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家點名的“戰(zhàn)略腹地”,正在悄然“換擋”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6 00:31:25

每經記者 唐俊  淡忠奎  余蕊均    每經編輯 程鵬 劉艷美    

連續(xù)4天發(fā)布高溫橙色預警后,8月15日,成都終于降雨降溫。

CFF20LXzkOxl5BO2icicBSWljgzKssgibcNbpkBSzMve6ia3NUsRmEDqRHPddZiczH67rljmauu85YX3SmU1q0YqB1w.jp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你要不說,我都不知道今年電力負荷還更高?!背鲎廛囁緳C郭師傅笑言,“上一次到處都在說要‘讓電于民’,確實很不容易”。

郭師傅口中的“上一次”,許多四川人仍記憶猶新。2022年夏天,因“最高溫度、最少來水、最大負荷、最長時間”四重因素疊加,水電第一大省罕見遭遇“缺電危機”。

彼時,在網友們“勻點電”給四川的呼聲中,當地開始積極“補短板”,重新編制電源電網規(guī)劃,希望加快構建更加安全可靠的電力系統(tǒng)。

所以這一次,面對“沒有最熱只有更熱”的高溫天氣,8月以來,四川電網用電負荷已3次創(chuàng)新高,最大用電負荷較去年增長7%,但生活生產沒有受到顯著影響。

事實上,作為國家點名的“戰(zhàn)略腹地”,四川最新提出要“勇當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示范省”。

按照官方說法,其首要任務即是將電力供給結構由水電單一主體轉變?yōu)樗姾托履茉礊殡p主體,其他電源做補充的多能互補的能源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更多民營企業(yè)也有望分享發(fā)展機會。

昨天,在四川省委網信辦、四川省互聯(lián)網行業(yè)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主辦的“走進新質生產力前沿”系列活動新型能源體系專場,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清華四川能源互聯(lián)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魯宗相向城叔談到:“現在主要的技術創(chuàng)新熱點在負荷端,負荷端是一個量大面廣的事,不需要那么高的資本準入條件,反而有利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span>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優(yōu)結構:提速開發(fā)“風光”資源

自2011年水力發(fā)電量超過湖北以來,四川一直穩(wěn)坐“水電第一大省”。

2023年,四川水力發(fā)電量達3583.3億千瓦時,其后是云南、湖北,分別產出水電2897.6億千瓦時、1245.6億千瓦時,“斷層式”領先其他省份。

CFF20LXzkOxl5BO2icicBSWljgzKssgibcNL7VGFm7uzeJ0SnhKmnMkpDfotzjbLIJR44mWPM4r3m2kv6gKcx8QDg.jpg

從總發(fā)電量看,四川去年以4712.6億千瓦時的成績排在全國第六,排在前列的是內蒙古、廣東、江蘇、山東和新疆。

也就是說,四川電力“以水為主”特征明顯。不過,經歷了20年的黃金發(fā)展期后,四川水力發(fā)電量近年增速明顯放緩,2023年下降3.1%。

四川省能源局局長鄧超日前表示,2030年,四川水電的開發(fā)將逐步接近尾聲,未來風光等新能源可能處于大規(guī)模開發(fā)狀態(tài)。

“四川水能資源豐富,80%的水能資源都集中在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江流域,同時這些地區(qū)又有著豐富的風、光發(fā)電資源,能真正實現水風光互補,全可再生能源打捆外送?!彼f。

除了2022年極端情況導致的電力短缺影響,從數據上也可以清楚看到,四川目前風光資源開發(fā)相對滯后,急需補上這一課——

2021年四川水電占總發(fā)電量的比例為81.57%,火電占比為15.31%,風電占比2.45%,太陽能占比為0.67%。

到了2023年,其水電占比下降至76.04%,火電占比提高4.15個百分點,達到19.46%,而風電、太陽能占比分別為3.55%、0.93%,二者合計提升1.36個百分點。

在魯宗相看來,四川之前因為水電資源豐富,所以風電光伏開發(fā)相對較少。鄧超則表示,目前,四川水電裝機1億千瓦,而風光裝機到6月底僅1583萬千瓦,“不是說我們的風光資源不優(yōu),而是我們堅持能源開發(fā)戰(zhàn)略分步走”。

眼下,四川著手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其核心在于構建新型電力系統(tǒng),新能源開發(fā)無疑將全面提速。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徐嘉龍介紹,四川全省風光資源規(guī)劃超過2.7億千瓦,開發(fā)潛力巨大。目前,風光新能源裝機約為2020年底裝機的2.6倍,預計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裝機將分別達到3200萬千瓦和8200萬千瓦。

他表示,四川已進入風光并網投運年新增約1000萬千瓦的高速發(fā)展階段。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靠技術:打造“數智化堅強電網”

新型電力系統(tǒng)需要高比例新能源來支撐,而新能源的特性正在深刻改變“電力”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CFF20LXzkOxl5BO2icicBSWljgzKssgibcNw9csxlVBn6uLjtIJ9USic5uKymCQdtrlyJgoGP514EfZr3KMkkp5Gkw.jpg

圖片來源:新華社

“我們原來講源隨荷動,用能是剛需,多開一盞燈就要多發(fā)一點電。原來是火電技術比較好控制,但現在新能源特別是風電、太陽能,它的發(fā)電特性是不受人工控制的,而且我們要保證它的消納,這種系統(tǒng)調節(jié)的壓力就非常大?!眹译娋W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副主任胡超凡表示,新型電力系統(tǒng)需要引導用戶積極參與到系統(tǒng)調節(jié)中,形成源網荷儲多要素、多主體的協(xié)同互動,才能實現供需兩端精準匹配、平衡協(xié)同,為此,必須依靠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

同時,面對海量計算需求,新型電力系統(tǒng)迫切需要人工智能的助力,打造“數智化堅強電網”就成了題中之義。

胡超凡表示,目前在電力調度生產中,他們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替代大量簡單重復性的工作,開展智能分析。比如,通過開展氣象大模型,進行電力負荷預測,可以更加準確把握電力需求的動態(tài)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和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互動也頗具想象空間。

以“蘿卜快跑”為例,當其與電力系統(tǒng)發(fā)生數據上的交互,能夠在一些合適的時段、合適的地點自動駕駛過去進行充放電操作,和電力系統(tǒng)進行互動,就實現了供需協(xié)同和靈活智能的場景。

走到這一步,對民營企業(yè)來講是最有機會的。魯宗相認為,現在主要的技術創(chuàng)新熱點主要在負荷端,而負荷端是一個量大面廣的事情,并不需要那么高的資本準入條件。

比如,以前建一個火電廠,涉及資質、資金投入問題,民企基本上無法參與。但現在要建一個“虛擬電廠”,只需要相對更少的資金規(guī)模就可以做。這有利于吸納一些社會資本、民營資本共同來參與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建設,共享發(fā)展機遇。

“虛擬電廠”是一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tǒng),能夠有效聚合和調度分散的能源資源,將閑散在終端用戶的分布式電源、儲能、可控負荷、充電樁等電力資源聚合并加以優(yōu)化控制。

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此前發(fā)布的《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多次提到“虛擬電廠”,提出要“挖掘用戶側調節(jié)潛力,鼓勵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車網互動等新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發(fā)展”。

昨天,城叔借活動之機,第一次走進“虛擬電廠”,大屏上展示著成都市負荷運行監(jiān)測、接入虛擬電廠資源等情況。

CFF20LXzkOxl5BO2icicBSWljgzKssgibcNJz3PeRUVRhHHgTictSa6tF315lm0vlOcDwNNwgSqwLNgSY2h9OicV13Q.jpg

成都高新西區(qū)虛擬電廠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qū)黨群工作部提供

“8月初,四川電力交易平臺發(fā)布了全省電力缺口響應需求,成都市虛擬電廠積極參與響應,各市場化主體實現約4.2萬千瓦負荷響應,占全市需求響應總量約20%。”國網成都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鄧燦表示,虛擬電廠作為挖掘需求側資源柔性調節(jié)潛力的重要新型技術,可以促進負荷移峰填谷、緩解供需矛盾。

根據規(guī)劃,2025年成都虛擬電廠將實現對分布式電源、儲能設施、可調負荷等資源“應接盡接”,可調能力擴大到130萬千瓦以上。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新挑戰(zhàn):用電量提前兩年“達標”

多年來,四川作為“西電東送”的主力,一直扮演著“送電者”的角色。但隨著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zhàn)略的深入推進,其用電負荷不斷攀升。

CFF20LXzkOxl5BO2icicBSWljgzKssgibcNwjMEzqa48pMRRQBpvqQsDRNKo1DfdJicyRvOicLibcKsSx8HX4yhu3iaLg.jpg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國網西南分部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蔣航表示,在最近的電網迎峰度夏關鍵期,西南電網(川渝藏)最大負荷首次突破9000萬千瓦,達到9325萬千瓦,今年已5次創(chuàng)歷史新高。

而為保障四川的用電需求,國網西南分部協(xié)調了5大區(qū)域、14家省網公司,通過16條跨區(qū)通道全力支援四川。

這也意味著,四川已然走到了向“送受一體”轉變的新階段。

鄧超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建設跨省跨區(qū)的直流輸電工程,不斷優(yōu)化省內交流電網主網架結構。隨著大西北基地的風光和西藏的大水電入川,四川將由單一的水電外送大基地,轉變?yōu)橹袊鞑克L光多送多受的“清潔能源立體主樞紐”。

事實上,根據2022年3月印發(fā)的《四川省“十四五”電力發(fā)展規(guī)劃》,四川全社會用電量預計在2025年達到3700億千瓦時。而現實情況是,四川2023年的用電量就已達到3711億千瓦時。

雖然從總的消費量和生產量來看,四川電量仍有“富余”,但提前兩年“達標”,顯示出地方經濟社會正在快速發(fā)展進程中。就在去年,四川GDP站上6萬億新臺階,首次位列全國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務院目前批復的28個省級國土空間規(guī)劃中,四川是唯一一個被點名的“戰(zhàn)略腹地”。

“四川省地處長江上游、西南內陸,是我國發(fā)展的戰(zhàn)略腹地,是支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fā)、長江經濟帶發(fā)展等國家戰(zhàn)略實施的重要地區(qū)。”

按照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建設國家戰(zhàn)略腹地和關鍵產業(yè)備份”,可以預見四川接下來的任務只增不減。如何統(tǒng)籌好安全與發(fā)展,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是機遇,亦是挑戰(zhàn)。

記者|唐俊?淡忠奎?余蕊均

編輯| 劉艷美?蓋源源

校對|何小桃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