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5 23:17:37
今年以來共計190億美元的海外資金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以及中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qū)撤出,撤出速度創(chuàng)下2008年以來最快。那么,這一次海外資金的迅速撤出,加之亞洲新興市場近期的低迷表現(xiàn),是否是十年前的金融危機重演的預兆?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實習記者 余佩穎 每經編輯 文多
6月前夕的5月30日,韓國首爾綜指跌幅擴大(圖片來源:CFP)
2007年夏天,美國爆發(fā)次貸危機,到了2008年,危機進一步激化,率先波及一系列發(fā)達經濟體,隨后新興經濟體也陷入動蕩?;仡櫘斈陙喼扌屡d市場的表現(xiàn),2008年亞洲明晟新興市場指數的年跌幅達到52.96%,較上一年大跌94%。
反觀這一次,根據彭博匯編數據,今年以來共計190億美元的海外資金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以及中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qū)撤出,撤出速度創(chuàng)下2008年以來最快。
那么,這一次海外資金的迅速撤出,加之亞洲新興市場近期的低迷表現(xiàn),是否是十年前的金融危機重演的預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05年至2015年這10年期間,EPFR通過追蹤亞洲主要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qū)的資本流入情況,將其分為四個階段。其中2008年9月15日至2009年11月24日這一階段被稱為“去杠桿化階段”(Deleveraging period),期間美元在危機爆發(fā)后,出現(xiàn)短期走強,造成資本從亞洲主要新興市場撤出,回流至部分發(fā)達經濟體。其追蹤的亞洲主要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qū)包括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及中國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2年的一份報告中具體分析了在這些亞洲新興市場不同類型的資本流動的情況?!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咴诓殚唸蟾鏁r發(fā)現(xiàn),在上述“去杠桿化階段”,亞洲新興市場的直接投資有小幅下降,但是投資組合的流動,以及銀行和其他私人資本流動的波動性更強,這兩類資本在當時較大規(guī)模地撤出亞洲新興市場。
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在2010年曾針對2008年金融危機出具了一份研究報告,提到政策制定者和學者們對于這場危機造成全球性影響的根本原因雖爭執(zhí)不下,但有一個觀點得到了普遍認可:在2000年早期放寬的美國抵押貸款的信用標準,以及貸款拖欠率和止贖現(xiàn)象的上升,對美國一系列金融機構產生了巨大沖擊。
同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份研報中表示,其研究佐證了前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恩(Mervyn King)的一個觀點,“資本的流動(為危機引爆)提供了燃料,發(fā)達經濟體未充分設計和監(jiān)管不足的金融體系隨后引燃了這些燃料,最終造成了一場席卷我們所有人的風暴。”
2018年4月下旬以來,拉美新興經濟體率先遭遇動蕩,6月來,亞洲新興市場又受波及。近期,亞洲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及地區(qū)貨幣表現(xiàn)低迷,190億美元的資金大舉撤出,這股風暴究竟因何而起?
據彭博社報道,面對貿易爭端逐漸升級以及美聯(lián)儲緊縮貨幣政策的信號釋放,投資者們近來拋售了大量新興市場資產。即使是那些經濟增長前景被看好以及債務情況良好的國家也未能從這場經濟動蕩中得以幸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聯(lián)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對于此次亞洲新興市場受到沖擊的主要原因,他表示:“新興市場正面臨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環(huán)境,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強和美國聯(lián)邦基準利率的上升。經過多年相對低廉的全球融資成本后,投資者正在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這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波動性。”
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三菱日聯(lián)金融集團(MUFG)環(huán)球市場研究部東亞區(qū)主管陳仲華(Cliff Tan)也認為,美聯(lián)儲漸進式的加息步伐導致了美債收益率更快地區(qū)域正常化。“這降低了新興市場本幣債券收益率的相對吸引力。此外,在當下這樣的壓力下,市場往往更注重經常賬戶的可持續(xù)性。”陳仲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道。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貿易帶動了亞洲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制造業(yè)發(fā)展,全球的貿易沖突給這些國家造成了一定壓力,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海外資本的撤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事實上,2008年那場席卷全球的風暴起源于美國次貸危機,許多發(fā)達經濟體內部“本土化”金融失衡的問題被暴露,最典型的特征是過度依賴銀行體系提供的批發(fā)投資及在住宅市場出現(xiàn)的資產泡沫。金融體系本身的設計弊端,再加上遭受危機的各國當時對資本流動的監(jiān)管不力,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這段“去杠桿化”階段期間,美元走強引起了資本規(guī)模撤出亞洲新興市場。
十年之后,大規(guī)模的資金快速地從亞洲主要新興市場撤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們對于悲劇重演的擔憂。
但是回看十年前的那場危機,風暴是以美國為中心向外輻射,先波及的是一批發(fā)達經濟體。
而今天,美國經濟發(fā)展穩(wěn)定,失業(yè)率再創(chuàng)新低,此番波動最為嚴重的地區(qū)是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是那些擁有大量債務和政治不穩(wěn)定的地區(qū)。面對美聯(lián)儲的不斷加息,美元的持續(xù)走強,再疊加全球貿易爭端,那些經濟基本面不夠穩(wěn)健的國家或地區(qū)一時無法很好地消化壓力,部分國家再加之國內政治不穩(wěn)定的因素,從而出現(xiàn)貨幣大幅貶值,外資出逃的情況。
兩次資本從新興市場大規(guī)模流出的根源是完全不同的。這樣看來,市場對于十年前噩夢重演的顧忌似乎是多慮了。
范力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明確表示,十年前的噩夢并不會在今日重演。“盡管流出資金的數量聽起來很大,但應該記住的是,亞洲經濟體也是新興市場資金流入的最大受益國。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們的資金外流規(guī)模很大也并不奇怪。此外,與過去10年相比,如今投資于亞洲新興市場的外國資本要多得多,因此,目前的資本外流在亞洲金融體系和經濟體中所占的比例較小。”他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