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19 08:36:44
每經編輯 何小桃
2月18日,是龍年第一個工作日,隨著春節(jié)假期的落幕,高速公路的免費通行政策也走到了尾聲,多個城市開始出現返程車流高峰,#司機卡點最后一分鐘免費下高速#隨之登上了多個平臺熱搜榜。
據媒體報道,2月18日零點過后,不少網友曬出卡點免費下高速視頻,一路堵車,免費最后時刻喇叭到處響,最后1分鐘過收費站,網友激動直呼:卡點出來又省兩千多。
2月18日,據杭州日報社旗下賬號“都市快報橙柿互動”報道,春節(jié)高速免費最后時刻,有人剛好卡在最后一分鐘下高速,有人被收全程費用當場破防。
視頻顯示,在湖南株洲炎陵縣船形收費站,高速免費最后時刻,喇叭到處響,沒有“卡到點”在最后一刻下高速的車則被收了全程高速費用。
有人跟評稱,為了避免被收全程高速費用,自己晚上10點下一次高速,11點半下一次,11點50分再下一次。也有網友稱,過點兒收費沒毛病,但能理解車主心情。
2月18日晚,九派新聞聯(lián)系湖南省高速公路客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解釋,按照規(guī)定,收費是以下高速時間為準的,過了免費時間后就會收費,沒接到其他通知,不存在寬限三五分鐘這一說。
工作人員還稱,如果有司乘電話咨詢,都會被提醒不要卡點,因為收費站可能存在堵車等狀況,“如果時間來不及,建議先下一次高速再上高速,這樣只會收一段路程的高速費,而不是全程費用。”
另外,據陜西網白鹿視頻報道,2月18日,江西贛州。有網友發(fā)視頻稱為江西交投大廣高速橫市收費站點贊,00:30分還免費讓車輛通行引熱議。有網友表示此舉很人性化,也有網友認為這是破壞規(guī)矩。
對此,江西交投吉安東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回應稱,因當時存在堵車現象,便對24點前已進入匝道的車輛進行了免費,24點前未能進入匝道還在堵的車輛則不能免費。這個不能說是符合規(guī)定,因為確實比較堵,領導想著特殊情況,所以就做了特殊處理。
媒體評論:零點后下高速,
收費時段和收費里程能否精細計算?
九派新聞評論表示,2月18日,湖南株洲,小車因沒有在零點前下高速被收取全程高速費用,司機與收費站發(fā)生爭執(zhí)。幾輛錯過高速免費的車輛堵在口子上,不愿付費離開,導致車輛堵塞。
假期最后一天,因車輛未在零點前下高速而被要求收取全程高速費用,此類新聞,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多次。有些司機對此不滿,與收費站發(fā)生爭執(zhí),進而造成收費站擁堵。
站在司機的角度,自己只在收費時段行駛了較短時間,他們認為按照全程收取高速通行費不公平;而站在收費站的角度,免費規(guī)則是早就明確公開的,收費站按規(guī)則收費沒有過錯,而且難以具體確認車輛在收費時段的行駛距離,故而只能按全程收費。
圖源:視頻截圖
評論指出,規(guī)則是清晰的,亦是對等的,進而也是合理的。只不過,對具體的司機而言,也許并未享受過“提前免費”的待遇,如今卻要承擔“延遲不免費”的后果,可能會心里感覺不平衡。
在規(guī)則意識的層面,不知道規(guī)則并不是不遵守規(guī)則的理由。
事實上,考慮到道路擁堵等因素,司機如果意識到可能無法在免費時段駛離既定高速出口,應該就近先行駛出距離自己最近的高速出口,這樣就不會產生全程計費的問題,而只會計算最后一段路程的費用。不清楚免費規(guī)則,也不知道如何規(guī)避全程收費,主要責任顯然在于司機,因此司機拒絕繳費不可能成功。如果造成收費站長時間擁堵等后果,可能還要承擔其他法律責任。
但與此同時,在技術層面,計算車輛在收費時段的行使路程,其實并非完全做不到。
近年來,高速公路上多了很多裝有攝像頭和其他設備的龍門架,它們的主要用途是記錄車輛的行駛路徑。特別是,對于裝有電子收費系統(tǒng)ETC的車輛,這些攝像頭還能記錄其在高速公路上的每一次通行,以便進行準確的計費和記錄車輛行駛過的道路。既然如此,至少對于裝有ETC的車輛,要分別計算其在免費時段和收費時段的行使路程,在技術上應該是可行的。
如果能在技術上實現收費時段和收費里程的精細計算,能否適時調整免費規(guī)則、更準確地分別計算車輛在收費時段和免費時段的通行距離?這是值得期待的。而在此之前,司機應該更有尊重規(guī)則的意識,理性看待自身遭遇的所謂“不公平對待”;高速公路方面,也應該通過沿途電子字幕等方式,適時提醒即將進入收費時段時仍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司機,及時選擇就近出口駛離高速,以避免被按照全程收費。
編輯|何小桃 蓋源源
校對|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九派新聞、都市快報、陜西網白鹿視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