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2 00:37:06
一個月前,中國中車公布了貨車業(yè)務重組方案,創(chuàng)立于清朝有著百年傳奇歷史的二七車輛在被重組范圍內。12月21日,二七車輛企業(yè)文化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二七車輛將于明年退出制造業(yè),轉型升級發(fā)展服務經濟。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12月21日,中國中車(601766,SH,01766,HK)公告稱,擬以非公開協(xié)議轉讓方式將其所持有的中車北京二七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七車輛)100%的股權轉讓給控股股東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集團),轉讓價格為人民幣約11.61億元。
一個月前,中國中車公布了貨車業(yè)務重組方案,創(chuàng)立于清朝有著百年傳奇歷史的二七車輛在被重組范圍內。12月21日,二七車輛企業(yè)文化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二七車輛將于明年退出制造業(yè),轉型升級發(fā)展服務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與二七車輛同宗同源的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七機車)將借助優(yōu)勢地理位置和資源轉型文創(chuàng)產業(yè),不過與二七車輛不同,二七機車尚保留在上市公司體系內。
二七車輛官網信息顯示,該公司是一家以鐵路貨車制造、檢修和配件生產為主營業(yè)務的軌道交通類大型企業(yè),具備年新造鐵路貨車4000輛、修理鐵路貨車3500輛的綜合生產能力。公告披露,二七車輛截至2016年度營收約15.8億元,凈利潤約負1.26億元,2017年1~8月營收約17.89億元,凈利潤約8117.32萬元。
二七車輛固定資產凈值2.2億元,工業(yè)用地面積63萬平方米,各類生產設備1800多臺(套)。本次交易采用資產基礎法進行評估,中國中車披露,以2017年8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二七車輛凈資產賬面價值1.77億元,評估值約11.61億元,增值率555.38%。
中國中車轉讓二七車輛100%股權預計獲得投資收益約9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拓展業(yè)務及資本性開支。 2017年以來,中國中車業(yè)績現疲軟跡象,而此番轉讓有助于提振年度業(yè)績。中國中車三季報顯示,該公司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8.0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4%。
中國中車在公告中表示,剝離二七車輛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其一,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的政策的舉措;其二,深化公司改革,推動公司貨車等業(yè)務調結構、去產能,有利于優(yōu)化公司內部資源配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二七車輛位于北京市豐臺區(qū)西南五環(huán),毗鄰著名的盧溝橋-宛平風景區(qū)。根據首都之窗介紹,一般性制造業(yè)在被疏解對象范圍內,包含豐臺區(qū)的北京城六區(qū)禁止新建或擴建制造業(yè)。
中國中車11月20日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貨車業(yè)務重組方案的議案》,將以中車齊齊哈爾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齊哈爾公司)和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為主體成立兩個子集團,其中齊齊哈爾子集團由包括二七車輛在內的5家企業(yè)組成。
二七車輛成立于2007年,但溯其根源,二七車輛為始建于1897年清郵傳部盧保鐵路盧溝橋機廠,迄今已有120年的悠久歷史。該廠經過兩次演進,在1980年分化為北京二七機車工廠和北京二七車輛工廠,前者即為中國中車全資子公司二七機車前身,后者則是二七車輛前身。
目前,兩家公司都處在轉型之中。據《北京日報》11月報道,二七機車老廠房內的示范區(qū)已經率先啟動改造、變身文創(chuàng)園區(qū),預計明年3月改造完成,二七機車預計將于2018年一季度徹底停產。
12月21日,二七車輛企業(yè)文化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公司將全部退出貨車新造和修理業(yè)務,轉型升級發(fā)展服務經濟,預計將于明年開啟轉型,不過具體方向尚不清楚。至于二七車輛從上市公司剝離至中車集團是否與轉型有關,該人士表示“應該是有關系”。
二七車輛有意退出制造業(yè),為何還會參與貨車業(yè)務重組?財新網今年10月曾援引中國中車消息人士稱,中國中車已要求旗下多家貨車企業(yè)退出貨車新造和修理業(yè)務,貨車產能將壓縮50%左右,而去產能則分產能化解和產能壓縮兩個途徑實施。
中國中車貨車業(yè)務重組進展如何?記者致電齊齊哈爾公司,其宣傳部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貨車業(yè)務重組相關事宜上周剛開了一個“碰頭會”,正在籌劃運作中,目前還沒有具體可公布內容,無法給出準確答復。
同樣是轉型服務業(yè),二七車輛被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而二七機車仍保留在體系內,中國中車及中車集團的布局邏輯是什么?就此,記者于21日下午致電中國中車證券部及宣傳部,對方回應稱“以公告為準”,而中車集團發(fā)言人電話無人接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