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8 00:22:57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何小桃 劉艷美
最新經濟數(shù)據(jù)正式出爐。2023年,面對外部需求低迷等多重風險挑戰(zhàn),我國進出口總值達到4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2%,規(guī)模穩(wěn)中有增、質量優(yōu)中有升。
各地外貿成績單近日也陸續(xù)發(fā)布。其中,外貿大省山東表現(xiàn)亮眼,去年進出口總值達到3.26萬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分別為1.7%、1.1%、2.7%,均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這里面,青島被點名“龍頭作用突出”,同期進出口總值達到8759.7億元,增長4.6%,占全省比重26.8%,進一步提升0.7個百分點。
與外貿增長勢頭相當,青島港也實現(xiàn)“歷史性新跨越”。不久前,山東港口青島港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數(shù)據(jù),去年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首破3000萬標箱,成為全球第五個躋身3000萬標箱俱樂部的港口。按照此前預計,其增速達到11.9%。
高增速助力下,青島港連續(xù)兩年實現(xiàn)排位進階。早在2022年,青島港就以2567萬標箱的集裝箱吞吐量超過廣州;而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青島港將完成對深圳港的超越,躋身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第三位、全球第四位。
港口是經濟的晴雨表。當?shù)孛襟w指出,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貿進出口承壓的形勢下,青島港的表現(xiàn),透露出青島經濟持續(xù)向好的韌性。眼下,青島正在沖擊外貿萬億目標,一個能級更強的青島港,能否帶動青島外貿再上臺階,乃至向北方“第二城”發(fā)起挑戰(zhàn)?
超越
青島港對深圳港的超越,從去年初就已現(xiàn)端倪。
圖片來源:新華社
去年1-2月,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大增12.3%至418萬標箱;同期深圳港開局不利,同比下降8.5%至392萬標箱,青島港由此首超深圳港躋身全國第三。隨后,深圳港加速追趕,到前8個月將集裝箱吞吐量降幅收窄至2.1%,最終得以回歸第三。
當時,就有分析指出,深圳港作為外貿大港,受歐美消費低迷影響沖擊較大,而包括青島港在內的北方港口,貿易對象相較之下更加多元。
到年末,青島港最終實現(xiàn)對深圳港的反超。據(jù)《深圳特區(qū)報》報道,2023年鹽田港區(qū)集裝箱吞吐量1404.14萬標箱,約占深圳港的47%。由此計算,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去年未能突破3000萬標箱。
港口排位變化,作為航運基礎設施的航線網(wǎng)絡無疑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fā)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指出,深圳港原來主要依靠歐美大航線做全球基本港,但需求放緩、產業(yè)外遷等一系列問題,難以避免對深圳港貨運造成影響。加之近期歐洲航線受紅海沖突等影響,進一步提升海上成本,也推動一些貨主轉而尋求其他線路。
反觀青島港,借助上合示范區(qū)的政策紅利,在國際主航線之外,還構建了一套東接日韓、西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航線網(wǎng)絡。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受RCEP影響,青島港近年來和東南亞往來更為密切,去年新開通的首條國際航線就是東南亞集裝箱航線,主要掛靠香港港、胡志明港等。
體現(xiàn)在數(shù)據(jù)上,去年1-11月,山東進出口主要國家(地區(qū))中,進出口總額最大的為馬來西亞,達到3008.2億元,同比增速更達到27.9%,遠高于美國和歐盟國家。
2023年1-11月山東省進出口主要國別(地區(qū))總值?圖片來源:青島海關
在航線網(wǎng)絡之外,青島港還構建了更為廣闊的“海鐵聯(lián)運”路線,進一步推動航運觸角延伸。
青島港2022年年報顯示,當年青島港除海向新增28條航線、航線密度穩(wěn)居北方港口首位外,陸向也進一步開班列、建陸港、拓貨源,發(fā)揮沿黃流域最主要的經濟出??谧饔茫略?條海鐵聯(lián)運班列線路,新增5個內陸港。青島港海鐵聯(lián)運箱量完成190萬標箱,連續(xù)8年保持全國第一。
據(jù)王國文分析,海鐵聯(lián)運大大提升了青島港的腹地延伸能力,相比之下,這一直是深圳港的弱項。在他看來,深圳近年來在提升海鐵聯(lián)運上動作不大,基礎設施也沒得到有效改善,未來可能還將對深圳港發(fā)展造成制約。
定位
從更深層次看,青島港此番突圍,還根植于青島長期以來提升城市定位的一系列謀劃。
港口是經濟增長的晴雨表,更孕育著城市發(fā)展的動能。就如城市通過機場在全球配置客貨資源,港口對應的是與城市產業(yè)發(fā)展密切相關的貨運資源。
2016年,全國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青島適時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東北亞區(qū)域性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目標。當時,同樣瞄準東北亞地區(qū)的還有東北城市,其中,大連以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為目標,長春更劍指“東北亞區(qū)域中心城市”。
與競爭者相比,港口顯然是青島最具優(yōu)勢和潛力的突破口。更早之前,青島港就被賦予建設東北亞航運樞紐的使命。以港口為核心,青島開始著手重塑其在城市版圖當中的格局。
在省內,港口整合是山東的主要抓手。盡管被外界認為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山東依然較早邁步港口整合。比起至今仍未落地的“深圳港口集團”構想,2019年,由青島、日照、煙臺、渤海灣港組建的山東省港口集團就已掛牌成立。被定位為“龍頭”的青島港,由此得以成為調配全省資源的“主力軍”。
此后,省內新開的國際航線資源開始向青島港傾斜,其余三港共享國際航線資源。三年間,青島港新增55條航線,步入航線增長最快時期,許多航線將青島港作為中國北方唯一掛靠港。
青島港也有了隱性“擴容”的可能。作為港航重要資源,正在建設中的空箱中心,同樣以青島港為樞紐,輻射日照、煙臺、渤海灣,將有效助力青島港在沿黃流域腹地市場,吸引更多外貿出口企業(yè)和船公司聚集。作為參照對象,上海港同樣將建設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作為戰(zhàn)略之舉。
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1~5月,青島港裝卸空箱同比增長16%。外界看來,抓住去年國際海運大量空箱回流機遇,推動了青島港去年吞吐量的提升。
在省外,青島港則通過完善內貿航線,使青島港在全國范圍內愈加呈現(xiàn)出“樞紐”特質。
2021年就有觀察指出,青島港近幾年不停增開內貿航線,預計當年內貿集裝箱同比增長20%以上,與此前“外貿為王”的形象大相徑庭。事實上,如果細看當年青島港開通的秦皇島、寧波、濰坊3條南北新航線,就不難看出其連接全國重點城市,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的雄心。
規(guī)劃層面,“以青島港為中心的內貿中轉樞紐中心”也被納入其構想當中。這背后的邏輯是,只有內貿聯(lián)通,才能真正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最終推動青島港乃至青島走上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位置。
突圍
不可否認的是,青島港的跨越并不穩(wěn)固。
此次“惜敗”的深圳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呈現(xiàn)出上升勢頭,與之相伴的則是深圳外貿在“新三樣”上的突出表現(xiàn)。根據(jù)去年全年數(shù)據(jù),深圳“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887.6億元,同比增長33.9%,其中深圳鋰電池出口規(guī)模僅次于寧德,而電動汽車出口僅次于上海、臺州。
圖片來源:新華社
而貨值較高的電動汽車,也將帶動深圳港吞吐量的增長。2021年開港的深圳小漠港,填補深圳汽車滾裝業(yè)務的空白,到去年1-10月,已經有1.5萬輛汽車從小漠港出口,占深圳出口總量的30%。就在幾天前,比亞迪首條滾裝船從小漠港首航,外界看來,還將有更多汽車由此出海。
相比之下,汽車制造并非青島強項,而就“新三樣”出口額來看,整個山東省去年前11個月僅為83.1億元,與深圳差距較大。
更近在眼前的對手,則是坐鎮(zhèn)“北方第二城”、嚴陣以待青島“攻擂”的天津。
與青島類似,天津同樣因開放而生,城名中的“津”正是渡口之意。從數(shù)據(jù)上看,兩座城市也均為“外貿萬億俱樂部”的有力后備軍。
2022年,面對青島外貿的強勁增長“攻勢”,天津進出口出現(xiàn)小幅下降,同比減少1.39%,也因此被青島反超。而在外貿一增一降的帶動下,兩座城市間的經濟總量差距也從2021年的1558.6億元進一步縮減到1390.59億元。
去年,天津外貿表現(xiàn)持續(xù)疲弱,前11個月進出口總額下降2.6%,而青島同期增長6.1%,兩市外貿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在外界看來,青島“來勢洶洶”,天津則在一段時間內遲遲未能“翻身”,被青島反超似乎已無可避免。
但就在2022年,天津經濟增速開始回暖,特別體現(xiàn)在產業(yè)結構出現(xiàn)優(yōu)化的趨勢。數(shù)據(jù)顯示,當年,天津12條重點產業(yè)鏈增加值合計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77.9%,比上年提高5.2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信創(chuàng)、生物醫(yī)藥、新能源產業(yè)鏈增加值分別增長15.6%、9.2%、7.6%和7.2%。
二市有關“北方第二城”的攻防戰(zhàn)再次撲朔迷離,而在青島占優(yōu)勢的外貿領域,亦再生變數(shù)。
2020年,國家發(fā)改委和交通運輸部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意見》,將天津的定位明確為“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并為其定下2035年“集裝箱吞吐量力爭達到3000萬標箱”的目標。
而被國家批復的另外三個國際航運中心,分別是定位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大連、“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的廈門以及“以上海為中心、以江浙為兩翼,以長江流域為腹地”的上海。
面對入編“國家隊”的天津港,對于“青島港”這張牌,青島還能怎樣繼續(xù)出牌?
記者|楊棄非
編輯|何小桃 劉艷美 杜波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