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12 21:51:10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廖丹 盧祥勇
“兩會”期間議國是,頂尖學者抒灼見。
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情形下,金融體系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經濟高質量發(fā)展?3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下稱“NBD”)記者對話北京大學國發(fā)院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他指出,金融體系面臨的問題是結構性的,諸如結構上的不平衡等等。他還指出,經濟模式在轉型,金融模式亦應跟著轉過來。
“如果將來有條件,我當然支持辦民營銀行,我們國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也包括在金融領域里應有更多的非公有制金融機構,這本身就是一個成熟、健康的金融市場的重要表現。”黃益平說。
圖片來源:北大國發(fā)院官網
我國銀行數量多,但也有結構不平衡問題
NBD:民營銀行設立堅持“成熟一家,批準一家”,但在前兩年增至19家后至今未有新的設立,存量的4000多家銀行業(yè)金融機構也在陸續(xù)合并。請問您認為當前我國銀行供給是否充分?
黃益平:從數量來說是很充分的,我們的金融體系規(guī)模非常大,在國際上都算很大,廣義地看我們的銀行體系、我們的資本市場,在全世界都排前列。我覺得從量上來說沒有問題,問題是結構上的,這方面最為突出,就是對中小企業(yè)、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服務,以及普惠金融還不足。所以,簡單來說就是總量上很多,但結構上不平衡的問題也不少。
NBD:“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實體經濟發(fā)展的難題,而老百姓的普遍認知是金融業(yè)高收入。請問您認為要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金融體系是否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
黃益平:當然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我們經濟模式在轉型,金融模式也要跟著轉過來,但至于說是不是銀行賺了太多還是太少,這個很難直觀評價。但要看到,我們的銀行在全世界排得上號,可利潤率和回報率與其規(guī)模并不相配。
我們銀行的員工收入要從國際上比的話肯定是不高的。金融跟實體經濟的關系這個問題全世界都存在,不僅僅在中國。
有一名學者做過研究,發(fā)現金融高管的平均收入與制造業(yè)的平均收入之間對比存在一個大的周期波動,在市場開放的過程中,比例會越來越高;但在發(fā)生大危機后,就會變得越來越小。
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我們不能簡單下結論,而是應該更多地去關注,我們是不是有更多的競爭來提供更好的服務,尤其是通過一些創(chuàng)新和改革來更好地為我們實體經濟提供服務。
數字化時代,有一些銀行兼并是好現象
NBD:您如何看待現在銀行間的兼并重組?另外,如何看待發(fā)展中的民營銀行?
黃益平:在數字化時代,現在有一些銀行兼并,我覺得是好的現象。
因為現在面臨一個問題,一批特別大的銀行,一批數字金融機構,會使得那些小銀行將來面對的困難越來越大。比如,一家農商行或者信用社也可以數字化,但沒有資金、數據。因此,規(guī)模小的銀行,參與競爭其實很難。
一些西方國家,銀行業(yè)進出比較活躍。而我們國家,一個客觀事實是銀行很難倒閉。這個前提下將來怎么辦?我覺得適當的兼并,也可能是一個方向。
如果將來有條件,我當然支持辦民營銀行。我們國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也包括在金融領域里應該有更多的非公有制金融機構,這本身就是一個成熟、健康的金融市場的重要表現。但并不是說,銀行越多一定競爭越充分。
記者| 張壽林
編輯|廖丹 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 ? nbdnews ??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德爾塔之后,奧密克戎毒株又全球大流行,
點擊下方圖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最新疫情數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