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深度

每經網首頁 > 深度 > 正文

在上海,2400萬人的早餐有得選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9 15:28:31

去年出圈的記錄片《早餐中國》中,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早餐是生活美學的開場白?!钡陲w速發(fā)展的城市中,這似乎正越來越變成一種“奢望”。

每經記者 朱玫潔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是上海一個普通的工作日。

早上8點,家住徐涇的張爍翻身下床,把餅坯子和雞蛋放進電熱鍋,一邊洗漱一邊等待蛋餅熟透。

10公里外的真北路上,郭盛看著煎餅果子攤前的長隊,轉身去全家便利店買了包子和雞蛋。

Cindy擠在地鐵里,身體隨著列車微微晃動,心里想著距公司還有三站時,在手機里下單一份粥鋪外賣。

對于許多忙碌的上班族來說,如此對付一頓早餐,再熟悉不過。數(shù)據調查公司英敏特(Mintel)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食品報告:早餐》顯示,中國城市消費者中,大部分在早餐攤(49%)、便利店(29%)購買食用早餐。

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早餐的標準,快遠比好來得重要,為了趕時間,甚至可以直接忽略。

據央視財經報道,近日,在上海一些早餐店、便利店,早餐自提柜逐漸興起。上班族通過手機下單,兩三分鐘就能拿到新鮮熱乎的早餐。通過這種“網訂柜取”模式,有小店一天收入近萬元。

圖片來源:央視截圖

自今年8月起,上海專門推出“升級版”早餐工程。按照上海市商務委負責人的說法,解決了“有沒有”,還要解決“好不好”;要在“好不好”上增強滿意度,努力實現(xiàn)早餐供應更便捷、更豐富、更健康。

問題是,對生活在上海的2400萬人來說,究竟想要什么樣的早餐?這背后,關乎經濟發(fā)展、城市治理,也關乎城市溫度。

01

2019年3月,上海楊浦區(qū)安圖路興盛多年的“早餐一條街”被關停。

這條街上曾聚集著最經典的老上海早餐,鍋貼、羌餅、粢飯團、蔥油餅、糖角、可可牛奶、大腸肺頭湯……紅色餐車一字排開,一度被視為“上海最后的市井煙火”。

談及關停原因,街道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我們也希望早餐街能成為特色消費名片,但綜合市容環(huán)境、車輛通行、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原因,我們意識到早餐街不能與城市精細化管理背道而馳。”

最終的辦法是“引攤入室”。

據媒體當時報道,有8家業(yè)主在附近租了門面繼續(xù)開店。而考慮到高額的房租,在上海開店做早餐并不容易。一位經營可可牛奶和鹵蛋的阿姨曾說,小攤頭賺錢少,如果是外地人,不一定夠生活費,她自己做也是為了個情懷。

現(xiàn)在在上海中山西路上經營雞蛋灌餅的葛師傅,對“一個月再怎么樣也能掙七、八千元”的外賣騎手頗為羨慕,哪怕他們一天最多工作18個小時。

葛師傅說,他現(xiàn)在每個月房租18000元,每年還會上漲,而一個基本款煎餅只賣6元,現(xiàn)在只是略有盈利的狀態(tài)。“我們每天早上4點前起床準備,每晚10點收攤還得收拾,你算算時間?”

葛師傅在上海從事餐飲已有十多年。這些年來,他的店面越做越小、地址越做越偏。

一開始,他在淮海路上有一家50多平方米的中餐店,這條路是上海浦西最繁華精致的街道之一;后來搬到徐匯區(qū),位于上海西南板塊的城市副中心;而后是熱門商圈聚集的長寧區(qū);現(xiàn)在,則在普陀區(qū)門寬僅容2人的店面里做雞蛋灌餅。

“生意不好做。”葛師傅說,昨天隔壁的“餛沌王”剛關門回家了,“這兩年好多身邊做餐飲小店的人都回老家了,做燒烤的、麻辣燙的、面點的……都走了。”

與此同時,貼吧、知乎上也不乏各種討論——

“為什么最近上海的餐飲類店鋪消失了很多?”

“為啥孤獨美食家里干凈又好吃的小飯店在上海很少?”

“為什么上海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比如老上海蔥油餅、湯包”……

有人回答,小餐館關門可能是因為它們味道不好;也有人認為,餐飲管理環(huán)保指標嚴格了;還有人提到,北上深的房租,開飯店基本上是跟房東打工。

圖片來源:攝圖網

02

當一些個人經營的早餐攤、早餐鋪面臨生存壓力、逐漸消失時,工廠里的成品、半成品早餐,則在加速流向便利店、連鎖店等網點。

實際上,“早餐工程”在上海不是個新名詞。自2011年被列入商務部“早餐示范工程試點城市”后,上海已連續(xù)七年將“早餐工程”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今年更罕見被寫入上海市委全會文件,作為重點工作予以推進。

此前,上海培育的一批龍頭企業(yè)已建設24家中央廚房,間接配送6000個早餐網點。解決了“有沒有”,如何進一步解決“好不好”?

以上海最新推出的“房車版”流動餐車為例,根據上海最新出臺的《關于落實本市早餐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支持符合條件的品牌企業(yè)開展流動餐車運營,打造環(huán)境友好、放心安全、便捷高效、形象美觀的城市早餐風景線”。

約一個月前,上海百聯(lián)集團旗下企業(yè)在上海創(chuàng)智科技中心布局了一輛“逸小兔”餐車,獲得楊浦區(qū)001號攤販臨時經營公示。

在園區(qū)上班的Cindy 曾消費過一次,盡管餐車電子菜單上提供數(shù)十種選擇,但對她來說仍不夠有吸引力,比如早餐,主要是皮蛋瘦肉粥、吐司面包、熱狗、純牛奶、包子、燒賣、饅頭、雞蛋、咖啡之間的組合,沒有太超出以前便利店的范圍。

統(tǒng)計顯示,由工廠化、標準化的中央廚房生產的“放心早餐”,已占上海市早餐供應量的58%以上。

便利店、包子鋪、面包店,成為上海年輕人解決早餐的主流渠道。趕著上班的人進店迅速點餐、買單,然后又匯入人流中。

雖然方便、選擇也不少,但在郭盛看來,“如果有更多熱乎的或者現(xiàn)做的早餐可以選,當然不想只吃這個(包子)。”

對此,上海此次也提出,支持企業(yè)研發(fā)新產品、擴大便利店經營范圍,但仍主要是針對食品生產企業(yè)、符合條件的品牌企業(yè)等。

9月14日,上海思創(chuàng)大廈新開的一家便利店內,就開始供應現(xiàn)煮面條:雪菜肉絲毛豆拌面、XO醬烏冬面,一份售價不到10元,頗受歡迎。

在此之前,由于沒有餐飲服務類許可證,便利店只能售賣包裝食品、關東煮和包點等。而根據《意見》,食品銷售經營者申請從事兼營餐飲服務的,在符合食品制售許可標準后,可以核發(fā)相應經營項目。

03

去年出圈的記錄片《早餐中國》中,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早餐是生活美學的開場白。”但在飛速發(fā)展的城市中,這似乎正越來越變成一種“奢望”。

來自安徽的郭盛說,不強求在上海能吃上老家的那種早餐,比如坐下來來上一碗馬糊、油茶面之類的。不過常說的上海早餐“四大金剛”(豆?jié){、大餅、油條、粢飯),可以坐下來吃的那種店面,好像也隨著城市化,逐漸消失了。

此前曾有餐飲行業(yè)數(shù)據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城市在餐飲多樣性上越來越差,“城市的外觀越來越像,就連城市內在的文化基因和味道符號也開始趨同”。但是,早餐似乎是個例外,依然保持著濃厚的地域風格。

有人說,早餐蘊含著中國廣博的地域特色與傳統(tǒng)文化基因。“你有多久沒吃到故鄉(xiāng)的早餐?”這句話,可能會問住很多在異鄉(xiāng)漂泊打拼的人。

說到家鄉(xiāng)的早餐,在上海工作的桃子“如數(shù)家珍”,牛肉面、土豆絲夾饃、胡辣湯、豆腐腦、搟面皮……“你知道一碗肉蛋雙飛牛肉面有多爽嗎?完全可以滿足我一整天的食欲!”

來自西北地市的她,很羨慕家鄉(xiāng)生活節(jié)奏慢,大家可以坐在店里吃早餐。不過,她并不愿意回家鄉(xiāng)發(fā)展,“我們只有兩種工作,要么本地人在機關單位和國企,要么外來人員務工。”

說著,桃子一邊嘆氣一邊走進便利店,打算準備明天的早餐。

“我還有什么能選嗎?”她說。(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是上海一個普通的工作日。 早上8點,家住徐涇的張爍翻身下床,把餅坯子和雞蛋放進電熱鍋,一邊洗漱一邊等待蛋餅熟透。 10公里外的真北路上,郭盛看著煎餅果子攤前的長隊,轉身去全家便利店買了包子和雞蛋。 Cindy擠在地鐵里,身體隨著列車微微晃動,心里想著距公司還有三站時,在手機里下單一份粥鋪外賣。 對于許多忙碌的上班族來說,如此對付一頓早餐,再熟悉不過。數(shù)據調查公司英敏特(Mintel)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食品報告:早餐》顯示,中國城市消費者中,大部分在早餐攤(49%)、便利店(29%)購買食用早餐。 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早餐的標準,快遠比好來得重要,為了趕時間,甚至可以直接忽略。 據央視財經報道,近日,在上海一些早餐店、便利店,早餐自提柜逐漸興起。上班族通過手機下單,兩三分鐘就能拿到新鮮熱乎的早餐。通過這種“網訂柜取”模式,有小店一天收入近萬元。 圖片來源:央視截圖 自今年8月起,上海專門推出“升級版”早餐工程。按照上海市商務委負責人的說法,解決了“有沒有”,還要解決“好不好”;要在“好不好”上增強滿意度,努力實現(xiàn)早餐供應更便捷、更豐富、更健康。 問題是,對生活在上海的2400萬人來說,究竟想要什么樣的早餐?這背后,關乎經濟發(fā)展、城市治理,也關乎城市溫度。 01 2019年3月,上海楊浦區(qū)安圖路興盛多年的“早餐一條街”被關停。 這條街上曾聚集著最經典的老上海早餐,鍋貼、羌餅、粢飯團、蔥油餅、糖角、可可牛奶、大腸肺頭湯……紅色餐車一字排開,一度被視為“上海最后的市井煙火”。 談及關停原因,街道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我們也希望早餐街能成為特色消費名片,但綜合市容環(huán)境、車輛通行、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原因,我們意識到早餐街不能與城市精細化管理背道而馳?!?最終的辦法是“引攤入室”。 據媒體當時報道,有8家業(yè)主在附近租了門面繼續(xù)開店。而考慮到高額的房租,在上海開店做早餐并不容易。一位經營可可牛奶和鹵蛋的阿姨曾說,小攤頭賺錢少,如果是外地人,不一定夠生活費,她自己做也是為了個情懷。 現(xiàn)在在上海中山西路上經營雞蛋灌餅的葛師傅,對“一個月再怎么樣也能掙七、八千元”的外賣騎手頗為羨慕,哪怕他們一天最多工作18個小時。 葛師傅說,他現(xiàn)在每個月房租18000元,每年還會上漲,而一個基本款煎餅只賣6元,現(xiàn)在只是略有盈利的狀態(tài)?!拔覀兠刻煸缟?點前起床準備,每晚10點收攤還得收拾,你算算時間?” 葛師傅在上海從事餐飲已有十多年。這些年來,他的店面越做越小、地址越做越偏。 一開始,他在淮海路上有一家50多平方米的中餐店,這條路是上海浦西最繁華精致的街道之一;后來搬到徐匯區(qū),位于上海西南板塊的城市副中心;而后是熱門商圈聚集的長寧區(qū);現(xiàn)在,則在普陀區(qū)門寬僅容2人的店面里做雞蛋灌餅。 “生意不好做?!备饚煾嫡f,昨天隔壁的“餛沌王”剛關門回家了,“這兩年好多身邊做餐飲小店的人都回老家了,做燒烤的、麻辣燙的、面點的……都走了?!?與此同時,貼吧、知乎上也不乏各種討論—— “為什么最近上海的餐飲類店鋪消失了很多?” “為啥孤獨美食家里干凈又好吃的小飯店在上海很少?” “為什么上海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比如老上海蔥油餅、湯包”…… 有人回答,小餐館關門可能是因為它們味道不好;也有人認為,餐飲管理環(huán)保指標嚴格了;還有人提到,北上深的房租,開飯店基本上是跟房東打工。 圖片來源:攝圖網 02 當一些個人經營的早餐攤、早餐鋪面臨生存壓力、逐漸消失時,工廠里的成品、半成品早餐,則在加速流向便利店、連鎖店等網點。 實際上,“早餐工程”在上海不是個新名詞。自2011年被列入商務部“早餐示范工程試點城市”后,上海已連續(xù)七年將“早餐工程”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今年更罕見被寫入上海市委全會文件,作為重點工作予以推進。 此前,上海培育的一批龍頭企業(yè)已建設24家中央廚房,間接配送6000個早餐網點。解決了“有沒有”,如何進一步解決“好不好”? 以上海最新推出的“房車版”流動餐車為例,根據上海最新出臺的《關于落實本市早餐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支持符合條件的品牌企業(yè)開展流動餐車運營,打造環(huán)境友好、放心安全、便捷高效、形象美觀的城市早餐風景線”。 約一個月前,上海百聯(lián)集團旗下企業(yè)在上海創(chuàng)智科技中心布局了一輛“逸小兔”餐車,獲得楊浦區(qū)001號攤販臨時經營公示。 在園區(qū)上班的Cindy曾消費過一次,盡管餐車電子菜單上提供數(shù)十種選擇,但對她來說仍不夠有吸引力,比如早餐,主要是皮蛋瘦肉粥、吐司面包、熱狗、純牛奶、包子、燒賣、饅頭、雞蛋、咖啡之間的組合,沒有太超出以前便利店的范圍。 統(tǒng)計顯示,由工廠化、標準化的中央廚房生產的“放心早餐”,已占上海市早餐供應量的58%以上。 便利店、包子鋪、面包店,成為上海年輕人解決早餐的主流渠道。趕著上班的人進店迅速點餐、買單,然后又匯入人流中。 雖然方便、選擇也不少,但在郭盛看來,“如果有更多熱乎的或者現(xiàn)做的早餐可以選,當然不想只吃這個(包子)?!?對此,上海此次也提出,支持企業(yè)研發(fā)新產品、擴大便利店經營范圍,但仍主要是針對食品生產企業(yè)、符合條件的品牌企業(yè)等。 9月14日,上海思創(chuàng)大廈新開的一家便利店內,就開始供應現(xiàn)煮面條:雪菜肉絲毛豆拌面、XO醬烏冬面,一份售價不到10元,頗受歡迎。 在此之前,由于沒有餐飲服務類許可證,便利店只能售賣包裝食品、關東煮和包點等。而根據《意見》,食品銷售經營者申請從事兼營餐飲服務的,在符合食品制售許可標準后,可以核發(fā)相應經營項目。 03 去年出圈的記錄片《早餐中國》中,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早餐是生活美學的開場白?!钡陲w速發(fā)展的城市中,這似乎正越來越變成一種“奢望”。 來自安徽的郭盛說,不強求在上海能吃上老家的那種早餐,比如坐下來來上一碗馬糊、油茶面之類的。不過常說的上海早餐“四大金剛”(豆?jié){、大餅、油條、粢飯),可以坐下來吃的那種店面,好像也隨著城市化,逐漸消失了。 此前曾有餐飲行業(yè)數(shù)據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城市在餐飲多樣性上越來越差,“城市的外觀越來越像,就連城市內在的文化基因和味道符號也開始趨同”。但是,早餐似乎是個例外,依然保持著濃厚的地域風格。 有人說,早餐蘊含著中國廣博的地域特色與傳統(tǒng)文化基因?!澳阌卸嗑脹]吃到故鄉(xiāng)的早餐?”這句話,可能會問住很多在異鄉(xiāng)漂泊打拼的人。 說到家鄉(xiāng)的早餐,在上海工作的桃子“如數(shù)家珍”,牛肉面、土豆絲夾饃、胡辣湯、豆腐腦、搟面皮……“你知道一碗肉蛋雙飛牛肉面有多爽嗎?完全可以滿足我一整天的食欲!” 來自西北地市的她,很羨慕家鄉(xiāng)生活節(jié)奏慢,大家可以坐在店里吃早餐。不過,她并不愿意回家鄉(xiāng)發(fā)展,“我們只有兩種工作,要么本地人在機關單位和國企,要么外來人員務工?!?說著,桃子一邊嘆氣一邊走進便利店,打算準備明天的早餐。 “我還有什么能選嗎?”她說。(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