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2 00:43:1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盧祥勇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盧祥勇
2017年是住房租賃政策全面深化的一年。在12月18日至20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被提出并列入2018年8項重點工作之一。
而圍繞這一定調,“租售并舉”正大力推進,在全國各地全面開花,比如山東、江西、廣州等地陸續(xù)推出“租售同權”落地政策;超過12個省份50個以上的城市都發(fā)布了與住房租賃相關的政策內容;杭州、北京、成都、廣州、武漢等城市陸續(xù)推出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
在企業(yè)方面,建行、中信、中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涉足租賃,幫助開發(fā)運營方和租賃方緩解資金壓力;騰訊、阿里巴巴、58同城等互聯(lián)網企業(yè)承建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為租房提供升級的渠道服務;房地產領域開發(fā)商、中介服務商、商業(yè)運營商也憑借既有優(yōu)勢加碼長租業(yè)務,豐富各類長租形態(tài),滿足不同人群的租賃細化需求……
不可否認,在“租售并舉”的號召下,租賃市場正在從多維度進行完善,并從多個角度滿足消費者的租賃需求,挖掘與激發(fā)其租房訴求。但“租”是否真的能與“售”并舉?無論是切身體驗,還是實際經歷,消費者依然有疑問。
租房的“不安全感”能否緩解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2017年下半年,全國已有56個城市出臺住房租賃相關的政策,從一二線城市逐步向三四線城市深入。但對于租房,不少人仍有顧慮——租來的房子,真能和買來的房子,享受同等待遇?
這一疑問背后,租房市場普遍存在的一些“亂象”是顧慮之源,比如房源質量差、中介良莠不齊、安全隱患較大等,無一不讓人對租房居住心懷顧慮。
來自58集團房產數(shù)據(jù)研究院的用戶調研就顯示,因為房東不守約定,臨時收回房屋而被迫換房的租戶人數(shù)占比約12%。缺乏“安全感”的租住體驗,是刺激人群購房意愿的重要因素。
也由此,租房人群的年輕化趨勢明顯,“2017租賃藍皮書”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市場上,24歲以下的年輕人租房占比最高(37%),25~30歲之間的租房人群占比33%,30歲以上租房人群占比僅30%。
“居住的安全性會極大影響年輕人的租賃體驗,以及人們對租賃的選擇,因此各地政府發(fā)展租賃市場,首先在承租人的權益保障上,需要有政策輻射,這一點各地出臺的政策已均有著墨?!卑簿涌头慨a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指出。
以北京為例,政策層面對于保障承租人權益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租房合同期內不許隨意漲租金、合同終止后3個工作日內房主就應退回押金出租期間、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其他強制方式驅逐承租人,未經承租人同意不得擅自進入出租住房等。
“這是提升安全性及租金穩(wěn)定性的關鍵之一?!睆埐ㄕJ為,規(guī)范交易流程、立法保障租賃雙方權益、推動租賃備案制度等保障措施的推出和實施,才能促使租賃市場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使得租房的安全性增強,這既是租金穩(wěn)定性提升的保證,也才能有效促成“租購并舉”住房制度的真正落地。
能否成外地人安居樂業(yè)的土壤
根據(jù)推算,2017年全國約1.9億人有租房需求,且集中在一二線重點城市。作為租房市場主力的城市流動人口,也是當下“租售同權”最大的訴求方。
實際上,無論租房還是購房,人們內心最終的訴求,都是“有自己的家”。那么租售同權制度出臺,真的能讓外來人口在大城市安家嗎?
答案是肯定的,“大城市”的定義已經不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超級大城市,新興城市的發(fā)展正為外來人口培植“安家”的土壤。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是,近年來,一線城市的外來人口凈流入比例逐步放緩,而新一線城市的外來人口凈流入快速增長,且增長未來還將持續(xù)。
來自中原地產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國四個一線城市租金收入占全國租賃市場總收入的21%。上海是全國租賃市場規(guī)模最大的城市,接近千億,其空間主要取決于外來人口的增速。但近三年,北京與上海的人口流入已基本停滯。
廣州與深圳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速,二線城市中天津和武漢的外來人口流入增速,則高于6%。58同城租房數(shù)據(jù)也顯示,新一線城市成都、杭州、武漢、重慶等12城的租房需求量占全國需求量的20%,與2016年相比上漲43%,漲幅超過一線城市。對外來人口越來越大的吸引力,也帶動了這些城市的租賃市場的旺盛發(fā)展。
伴隨新一線城市和超大城市周邊重點城市的繁榮,加之政策的支持和人們觀念思維的轉變,新一線城市更可能成為外來人口“以租安家”的試驗田,為外來人口培植安居樂業(yè)的土壤。
租房與購房權益何時平等
實際上,在新政出臺此前,買房與租房之別,還在于能否在這座城市延續(xù)下一代、保證孩子的成長。因而租售同權命題下,“租房能否和買房一樣,享有學區(qū)等社會服務”成為人們的疑問之一。
“其實各試點城市的租賃政策中,均提到了租戶可以享受到的權益,包括教育、公共衛(wèi)生、社會保險等公共服務權益?!睆埐ǜ嬖V《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京就規(guī)定,京籍租戶子女可在租房所在區(qū)享有義務教育的權利。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也明確了租戶可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權益。這就從政策層面保障了租戶的合法權益,不斷縮小租房者與買房者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享有待遇的差異。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享受教育權和租房上名校是兩個概念,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更多城市名校資源還更傾向于學區(qū)房的擁有者,而非租住者。這也是租購同權真正落實,需要關注的細節(jié)問題。
張波認為,租售同權作為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新政策,確實還有很多具體問題需要落實和解決,但是在中央引導、各地政府積極推進、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中,更多疑問會得到解決,這將會是中國人居形態(tài)的一次突破和升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