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4 23:35:53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陳俊杰
近日,五新隧裝(835174,OC;前收盤價6.5元)的精選層申報材料獲全國股轉公司受理,保薦機構為財信證券,這家研發(fā)并銷售隧道施工裝備的企業(yè),在2018年擬IPO被否后,重啟了“穿山越嶺”征程。
業(yè)績方面,在營業(yè)收入增長的情況,五新隧裝2017年~2019年分別實現(xiàn)凈利潤5488.51萬元、4691.88萬元、3174.62萬元,處于下滑狀態(tài)。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正值沖刺精選層的關鍵時刻,五新隧裝還有未結束的知識產權糾紛,去年1月,公司的一臺拱架安裝車產品因專利問題被起訴侵權,今年8月,法院一審判決五新隧裝停止制造、銷售涉嫌侵權的產品并賠償150萬元,五新隧裝提出上訴。
五新隧裝在公開發(fā)行書(申報稿)中解釋稱,侵權訴訟涉及的專利屬于拱架安裝車上的零部件,只在一臺產品上使用。
凈利潤連續(xù)下滑
生產工程車的公司有很多,五新隧裝選擇的賽道有些特別——專注隧道施工裝備。據(jù)披露,其產品可用于高鐵、普通鐵路、高速公路、城際軌道交通、水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隧道(隧洞)施工,例如應用于爆破孔鉆眼施工的鑿巖臺車,可以迅速固化隧道以防塌方滲水的混凝土濕噴機/組等。
受益于國家加大鐵路、公路、水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五新隧裝所處隧道施工裝備行業(yè)迎來發(fā)展,五新隧裝銷售收入穩(wěn)定增長,其主營業(yè)務全部來源于國內,主要銷售區(qū)域在西南、華東和華南,原因是這些地方多山地和丘陵,道路施工過程中開挖隧道的需求更多。
根據(jù)五新隧裝日前提交的公開發(fā)行說明書,2017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五新隧裝分別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72億元、3.61億元、3.41億元和1.51億元。
從營收數(shù)據(jù)來看,報告期內,五新隧裝的銷售成績相當不錯。然而,其凈利潤卻未能實現(xiàn)同步增長,2017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分別實現(xiàn)凈利潤5488.51萬元、4691.88萬元、3174.62萬元和2417.33萬元,凈利潤主要來源于營業(yè)利潤。
對于2018年的凈利潤下降,五新隧裝解釋稱,主要系當期開始產品結構發(fā)生了較大變動所致,毛利率較低的臺車產品在銷售收入中占比大幅提升,因而凈利潤有所下降;2019年,公司營業(yè)收入下降了1935.33萬元,同時當期研發(fā)費用增加了377.54萬元,且因應收賬款規(guī)模增長,報告期預估的壞賬損失同比也增加了210萬元,因此該年度凈利潤繼續(xù)下滑。
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2018年,五新隧裝臺車產品銷售收入由2017年的4881.96萬元增長至1.77億元,收入占比由18.92%上漲至51.77%,該產品2018年毛利率為23.02%,而其2017年營收占比第一(81%)的混凝土濕噴機/組產品,毛利率超接近50%。兩款產品毛利率相差較大。
公司稱只在一臺產品使用
報告期內,五新隧裝還卷入了知識產權侵權糾紛。
根據(jù)公開發(fā)行說明書,2019年1月,北京新能正源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能正源)以公司一臺拱架安裝車產品涉嫌專利侵權為由,對五新隧裝提起訴訟,指后者侵犯其“用于拱架吊裝夾具、抓手機構和拱架臺車(專利號ZL201710078689.3)”、“用于拱架臺車的抓手機構和拱架臺車(專利號ZL201710014591.1)”兩項專利。
今年8月,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五新隧裝停止制造、銷售侵害涉及新能正源專利的產品,同時賠償新正能源合計150萬元經濟損失。五新隧裝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不過,五新隧裝表示,上述侵權訴訟不會對公司的持續(xù)生產經營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其解釋稱,訴訟涉及的專利主要針對拱架安裝車中的單個零部件,除上述訴訟所涉及的1臺拱架安裝車外,公司生產、銷售的拱架安裝車目前均未采用上述專利涉及的零部件,后續(xù)生產的拱架安裝車亦無需采用上述專利涉及的零部件。
但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實際上,五新隧裝在產品介紹中提到,公司產品分為標準化產品和非標準化產品,其中拱架安裝車為標準化產品,標準化產品為及時滿足客戶需求,通常備有一定的安全庫存。
從這一介紹來看,“標準化產品”與“訴訟涉及專利僅用于1臺拱架安裝車”存在矛盾之處。
記者就此問題也聯(lián)系采訪了五新隧裝,公司證券部回復稱,相關信息參照公司發(fā)布的公開發(fā)行說明書。
記者查詢到,拱架安裝車為五新隧裝2018年新研發(fā)的產品,目前年產能為13臺,2018年、2019年銷售量分別為14臺、13臺,銷售額分別為1756.61萬元及1622.62萬元,年度營業(yè)收入比例均在5%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