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央媒看四川丨四川省內江市產業(yè)幫扶巴中市通江縣:一片茶葉“兩江”情

人民日報 2024-06-28 21:59:19

王明峰 潘正偉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興隆鎮(zhèn)翰林村,內江通江茶旅融合產業(yè)園翰林園區(qū)綠意蔥蘢。煙溪鎮(zhèn)鐘鳳村農民李天柱正在對茶園進行生態(tài)除草。過幾天,茶園將進行夏季第二撥大宗茶采摘。

“今年春茶季,我每天到茶園采摘,一共掙了1萬多元。”以前,李天柱家的收入主要靠養(yǎng)豬,2022年內江通江茶旅融合產業(yè)園建好后,他一直在園區(qū)務工。

3年前,四川省啟動省內對口幫扶,內江市對口幫扶通江縣。“通江地處富硒地帶,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是全國有機農產品示范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內江市結對幫扶通江縣工作隊領隊,通江縣委常委、副縣長張騫說,經過多次調研,工作隊決定按照基地規(guī)?;?、體系現代化、設施機械化、生產生態(tài)化、農業(yè)有機化、三產融合化的“六化”思路,在通江3鎮(zhèn)6村規(guī)?;N茶,投入4630萬元建立內江通江茶旅融合產業(yè)園,建設有機茶園,逐步將一塊塊山坡地打造成既能致富農民又能美化環(huán)境的“綠色銀行”。

發(fā)展茶產業(yè),帶富農民是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工作隊探索“園區(qū)+散戶”的發(fā)展思路,以茶園為中心,帶動附近村民參與茶葉種植、管護、采摘、加工、銷售各環(huán)節(jié),把茶農嵌入茶產業(yè)鏈中,增加他們的收益。為提高茶農技能,工作隊不時組織專家開展培訓。這幾年大大小小的培訓,興隆村茶農郭汝孟幾乎一次不落,筆記記了好幾本。他將自家6畝山坡地改造成茶園,還將房前屋后2分閑散地也種上了茶樹,遇到技術問題就向專家請教。憑著這幾年學到的技術,郭汝孟家的茶園長勢很好。“去年,茶葉賣了2萬多元錢。”郭汝孟說。

在通江,像郭汝孟一樣依靠茶產業(yè)在家門口逐步走上致富路的農民還有1200余戶。好收益還吸引了不少青壯年返鄉(xiāng)種茶。

壯大茶產業(yè),要強龍頭、補鏈條、興業(yè)態(tài)、樹品牌。

“通過水培誘導、營養(yǎng)土壯苗、溫室培育等先進手段,大大縮短了茶苗育苗周期,提高了成活率。”在通江縣興隆鎮(zhèn)智能化育苗中心,內江市結對幫扶通江縣工作隊隊員、通江縣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肖濤介紹,智能化育苗中心建成后,有效解決了通江茶苗運輸成本高、育苗時間長等問題。

工作隊還對通江縣重點區(qū)域3.45萬畝茶園進行管護提升;對3個村集體經濟茶葉加工廠進行提檔升級,扶持8家茶企提升加工能力;打造山地高效茶旅融合示范園區(qū),目前已吸引9家企業(yè)入駐……一個個項目落地,一項項舉措實施,讓通江茶產業(yè)煥發(fā)勃勃生機。截至目前,全縣茶園面積達15萬畝,培育省級市級龍頭企業(yè)5家、四川省著名商標2個、“羅村”“火天崗”“三生道”等重點品牌10余個,其中羅村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四川省十大茶企之一,“羅村茶”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本文刊于《人民日報》(2024年06月28日 第18版)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