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8-11-07 20:58:50
在這命途多舛的2018年,Facebook不僅因為“數據泄露門”持續(xù)發(fā)酵而焦頭爛額,更面臨多國政府死咬科技巨頭稅收,意圖薅一把“數字”羊毛的境地。美國智庫經濟教育基金會認為,雖說Facebook不同于其他傳統(tǒng)市場實體,沒有向大多數用戶出售任何商品,但它與希爾斯和百視達十分相像,吸引和維持用戶的能力就是成功的基石??紤]到Facebook近來的種種做法,該智庫相信,這家科技巨頭很有可能已經不久于世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這命途多舛的2018年,Facebook不僅因為“數據泄露門”持續(xù)發(fā)酵而焦頭爛額,更面臨多國政府死咬科技巨頭稅收,意圖薅一把“數字”羊毛的境地。
盡管如此,這位科技界的頭號玩家還是十分頑強地交出了一份尚過得去的三季報:每股盈利1.76美元大幅好于預期;用戶數觸及天花板之際,單位用戶變現能力增強。
乍看之下,Facebook完全不懼纏身丑聞,已大有穩(wěn)如泰山“大而不倒”之勢。但美國智庫經濟教育基金會(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FEE)卻刊文指出:不,事實并非如此。
除非受到政府壟斷的保護,否則每一種產品和服務都很容易受到市場力量的影響,即使是那些被認為過于強大的力量也不例外。
曾幾何時,百年老店希爾斯(Sears)和音像租賃連鎖巨頭百視達(Blockbuster)也都是聲名赫赫的行業(yè)領頭羊,但近來卻雙雙死于亞馬遜和奈飛之手,接連消亡——前者債臺高筑疊加業(yè)績不佳,在10月中旬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后者隨著數字化電影興起,門店紛紛倒閉。
FEE認為,雖說Facebook不同于其他傳統(tǒng)市場實體,沒有向大多數用戶出售任何商品,但它與希爾斯和百視達十分相像,吸引和維持用戶的能力就是成功的基石??紤]到Facebook近來的種種做法,該智庫相信,這家科技巨頭很有可能已經不久于世了。
賬號清洗
在美國中期選舉臨近之際,Facebook不僅宣布封禁極右翼電臺主播Alex Jones相關賬號,更是一舉清理了近800個被認為“違反其服務條款”的內容頁面和賬號。
由于許多被刪頁面均有右翼和自由主義傾向,許多人認為此舉正是出于政治動機。但Facebook堅稱這些賬號遭到清洗純粹是因為濫發(fā)垃圾消息,而非因為實際頁面內容。
FEE指出,在數字時代的“假新聞”浪潮中,Facebook開始保護自家用戶免受潛在的誤導信息甚至是攻擊性內容的侵害。但世事兩難全,即使這些決定安撫了部分希望看到所有反對意見都被官方壓制的用戶,此舉仍不可避免地會給公司帶來麻煩。
泄露數據
年初,一扇“數據門”為Facebook掀起滔天巨浪,十天內市值蒸發(fā)近千億美元,并遭遇民眾信任危機。此后,Facebook創(chuàng)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出席國會聽證會接受2天10小時的“審問”,但這家社交巨頭的隱私數據泄露風波一直未能平息。
今年3月,英國媒體曝出數據分析機構Cambridge Analytica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利用在Facebook上獲得的5000萬用戶的個人資料數據,來創(chuàng)建檔案、并在2016總統(tǒng)大選期間針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宣傳。
隨后,歐盟、美國、英國紛紛對Facebook和Cambridge Analytica進行抨擊。扎克伯格也在自己的主頁上公開向全平臺用戶道歉,稱“我們犯下過錯誤,必須承擔起責任,做好我們該做的。”
9月,Facebook又遭遇安全漏洞入侵事件。該公司在博客文章中表示,黑客利用其控制的40萬個賬戶獲得了3000萬Facebook用戶賬號的訪問令牌。這些令牌讓用戶可以在不輸入密碼的情況下,登陸Facebook個人主頁。
當時Facebook提到,在3000萬受影響的用戶中,有1400萬人用戶的信息被黑客獲取。這些信息包括姓名、聯系信息以及敏感信息(性別、關系狀況、搜索記錄和最近的登陸位置)。
近日,BBC則有報道稱,有黑客宣稱其已經竊取1.2億個Facebook用戶賬號的私人信息,并試圖以每個賬戶10美分的價格在網站上出售,目前也公布了至少8.1萬個賬號。
Facebook方面則回應稱,被盜數據很可能是通過惡意瀏覽器插件而獲取的,公司安全性并無問題。
受這一系列事件影響,今年迄今,Facebook市場份額已經縮水7.5%,股價跌幅接近20%,市值更是從二月份時的巔峰5600億美元下滑至4272億美元左右。
除此之外,在過去的一年中,Facebook的用戶數也在不斷下降,其中的年輕用戶更是越來越少。
今年3月到4月間,非營利組織Common Sense Media就有調查研究發(fā)現,在2012年,有68%的青少年表示他們的主要社交網站是Facebook,但這個數字在2018年下降到了15%,反而是Snapchat和Instagram成為了新寵。
皮尤研究中心9月公布的報告結果則更為直白:大量Facebook用戶已經對自己與這一社交媒體平臺的關系做了改變,其中有26%的受訪者稱他們刪掉了手機中的Facebook應用,42%的人表示他們好幾周都不會訪問網站一次。而在18-29歲年輕用戶群體中,刪除了Facebook應用的受訪者占比高達44%。
社交媒體應用行業(yè)逐漸飽和,市場競爭也越發(fā)激烈。FEE認為,在YouTube、Twitter等網站的“圍攻”下,Facebook若失去了年輕群體這一生力軍,可能很快就陷入“急需用戶”的困境之中。
與此同時,對于那些不喜歡Facebook和扎克伯格的人而言,這意味著新平臺出現并取而代之的時機已經成熟,市場應該開始認真尋找替代品了。
誠然,Facebook有著種種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社交媒體領域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許多用戶很難不對拋棄這一平臺而心生猶豫。
但在FEE看來,若有替代品存在,這一情況很容易改變??紤]到消費者為心愛的品牌和產品所氪的金才是市場發(fā)揮作用的根源所在,因此,若一家公司做了用戶反對的事,用戶完全有權拔腿走人,甚至轉向抗議和抵制。
獨立新聞平臺Anti-Media主編Carey Wedler也對該智庫表示:
當下的社交媒體用戶顯然對主導市場的主流平臺感到失望,但同樣至關重要的是,個人必須采取切實行動表明自己的喜好,而非一味容忍當前的范式。若有足夠多的人大力表達不滿,巨大的潛力將隨之而來,將人們引向更能滿足其需求的平臺。
正是因為無法適應消費群體并實現用戶增長,才導致了希爾斯和百視達的雙雄隕落。曾經稱雄一方的兩位“大哥”都有倒閉的一天,那經常與用戶需求背道而馳的Facebook或許就是下一個面臨嚴重后果的巨頭了。
(華爾街見聞 曾心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