的,我們不應該忘掉這樣一代人”。
基于這樣的初衷,鐵佛萌生了將劇本拍攝成電視劇的想法,但劇本需要改動。“原作者是基于三線人改革開放后的一種角度寫的原稿,比較悲涼。”
▲鐵佛接受每經(jīng)記者采訪(每經(jīng)記者 蓋源源 攝)
“每個人講的頭頭是道,倍兒有精神,特別來勁的,但在與其聊的過程中完全是兩個人。這個也是時代發(fā)展以后,中間的困惑或者脫節(jié)。后來劇本為了改造它的質(zhì)感找到新的角度,所以我們中間換了三個編劇”,在拿到劇本的五年后,鐵佛表示《那些年,我們正年輕》來回改動過五版劇本,既要讓劇本真實還原那一代人的生活,也要打破時間的維度,讓現(xiàn)在的年輕人找到共鳴。
牽起兩者間的橋梁便是感情。最后的劇本鐵佛找到了最擅長寫你來我往的情感蹉跎的編劇王之理,后者也憑借電視劇《情滿四合院》入圍第24屆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最佳編劇”。
王之理擅長細膩情感的刻畫,更難得的是他曾當過五年火箭兵,對兩彈一星的經(jīng)歷非常了解。最終,在他的筆下呈現(xiàn)出了張利軍、陸若文等一幫為國防建設做出貢獻的人,也呈現(xiàn)出了跨度30年間,他們那代人經(jīng)歷了困難年代以后的國民經(jīng)濟的振興、十年的浩劫和改革開放之初的迷亂和興奮。在這背景下,還有這一批年輕人的友情、親情和愛情的展現(xiàn)。鐵佛理解它們?yōu)?ldquo;既苦難又輝煌的人生段”,“我們其實把兩彈一星的一個宏大的計劃作為故事的背景,然后在三個情字上下了重筆。”
五年完成劇本后,直到拍攝完成,時間又過去兩年。在排期上,鐵佛透露央視一直感興趣,但他們更愿意選擇影響力更大的央視一套,最終因為一些原因央視八套想要播出,但哪怕央視八套給到了比央視一套購片一倍多的價格,他們也拒絕了。鐵佛表示,央視是很青睞這部劇的, “央視的主任告訴我們,他看這部劇中間,掉過五六次眼淚。”
電視劇市場低迷 “那些年”以正能量從古裝劇突圍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講述的是一群心懷理想、一心報國的大學生,為實現(xiàn)自我價值義無反顧地從大城市來到西南偏遠地區(qū),積極投身科研設計,為航天夢想付出青春、奉獻一生的故事。
但對那個時代越了解,就越難下筆,因為發(fā)生感動的故事太多。怎么去真實還原那些故事,對主創(chuàng)們來說是個最具挑戰(zhàn)的地方。
首先,是選景。劇組在“兩彈一星”研究基地之一的四川綿陽實地取景,當年鄧稼先工作的防空洞首次在熒屏上出現(xiàn),而劇中制造導彈、火箭零部件的工廠也選在了曾經(jīng)生產(chǎn)榴彈炮的工廠舊址。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劇照(片方供圖)
在此基礎上,道具組從全國各地搜集的道具,足足用了12輛卡車進行運輸,拍攝期間把一個1000多平米的車間堆的滿滿當當。劇中的軍裝也是嚴格參照當年的軍裝制式,從“五五式”到“六四式”做出了三種變化。
其次,是改編。不同于要寫成中國的軍事史,鐵佛認為在兩彈一星計劃中,那群人的工作和生活都要寫得平實一些,從創(chuàng)作上就更要求真。“我們做了很多任務的調(diào)整和改變,有時候是第二天要拍,頭天晚上要改,所以隨時在做一些這樣的調(diào)整”。
第三,找真正會演戲的演員。其實看了這部劇的觀眾都能感受到,劇里沒有所謂的流量演員,但是不管是主演楊爍、蘇青還是配角,沒有讓人出戲的戲份。
在鐵佛看來,電視劇只表現(xiàn)了那個年代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讓人特別感動的東西,不能去正面體現(xiàn)。”鐵佛遺憾地回答。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的網(wǎng)絡播放量情況(貓眼專業(yè)版/圖)
看過《那些年,我們正年輕》的觀眾,都被那段很真的歷史感動,對鐵佛來說,做這部劇的初衷便是希望反映過去的一些真正的精神內(nèi)核,而不是追求商業(yè)價值,“我覺得我們這個年齡段的文化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商,從創(chuàng)作上來說,我們有自己的堅持或者底線, 我們不反對現(xiàn)在的碎片文化,但因為一個藝術平臺上,終歸有不一樣的東西。”
所以,在暑期檔一眾古裝大劇包圍的中間,《那些年,我們正年輕》以不一樣的姿態(tài)殺出重圍,也收獲了觀眾的關注和喜愛。
今年電視市場總體上來說比較低迷,尤其是上半年,沒有一部嚴格意義上的爆款,直到暑期上映的《延禧攻略》??伞堆屿ヂ浴凡皇谴驣P改編,也沒有流量明星加持,能火是因為它的劇情本身和制作質(zhì)量受到了認可。鐵佛認為:“今年大多還是延續(xù)了去年的一種大IP加流量,大家都在跟風,所以沒有特別新鮮的東西出來。我覺得平臺現(xiàn)在標新立異來一部帶有色彩的正能量劇,是一種嘗試。”
如需轉(zhuǎn)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