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雙面劉益謙

2014-04-28 00:34:50

資本市場上著名的“法人股大王”,中國收藏界最有名的藏家之一,并且和夫人一起創(chuàng)辦了龍美術館。這就是劉益謙最廣為人知的兩個身份,看似完全不同的領域,但他都玩得游刃有余。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資本市場上著名的“法人股大王”,中國收藏界最有名的藏家之一,并且和夫人一起創(chuàng)辦了龍美術館。這就是劉益謙最廣為人知的兩個身份,看似完全不同的領域,但他都玩得游刃有余。4月27日,劉益謙作為成都商報“我看未來20年”公益演講第九場的主講人,與讀者分享作為投資人與收藏家的雙面人生。

《《《

資本“獵豹”劉益謙:股市獲利空間漸小 靜待時間窗口

每經記者 岳琦 發(fā)自成都

作為福布斯富豪榜的 “常客”,劉益謙被冠以各種頭銜,比如“中國巴菲特”、“法人股大王”、“草根富豪”、“資本獵豹”等等,但是近年來,劉益謙更廣為人知的頭銜悄然變?yōu)槭詹丶?、美術館創(chuàng)始人。其在藝術品拍賣市場頻頻出手帶來的風頭,甚至漸漸高過了他20多年的資本市場戰(zhàn)績。

昨日(4月27日),劉益謙受邀參加成都商報“我看未來20年”大型公益演講活動,曾經在成都紅廟子股票市場掘金的劉益謙在演講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暢談資本市場馳騁經驗和股市投資的機遇,并為投資者提出了建議。

作為天茂集團實際控制人的劉益謙對上市公司經營和投資都胸有成竹,雖然目前關于劉益謙的新聞大多關于藝術品收藏,但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承,其更多精力還是在資本市場。談及A股市場,劉益謙直言,其對股市不離不棄的唯一原因就是在等待萎靡之后的時間窗口。

談股市:現(xiàn)在最好不要多動

每日經濟新聞 (以下簡稱NBD):您涉足資本市場20多年,甚至被稱為“資本獵豹”,怎么評價自己在資本市場的發(fā)展?

劉益謙:20多年過程中,就我自身來說,我是改革開放的得益者,積累了財富。當年買股票的時候,我不知道什么叫股票,連股票方面的書都找不到。20年前我跑到成都紅廟子,股票像擺地攤一樣,那時候都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

NBD:在A股市場眾多的定增融資中,您是如何精準投資有利可圖的項目?

劉益謙:我認為市場很難做,現(xiàn)在整體市場在下降,不好操作。定增這塊比較難,市場越來越萎靡不振,怎么可能獲利?市場沒有熱度,比較低迷,獲利的空間越來越小,有些幾乎沒有空間。

A股市場唯一吸引我的是它的時間窗口,這么多年萎靡不振,從經濟振興這個角度看,股市有可能會產生比較樂觀的行情,所以這也是我不離不棄這個市場的原因。不然我去跟它玩什么?原來我給人家講故事,現(xiàn)在人家給我講故事。

NBD:您有什么好的經驗分享給投資者?

劉益謙:最好的經驗是現(xiàn)在不要多動。

NBD:大概還要等多久?

劉益謙:等多久就是等機會,我認為這種機會是大家看得見的?,F(xiàn)在不動比動更好。

談機遇:國企改革推進,我肯定參與

NBD:有人認為您在資本市場積累這么多財富,可能是因為進入比較早,您怎么看投資機遇?

劉益謙:我初中沒有畢業(yè)就出來在社會上賺錢。那時候想法比較簡單,我們追求的是萬元戶,后來成了萬元戶后,就要朝著這個目標走下去,不能賺了10萬元以后就停滯了。

在資本市場,我有比較好的運氣,沒有好運氣也走不到今天,但是任何運氣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機會來了,沒有準備好就會與機會失之交臂。另外,我感覺我這么多年還是虛心學習的,不同的投資階段都有不同的人給我講,我傾聽別人的意見,加上運氣,所以我走到今天。

NBD:您覺得除了運氣之外最重要的是什么?

劉益謙:準備。

NBD:哪方面的準備?

劉益謙:準備多了,對細節(jié)的觀察、敏銳的判斷等都是準備。

NBD:您剛才說您遇到的機遇比較好,您覺得現(xiàn)在A股市場是什么樣的情況,有人覺得賺錢的機會越來越少,沒有十年前那么好。

劉益謙:A股市場20多年來,從規(guī)模和成交量來說,是世界上領先的,規(guī)模大、品類多,大而全。但細節(jié)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包括到目前這個階段,我認為“股市”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更不要說投資者,比如要不要發(fā)股票,發(fā)好還是不發(fā)好。

前一段時間整個市場比較低迷,局部還好一些,比如創(chuàng)業(yè)板。那時我們打局部作戰(zhàn),現(xiàn)在局部作戰(zhàn)也不能打了,市場都迷茫了。說是創(chuàng)業(yè)板在調整,如優(yōu)先股、國企改革等,但這些至今還停留在講的層面上。我認為,國企改革不是新鮮詞,十幾年前就講過,現(xiàn)在的力度可能和十幾年前沒法比,盤面中也看不出國企改革的亮點。

NBD:國企改革進一步推動,您會參與嗎?

劉益謙:我肯定參與。從整個資本市場、時間窗口來說,市場的低迷時間不短。關鍵是從監(jiān)管角度來看,會對市場的違規(guī)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置,我認為這是應該的。但從活躍市場的角度,也需要有所考慮。

談投資:做實業(yè)不虧錢就是好企業(yè)

NBD:天茂集團正在退出國華人壽、天平車險兩家公司,很多人將這解讀為您的套現(xiàn)離場?您是如何考慮的?

劉益謙:不能這樣簡單來看。天平車險是天茂集團和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安盛保險合資的。從目前的合資架構來說,我認為很多年以后,股權轉讓價格遠遠高于目前二級市場的流通價格。好的兼并重組并購要遠遠高于IPO的估值。我們轉讓了天平車險大概4000多萬股,拿回來4億多元,從投資收益講還是賺了不少錢的。

對于國華人壽來說,目前還是虧損期。而天茂集團的本業(yè)是醫(yī)藥化工,產業(yè)本身有一點難度,加上國華人壽這幾年正在投入期,它的虧損也影響到天茂集團,對天茂集團財務方面的壓力特別大,而且現(xiàn)在天茂集團也不是控股股東,所以從各個角度來說,我感覺到再拿著意義不大。從董事會角度來看,我也希望通過掛牌的方式把股權徹徹底底地轉讓出去,天茂集團的股權投資還是獲利的。

NBD:前段時間,國華人壽參與了太平洋證券定增,有媒體解讀您的出手頗有深意,您怎么看?

劉益謙:我們只是從太平洋證券的角度來看,絕對沒有深層的意思在里邊,只是一個簡單的投資。我看股價不算高位,就是產業(yè)投資,我每股5.3元買的,一年以后每股5元我會賣掉,6元也會賣掉,就是這樣簡單的投資行為。

NBD:您之前涉及金融比較多,怎么看待金融和實業(yè)的關系?

劉益謙:目前我認為中國做實業(yè)比較困難。

NBD:您也有一家公司在做。

劉益謙:怎么做怎么不賺錢,這個環(huán)境不行。這個市場大家都比較急,感覺投了就能賺錢,投下去,還沒有做,已經是死路一條了,產業(yè)完全過剩了。所以,幾乎現(xiàn)在能做下去,不虧錢的企業(yè)就是好企業(yè)。

談收藏:藝術品不買貴的可能變廢紙

NBD:您之前說過“股票是買便宜的,藝術品買貴的”,能解釋一下嗎?

劉益謙:股票貴的話,掉價的風險大。藝術品如果不買貴的可能買的就是廢紙,因為它藝術性好,價格才貴。

NBD:股票的價格高是不是說明大家對其的估值更高?

劉益謙:這要看在什么樣的市場環(huán)境里。如果我認為這個股票50元,市盈率很高,那這個股票就不算高的,算便宜的,還是要看公司,不能簡單地說高和低。

NBD:您擁有20多年的收藏經歷,有沒有自己走眼的事情?

劉益謙:藝術品我不懂,我說的是實話。因為我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必要。天茂集團是上市公司,做醫(yī)藥化工,我是董事長,我就一定要成為一個化學家嗎?沒必要。

NBD:有人說您的出現(xiàn)攪亂了收藏市場的價格,甚至有人稱您是“炒家”,很多藏品可能一百年都解不了套,您怎么看這些評價?

劉益謙:我認為這是一個社會問題。30年前我們都一樣,一窮二白,差距都是非常小的。30年的這個過程是怎么樣的過程?有成功人士把握機會,努力奮斗的機會。有杞人憂天,感覺命運對他不公的人。

至于我買的東西貴不貴,不是說一百萬的東西我突然之間要叫價一千萬,那是我買的是貴了。我花100萬買的東西,99萬是你叫的價,98萬他叫的價,我只比他貴2萬,有什么貴的?

談身份:收藏家還是投資人?

NBD:現(xiàn)在更多的精力是在投資藝術品還是資本市場?

劉益謙:還在資本市場。

NBD:藝術品投資只是您的業(yè)余愛好?

劉益謙:藝術品不叫投資,我剛剛入這個行的時候,是藝術品投資。

NBD:現(xiàn)在是收藏的心態(tài)?

劉益謙:也不是收藏的心態(tài),我收在收,我不藏,我拿出來和別人分享了就不叫藏了。

NBD:您是“會賺錢的收藏家”還是“愛收藏的投資人”?

劉益謙:我覺得這個比較難回答。我認為投資人和收藏家,看起來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但這里有一定的必然性。被稱為收藏家,這個人一定要有資本才會成為收藏家,這是基本要素,所以很難區(qū)分這個行為是投資還是收藏。

20年前的藝術品市場是一個純粹的收藏市場,很少有人通過投資獲利,當時我用收藏的心態(tài)進入了投資市場,我認為我是正確的。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用投資的心態(tài)進入了收藏市場。

到今天,投資和收藏的階段,我都走過來了。很多人就想問我,投資這個藝術品成功嗎?投資藝術品獲利了嗎?我用我的行為回答,我原來用投資進入收藏市場,到一定程度以后,收藏成功和投資成功,不只是單單賣這件東西獲益多少,我現(xiàn)在開美術館比那個成功還要大。

NBD:您覺得收藏跟投資有什么共通的地方?

劉益謙:共通的地方就是好的東西大家都會喜歡。對于藝術品來說,有藝術價值才有市場價值。美的東西是大家喜歡的,藝術品能給你帶來美的感受,同時能熏陶和增加文化修養(yǎng)。股票也一樣,能漲的股票大家喜歡,跌的股票大家不喜歡。

《《《

收藏“巨鱷”劉益謙:中國古字畫鑒定標準混亂

每經記者 江然 楊珺 發(fā)自成都

剛剛才豪擲2.8億港元購得明成化斗彩雞缸杯的劉益謙站在了眾人面前。這位隱形富豪因在藝術品收藏領域“只買貴的”而被推至聚光燈前。

“我感覺自己已經過了從投資藝術品獲利的階段。”昨日 (4月27日),在參加成都商報“我看未來20年”大型公益演講時,為了避免被貼上新的標簽,劉益謙這樣對眾人“澄清”道。

實際上,在藝術品收藏領域,劉益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人物,而這位一向以大膽自稱的收藏者也在今年遇上了繞不開的話題:從年初就鬧得沸沸揚揚的“《功甫帖》真?zhèn)物L波”。

“實際上,《功甫帖》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國古字畫收藏界鑒定標準的混亂。”他在演講現(xiàn)場坦言,“眾人都在猜,只是猜也要憑著良心。”劉益謙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此次風波,推動鑒定方式從傳統(tǒng)目鑒向高科技鑒定轉變。

“投資股票與藝術品相通”/

劉益謙14歲就輟學,分享起人生經驗總愛強調自己“只有初中學歷”。17歲時劉益謙就靠著做皮包生意成為“萬元戶”,后來他當上國有工廠的工人又辭職下海,花6000元考駕照,再買車,做出租車生意……在積累了一定資本后,劉益謙抓住機遇收獲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1990年初,他用1萬元以每股100元的價格買進豫園商城的職工原始股,共計收購100股。到1992年時,豫園商場漲到每股1萬元,劉益謙幾乎在頂點拋出,凈賺100萬元。

而關于劉益謙另一個反復流傳的發(fā)家故事,則是他的“法人股大王”稱號。2000年,劉益謙成立了“新理益”。其時,轉配股的流通已開始提上日程,國有股市價減持的政策意向亦露端倪,這樣的信號讓劉益謙嗅到法人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

通過新理益,劉益謙開始在法人股拍賣市場上大肆收購。據(jù)媒體此前報道,新理益一度持有15家上市公司累計約2.5億股的法人股,“法人股大王”的名頭因此而來。劉益謙低價吃進的法人股,不僅可通過將其質押給金融機構盤活資金,且在法人股拍賣市場上還能倒手變現(xiàn),攫取價差。

劉益謙常被貼上“草根富豪”的標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什么都不懂,就是膽子大。”昨日(4月27日)談及初入藝術品領域時的無畏,他亦戲言“我太太嫁給我的時候,就感覺我膽子大。”而熟悉這位收藏家的人都知道,夫妻二人一位專攻中國傳統(tǒng)古字畫,一位收藏油畫,兩人共同出現(xiàn)在各大拍賣場上,早已成為一道風景。

據(jù)媒體此前梳理,從1993年參加第一場拍賣會開始,20年來劉益謙和太太王薇已經多次大手筆買入多件珍稀藝術品。除了2013年5月10日收入囊中的張大千的《紅拂女》,他們還曾以3.08億元的天價拿下了舉世矚目的王羲之《平安帖》、用1.14億元買下陳栝的《情韻梅花》、以6171.2萬元拍下了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

在拍場上叱咤風云的劉益謙是否把投資資本市場的經驗用到了藝術品上?實際上,在他看來,無論是投資股票還是藝術品,都是一個價值發(fā)現(xiàn)的過程,“從投資的角度來理解,二者是相通的。”

“價值發(fā)現(xiàn)不等于一塊錢的東西發(fā)現(xiàn)到一百塊錢,也可以從一千萬的東西發(fā)現(xiàn)到一億,只是高點不同而已。”他在演講現(xiàn)場說,“藝術品見證了人類的文明,同時也在傳承的過程中,帶給人類快樂和喜悅。”

至于股票與藝術品之間的區(qū)別,劉益謙認為,“藝術品不像股票這么多,藝術品只是分門類。雞缸杯只是瓷器門類的一部分,股票是越賣越多,藝術品卻是越來越少,股票漲了馬上可以發(fā),是源源不斷、可以造的。雖然藝術品交易方法是一樣的,但本身不同,只能越來越少。”

在投資藝術品領域20年未曾失手的劉益謙看來,“自己已經過了通過投資藝術品獲利、彰顯成就的階段。”現(xiàn)在的他更多地希望外界用這場演講的主題來定義自己:收而不藏,貴在分享。

《功甫帖》之爭拷問收藏鑒定標準/

中國文物網提供的數(shù)據(jù)亦顯示,中國目前搞收藏的人數(shù)超過8000萬人。伴隨著繁榮發(fā)展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由來已久的鑒定積弊問題越發(fā)凸顯。

藝術品鑒定行業(yè)亂象叢生,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缺乏統(tǒng)一標準、鑒定行業(yè)準入制度不規(guī)范則是亂象根源所在。這不僅挑戰(zhàn)著整個行業(yè)的公信力和嚴肅性,也打擊了公眾參與藝術品收藏的積極性。業(yè)內人士亦指出,藝術品鑒定必須走規(guī)范化發(fā)展之路,從法律、政策、鑒定方法等多方面下手規(guī)范。

而有20余年收藏經驗的劉益謙絲毫不諱言自己最近在業(yè)內頗具爭議的一大收藏《功甫帖》。該作品是劉益謙去年9月在紐約蘇富比拍賣中以822.9萬美元(約5037萬元)競得的,本是難得的一副蘇東坡作品,現(xiàn)場競價從底價30萬美元開始拍賣,競拍至800萬美元。但自競得以來,劉益謙就與上海博物館展開了口水仗。

今年1月1日,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三位研究員通過兩篇長達14000余字的研究文章,詳解為何這5000萬藏品系偽作。主要觀點為,這件《功甫帖》是“雙鉤廓填”的偽本。“雙鉤廓填”又稱“雙鉤填墨”,在唐宋時主要用來保護原跡、臨摹學習。

今年2月18日,為回復上海博物館的質疑,劉益謙將本打算在上海浦西龍美術館開業(yè)展出的《功甫帖》提前亮相,并召開了發(fā)布會。發(fā)布會上,劉益謙用高清影像和高倍掃描儀對《功甫帖》做鑒定,公開的影像資料包括 《功甫帖》高清掃描圖、6000萬像素高清背光圖,以及數(shù)碼顯微鏡放大50倍效果圖?,F(xiàn)場還用手持無線視頻數(shù)碼設備對《功甫帖》進行放大掃描,試圖推翻上海博物館研究員的觀點。

在劉益謙看來,作品的真?zhèn)坞m重要,但博物館專家對于私人收藏品的評價難以接受。他此前接受上海《新聞晨報》采訪時也表示,自己曾因為《功甫帖》拜訪過一位老先生。“老先生就說了這么一句話:‘劉先生,東西你捐給國家,我出意見?,F(xiàn)在這東西是你個人的,有規(guī)定,我不能說話。”劉益謙表示:“這才是真正的學者。”

不過,《功甫帖》確實也反映出目前字畫收藏界的行業(yè)問題。擺在收藏界眼前的問題是,具有經驗的收藏界人士或藝術家不輕易評論作品的市場價值,整個收藏行業(yè)標準的缺失成為行業(yè)理性發(fā)展的一大障礙。

“《功甫帖》事件實際上折射的是中國字畫收藏界標準混亂的問題,我希望通過這次事件,能夠讓收藏的標準從目鑒逐漸過渡到憑借高科技的鑒定。”劉益謙在演講中稱,從事字畫鑒定的不少老先生有很強的實戰(zhàn)經驗,同時自己也是藝術家,目鑒具備一定水平。“但這批知識分子一般是不說話的,藝術品的利益很大,利益面前一般人很難把握自己,真正的知識分子從來不參與市場的鑒定。”

據(jù)了解,目前我國字畫的鑒定仍然以目鑒為主、考訂為輔。劉益謙認為,字畫的鑒定應逐漸向高科技過渡。

對于傳統(tǒng)目鑒和科技檢測兩種方法,著名古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李輝炳曾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搞科學鑒定的人要充分認識到傳統(tǒng)鑒定方法也是科學的,因為傳統(tǒng)鑒定的理論和實踐都是依據(jù)科學方法來進行的,依據(jù)的是時代的文化特征,利用大量的資料,最終整理形成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鑒定規(guī)則。而搞傳統(tǒng)鑒定的專家學者,也要充分認識到科學鑒定的科學性,不能盲目的“唯經驗論”。

在此后的3月26日,浦西龍美術館開館前兩天,上海博物館兩位研究員繼續(xù)在《東方早報》等媒體發(fā)表文章,從鑒藏印章角度提出《功甫帖》為偽證。而劉益謙并未再次公開作出回應,直至昨日在成都的此次演講中提及。“《功甫帖》上沒有梁清標的印章,并不能證明他沒有收藏過這幅作品。梁清標收藏的一些作品目前在故宮也展出,但是并沒有他的印章。”

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濤也曾就《功甫帖》一事發(fā)表文章,表達自己的諸多觀點,如:“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地強調和規(guī)定博物館專家的職責,禁止專家到企業(yè)兼職;不許可以博物館專家身份在市場上做鑒定和評估;出現(xiàn)在電視節(jié)目中的官方文物專家們應該多講文物歷史知識,避談真?zhèn)魏蛢r格”等。

劉益謙表示,為記錄此次的爭議,在新開業(yè)的龍美術館已用50平方米的空間來展示這次的真?zhèn)?《功甫帖》之辯。

(實習生丁舟洋、黃麗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