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29 22:01:04
◎5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H&M三里屯門店實地探訪,店內員工向記者確認,門店即將被撤店。
◎服裝分析師馬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開店關店,對零售品牌來講,核心邏輯是業(yè)績在驅動。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賺錢,一定要把本地的品牌形象管理好,要改善自身品牌形象,才有機會。
每經記者 可楊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即將迎來開店九周年“生日”的H&M三里屯店,如今卻已步入關店倒計時。
此前,有報道稱,瑞典快時尚巨頭H&M將于6月11日正式關閉其在北京三里屯的門店。5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H&M三里屯門店實地探訪,店內員工向記者確認,門店即將被撤店。
2007年,這家快時尚品牌正式進入中國,中國市場曾一度是其前十大市場之一。
不過,自2021年3月經歷“碰瓷”新疆棉風波后,疊加疫情沖擊,到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已不再位列其集團十大市場的行列。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H&M在中國的門店數減少了12%,有60家門店凈減少。
H&M三里屯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可楊 攝
5月28日,有報道稱,瑞典快時尚巨頭H&M將于6月11日正式關閉其在北京三里屯的門店。三里屯店面積超1200平方米,三層零售空間內銷售男裝、女裝和童裝等品類,是該品牌在中國開設規(guī)模最大的門店之一。
過往報道顯示,該門店于2014年5月30日正式開業(yè),彼時,時任H&M大中華區(qū)和東南亞地區(qū)總經理的MagnusOlsson表示,“這家門店極佳展現了H&M 67年的品牌文化傳承與現代時尚的融合。這也是繼H&M全球第3000家門店于2013(2013專賣店)年在成都成功開業(yè)后,我們在中國發(fā)展取得的又一里程碑。”
店內已擺出即將搬遷等提示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可楊 攝
5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H&M三里屯店,店內顧客稀少,一層僅有一名員工,同時店內已經擺出內容為“暫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我們即將搬遷”等牌子。店內員工表示,已接到閉店通知,閉店原因為房租到期,盡管店內有即將搬遷的提示,但對于搬遷至何處,店員則表示尚未有確切消息。
H&M三里屯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可楊 攝
而關于閉店后該店員工的去向,該名員工表示:“到時候公司會安排,也表示會考慮我們的意愿。”
H&M品牌方方面近日對外表示:“由于租賃合約到期,H&M北京三里屯門店將于2023年6月11日正式閉店。后續(xù)將在北京和中國的其他城市積極探索合適的門店位置,開設品牌全新旗艦店。”
其實,這并非H&M在中國首次關閉大規(guī)模的旗艦店。2022年,H&M宣布關閉上?;春V新菲炫灥辏春V新菲炫灥陝t是H&M在中國市場開設的第一家門店,同時是其此前在中國市場開設的面積最大的門店。
關于H&M三里屯店即將閉店一事,5月29日,服裝分析師馬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開店關店,對零售品牌來講,核心邏輯是業(yè)績在驅動。部分新品牌可能需要用新店來做廣告、做線下展示,但對成熟品牌來講,重要的還是業(yè)績,業(yè)績無法達到預期必然會關店止損。
近年來,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退潮”已成趨勢,不僅是H&M,ZARA、GAP等品牌也出現頻繁閉店。
1月2日,ZARA南京西路店因租賃合同期限屆滿閉店,該店是ZARA進入中國的首家門店,2006年3月開業(yè),擁有2000多平方米的店面面積;GAP則于2022年11月正式宣布將中國市場業(yè)務以4000萬美元出售給寶尊電商。
不過,據媒體報道,盡管H&M再度關閉了一家大規(guī)模旗艦店,但其依舊堅持在中國市場的布局。一份來自H&M的官方聲明稱:中國市場始終是H&M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隨著零售業(yè)持續(xù)的數字化轉型以及顧客購物習慣的改變,我們將繼續(xù)優(yōu)化門店組合,使之與各個市場形成最佳匹配,同時進一步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加優(yōu)質的購物體驗。
對此,馬崗認為,H&M的用戶是平價時尚這一群體。之前在國內市場表現一直不錯,但從棉花供應鏈風波出現后,口碑受到很大的影響,市場份額也在下降。與此同時,從整體看,快時尚業(yè)績也受大消費環(huán)境影響,總體有所下滑。
此外,馬崗還認為,快時尚品牌退潮,一方面是受消費者穿衣購買頻次降低影響;另一方面,消費者對運動健康更加關注,轉向運動裝消費,例如李寧、安踏、lululemon等,這類品牌業(yè)績尚可,也變相搶奪了快時尚的市場。
與此同時,快時尚品牌競爭激烈,國貨品牌同樣借勢崛起。根據2022年天貓618女裝榜單,優(yōu)衣庫、UR、MO&Co、ONLY、伊芙麗、Teenie Weenie等品牌進入Top10。
馬崗表示,“服裝消費是消費全面恢復的重要標志。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賺錢,一定要把本地的品牌形象管理好,要改善自身品牌形象,才有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