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09 22:39:21
“應該是真的,但一看就是精心策劃的營銷視頻?!本W紅經紀機構“M2公會”創(chuàng)始人馬里奧對記者表示,這個視頻能夠突然在大家所在的每個微信群里出現,營銷的痕跡很明顯。
每經編輯 王志福
每經記者 王志福
網紅有風險,出位需謹慎。這兩天就有一位美女搏出位,付出了非常非常慘痛的代價。
為了出名,網紅們也是蠻拼的
近日,一段“電鉆吃玉米”的小視頻在各個微信群里瘋傳。將玉米穿在電鉆上再貼近自己的牙齒,玉米粒隨著摩擦被剝離脫落。
用過電鉆的人都知道,它的沖擊力是很大的。小哥你的牙真的還在么?
然后有個長發(fā)妹紙就去模仿。結果悲劇了……剛過了一兩秒鐘,頭發(fā)就被揪掉一大塊。
一個大寫的疼。從視頻里看,妹紙還在笑。是痛麻木了嗎?小姑娘你這么拼,你爸媽知道嗎?
no zuo no die,why you try?網友或震驚或同情,掀起一波大討論。隨之而來的是,這個視頻女主角“劉嬌嬌”火了。
隨后,有網友指出該視頻有造假嫌疑,并且是某移動直播平臺的營銷活動。
劉嬌嬌在某直播平臺的留言欄中出現了大量質疑聲音。
知乎用戶“鄧海”對“扯掉頭發(fā)”對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1.頭發(fā)絞進電鉆,拿電鉆的人卻沒停;
2.扯掉的頭發(fā)整齊且全是頭頂;
3.扯掉頭發(fā)和治療的視頻一起發(fā)送;
4.據說已經收到網友數十萬捐款。
被扯掉頭發(fā)的瞬間,表情并不算痛苦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獨家采訪到了視頻女主角“劉嬌嬌”,通過她經常使用的某移動直播平臺私聊窗口,記者向其傳達了網友質疑其炒作,她僅回復了“是嗎?”的反問,并沒有否認炒作。
“應該是真的,但一看就是精心策劃的營銷視頻。”網紅經紀機構“M2公會”創(chuàng)始人馬里奧對記者表示,這個視頻能夠突然在大家所在的每個微信群里出現,甚至有的群里會連發(fā)好幾遍,營銷的痕跡很明顯。如果仔細看,會追溯到某一個平臺,要么是為了銷售,要么是為了吸粉。
深圳一位某知名直播平臺的女主播曦曦告訴記者,這個女生自己認識,是另外一家短視頻平臺的播主,她在直播圈并不算出名,這次發(fā)了“扯頭發(fā)”的視頻幫助她打開了知名度。截止記者發(fā)稿,劉嬌嬌在該平臺的粉絲已經漲到5000多,這在該小眾平臺而言已屬大V。
“這種炒作每逢一段時間就出現一個,或惡搞或苦肉計,但是視頻火得快,褪掉也快。”“今日網紅”創(chuàng)始人彭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網紅拼命”大背景:直播江湖競爭加劇
播主們?yōu)槭裁催@么拼?記者給大家分析分析。
國內的“直播江湖”正在顯現出“狼多肉少”局面,對用戶的爭搶愈加激烈。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網絡直播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約為77.7億元人民幣,直播平臺接近200家。
“搏出位”成為許多小眾直播平臺擴大知名度的法寶。馬里奧對記者表示,一般較大的直播平臺是禁止“電鉆吃玉米”這種行為的,一旦發(fā)生這種行為會被直接屏蔽掉,因為直播平臺是有規(guī)定的,不能做危害自身或他人身體的行為。劉嬌嬌在某平臺的視頻很明顯是該平臺的推廣行為。
與直播平臺“脫衣露點”等低俗色情相比,劉嬌嬌近乎“自殘”的行為被業(yè)內人士稱為“斗狠圈”套路。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了解到,劉嬌嬌所在的平臺對“斗狠圈”頗為寬容甚至是縱容,在該平臺上有泥塘吃生鮮、糞池吃泡面,裸體圍鞭炮等各種荒唐劇情。
“扯頭發(fā)”視頻火了之后,有網友挖出她之前的各種作死、扮丑的視頻,比如臉撕保鮮膜、頭戴“不可描述”、吃豬皮等:
需要新的營銷方式
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至4月,針對網絡直播平臺較多出現涉“黃”涉“低俗”情況,全國掃黃打非辦組織協(xié)調網信辦、公安部、文化部等多部門,部署開展了網絡直播平臺專項整治,按照職能分工,分別對不同直播內容加強監(jiān)管。
4月14號,包括斗魚、熊貓TV等19家違法違規(guī)互聯(lián)網文化企業(yè)被公布,引起了強烈輿論反響。
“大多數網紅都是正常人,不會做類似自殘的行為。”馬里奧對記者吐槽,自殘行為真的能夠讓她持續(xù)的火嗎?她總不能天天把頭發(fā)都扯掉吧。
彭超認為,互聯(lián)網受眾有各種層次,獵奇的圍觀者始終都有,但是有商業(yè)價值的,一定是高質量、可持續(xù)輸出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
TMT行業(yè)評論人士王如晨對記者表示,一些互聯(lián)網平臺尤其是電商平臺,其流量經濟、變現步入瓶頸期,移動端入口拉動有限,因此“導流”需要新的營銷方式。
王如晨認為,通過網紅或明星以娛樂新媒體對方式進入垂直領域,有一定導流效應,但也屬于過度營銷。整體而言,該視頻出現也表示實體經濟結構調整到了最艱難的階段,互聯(lián)網經過多年發(fā)展也到了一個效應瓶頸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