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5 01:31:2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fā)自北京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fā)自北京
昨日(8月14日),自稱要“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發(fā)布公告,子公司華誼(天津)互動娛樂有限公司擬向松遼汽車出讓其持有的江蘇耀萊影城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耀萊影城”)20%股權,股權轉讓價為4.64億元。公司稱,出讓耀萊影城股權將帶來良好的投資收益,記者計算約2.54億元。同時,華誼兄弟董秘和證券代表都做了調整,原董秘胡明在留任副總經理和CFO的同時,兼任互聯網娛樂事業(yè)群CEO,負責游戲、移動端新項目投資等業(yè)務。
華誼兄弟證券事務代表張一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出售耀萊影城能為公司帶來良好的投資收益,符合公司產業(yè)整合、投資策略,但并不代表公司全面退出影院業(yè)務。
另一方面,上半年虧損近700萬的松遼汽車董秘孫華東坦言,公司目前沒有汽車生產權,汽車方面的人才不過幾十名,所以才選擇高價收購具有一定發(fā)展前景的耀萊影城,從而實現戰(zhàn)略轉型。
買進賣出不到一年
2013年9月,華誼兄弟子公司斥資2.1億元收購耀萊影城20%股權,當時華誼兄弟在公告中稱,上述收購是完善產業(yè)鏈和加強影院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強公司電影發(fā)行能力和影院建設的能力,對公司在電影發(fā)行渠道、影院業(yè)務發(fā)展等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然而,不到一年時間,華誼兄弟便選擇“兜售”,若轉讓成功,公司將獲得收益2.54億元。
“出售耀萊影城表明華誼兄弟欲弱化影院業(yè)務占比的意圖。目前全國影院正大規(guī)模擴張,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延伸,在此過程中品牌院線更具優(yōu)勢,規(guī)模效應較高,收益也較為可觀,但第一梯隊外的院線則出現被邊緣化現象。”中投顧問文化行業(yè)研究員沈哲彥說。
EBOT藝恩日票房智庫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電影票房為218億元,萬達院線、中影星美等6條院線票房突破10億元,而耀萊影城去年票房收入為2.6億元,占比僅為1.2%。
不過張一君明確表示,出售耀萊影城并不代表公司全面退出影院業(yè)務,公司目前尚有自營影院15家。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北京大學文化產業(yè)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目前電影上市公司有一種趨勢就是參與投資,投資目的無外乎是獲利或轉型,比如萬達就是上下游拓展,往上做內容,往下做主題公園,而華誼兄弟可能更多地還是為了獲利。”陳少峰說,華誼兄弟的投資大部分以控股和參股為主,鮮有全資持股的案例,這更多還是基于投資收益最大化的考慮。
與此同時,華誼兄弟董秘胡明轉任互聯網娛樂事業(yè)群CEO,負責游戲、粉絲經紀產品、視頻運營和移動端新項目投資等業(yè)務。
“胡明的新職務一定程度上表明,華誼兄弟在加緊‘去電影化’并實施互聯網戰(zhàn)略,日后可能還會從外界聘請互聯網資深人士擔任公司互聯網娛樂事業(yè)群的高管。”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鋒表示。
電影收入相對慘淡
其實,股權投資對于華誼兄弟來說并不陌生,其2010年6月便以1.48億元獲得了掌趣科技22%股權,這一投資讓華誼兄弟獲益匪淺。公司2014年上半年業(yè)績預告顯示,華誼兄弟之所以能實現4億多的凈利潤,出售掌趣科技股權是重要“功臣”。
今年初,華誼兄弟先后兩次出售所持掌趣科技的股份,共計1540萬股,獲益約3.5億元。其一季報顯示,電影及衍生業(yè)務營收不到1億元,同比下降78.35%。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國內電影市場票房“霸主”華誼兄弟在今年上半年跌出前三,以5.41億的票房收入位列第5名,同比下跌近七成。
“從目前的情況看,華誼兄弟未來可能不會再做一個專業(yè)化的電影公司,而是涉及文化產業(yè)的都進行股權投資,通俗一點說就是多元化發(fā)展。”陳少峰說,但股權投資有利有弊,若出現失誤,則會帶來較大的損失。
陳少峰還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幾年國內電影市場增速將放緩,且隨著外來資本不斷進入電影領域,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包括華誼兄弟在內的影視上市公司為了擴展收入模式,不僅向上下游延伸,還在向新媒體等互聯網領域進行轉型。
2013年7月,繼入股掌趣科技涉足手游行業(yè),華誼兄弟又斥資6.7億元控股銀漢科技半數股權,正式將游戲納入公司業(yè)務版圖。
今年5月,公司以16億元競得深圳坪山三宗地為打造文化旅游地產做準備。6月,華誼兄弟以2.66億元控股在線票務網站賣座網51%股權,這被黃國鋒等業(yè)內人士認為是向互聯網轉型的動作之一。
張一君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華誼兄弟目前三大業(yè)務板塊分為影視娛樂、實景娛樂和互聯網娛樂,胡明辭去董秘后執(zhí)掌互聯網娛樂事業(yè)群,也說明互聯網戰(zhàn)略上升到了董事會成員的高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