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9 00:20:12
每經記者 唐 俊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單次住院不能超過15天,否則無法醫(yī)保報銷”“服用頭孢后喝酒問題不大”“自熱米飯是塑料做的”……這些話題可能很多人都在網上看到過,乍一看像是吸引人的新聞,但實際上它們都是謠言。
8月28日,在成都舉行的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辟謠論壇上,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和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聯(lián)合發(fā)布《2024年度上半年社會民生領域網絡辟謠榜》,上述謠言均在其中。
視覺中國圖
“舊謠言反復傳播,新謠言層出不窮。”中國科協(xié)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束為如此描述現(xiàn)在的謠言現(xiàn)象。近年來,受“流量經濟”刺激,網絡謠言的內容廣度、傳播速度、更新頻率、影響范圍以及社會危害性等都在顯著增強。面對層出不窮的謠言,如何讓真相跑得更快?
辟謠內容需要更專業(yè)
網絡時代人人可以發(fā)言,但謠言也相應增多。尤其是在社會民生領域,不實信息常常大范圍傳播,對公眾生活和社會正常運轉造成影響。面對謠言肆虐,辟謠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不過,網絡謠言往往虛構“吸睛”內容,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而正經嚴肅的辟謠內容反而難以觸達受眾。
為了讓辟謠跑得更快,由中國科協(xié)、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辟謠”平臺摸索出一套方法,并分享了三點經驗。
第一點是辟謠內容需要更加專業(yè)。該平臺的所有內容都出自第一手科學文獻,發(fā)布之前都要經過科普中國專家?guī)斓膶<覀冞M行審核,專家?guī)煊?000多名專家,其中包括100多位院士,細分到19個領域,保證不同領域都有合適的專家參與審核。
例如針對“每多做一次CT患癌風險增加43%”這個謠言,科學辟謠平臺邀請到中華醫(yī)學會的研究員進行辟謠。真實情況是,對于普通人來說,只要輻射劑量不超過100毫西弗/年,就不會對健康帶來風險。一次普通的X光檢查輻射劑量只有約1.2毫西弗,局部CT平掃的輻射劑量也只是X光檢查的幾倍而已,偶爾一次不會影響健康。
第二點是直擊要害、一錘定音。辟謠內容一般只用兩三百字蓋棺定論,直達要害,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反應并且有利于傳播,從而遏制住謠言。
第三點經驗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辟謠需要‘朋友圈’”。如果想要辟謠內容讓更多人看見,就需要更加開放、多渠道推薦內容。
同樣,河南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也在網絡辟謠論壇上分享了構建“辟謠朋友圈”的方法。河南創(chuàng)新開展辟謠沙龍,沙龍既在線上舉行,也在線下開辦,并邀請網絡大V、行業(yè)代表、專家學者、主流媒體、商業(yè)平臺等共同參與,打造“辟謠朋友圈”。
提高辟謠信息傳播度
謠言傳播速度極快,而辟謠內容卻難以傳播出去,因此,辟謠的形式也相當重要。比如廣西網信辦創(chuàng)新利用山歌進行辟謠,用公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提高了辟謠內容的傳播率。
而在金融領域,謠言常與詐騙信息同行,“收到‘國債發(fā)放通知書’便有機會申請?zhí)峥?88萬”便是詐騙信息,有人被騙轉賬損失數萬元。對此,金融機構承擔起重要的反詐責任。比如在成都,成都銀行積極通過進社區(qū)、進商圈、各電子渠道和網點宣傳等方式,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現(xiàn)場解答、有獎問答等,向公眾普及金融網絡安全知識,增強公眾保護個人金融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醫(yī)學領域同樣是謠言重災區(qū),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鄭源,在網絡辟謠論壇上分享了“華西醫(yī)院辟謠小分隊”的工作經驗。
據介紹,華西辟謠小分隊通過監(jiān)控熱搜話題、在線調查、與粉絲互動等方式,及時捕獲公眾健康知識需求熱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創(chuàng)作。這些辟謠作品均由副高以上專家審閱,附有相關參考文獻,跨學科內容還會由多個科室專家共同審定,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專業(yè)性。作品通過四川方言、原創(chuàng)插圖等方式發(fā)布,以便公眾更容易接受、提高傳播度。
鄭源介紹,華西醫(yī)院目前有170余個科室、個人平臺有組織地產出辟謠作品,辟謠工作隊伍有600余人,包括117位國家級健康科普專家?guī)旌退拇ㄊ〖壙破諏<規(guī)鞂<摇?/p>
網絡社交平臺是謠言的主要傳播地,平臺同樣兼任辟謠任務?!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咴跁h現(xiàn)場了解到,微博辟謠專欄已發(fā)布、轉載辟謠稿件6700余篇,“微博辟謠”話題閱讀量增長超13億次,熱搜辟謠固定位已累計投放1100余個辟謠話題詞,閱讀總量近70億次。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