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8 14:20:53
◎韋爾股份營收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智能手機圖像傳感器業(yè)務下滑所致。2022年,該項業(yè)務營收僅為53.97億元,減少43.11億元,同比下降44.40%。
◎盡管營收同比下降,韋爾股份研發(fā)費用卻在增長。2022年,上市公司研發(fā)費用為24.9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85億元,同比增長18.26%。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張海妮
4月7日晚間,A股CIS芯片龍頭韋爾股份(SH603501,股價103.52元,市值1225.86億元)披露2022年財報。上市公司去年實現(xiàn)營收200.78億元,同比下降16.7%;凈利潤9.9億元,同比下降77.88%;經營性現(xiàn)金流凈額-19.93億元,同比下降190.92%。
作為全球前三的CIS芯片廠商,韋爾股份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工業(yè)應用領域。其中,其產品銷售受消費電子影響尤甚。
2022年芯片“砍單潮”中,消費電子是重災區(qū)。受消費電子需求不振影響,韋爾股份圖像傳感器業(yè)務來源于智能手機市場的收入下降44.40%。此外,公司也計提了大額存貨減值損失。
韋爾股份營收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智能手機圖像傳感器業(yè)務下滑所致。2021年,該項業(yè)務收入為97.08億元,占比約四成。而2022年,該項業(yè)務營收僅為53.97億元,減少43.11億元,同比下降44.40%。相比之下,韋爾股份2022年總營收較2021年下降40.26億元。
而智能手機圖像傳感器業(yè)務的下滑,主要受智能手機終端銷量不振影響。韋爾股份表示,由于受到宏觀經濟形勢帶來的巨大壓力,以智能手機、計算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領域市場規(guī)模受到了較強的沖擊。
根據(jù)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公布的數(shù)據(jù),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12%。2022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移動市場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03億部,同比更是下降了約19%,創(chuàng)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季度跌幅。終端客戶出貨量的下滑也讓下游客戶在備貨策略及新機型方案推出節(jié)奏等方面更為保守。根據(jù)中國信通院數(shù)據(jù),2022年全年,上市新機型累計423款,同比下降了12.4%。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電子經歷“砍單潮”,而汽車電子仍然相對較為紅火。2022年,韋爾股份圖像傳感器中,來源于汽車市場的收入從2021年的23.21億元提升至36.33億元,增加56.55%。
上市公司表示,汽車行業(yè)正在經歷巨大變革。除電子化和自動化外,未來汽車也會成為娛樂和信息中心。因此,近年來汽車圖像傳感器市場經歷了大幅增長,該趨勢預計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xù)。不斷擴大的技術應用和全球各地的法律規(guī)定直接推動了更高的配售率。公司利用在汽車市場十多年的寶貴經驗以及完善的車規(guī)級驗證體系,不斷豐富車規(guī)級產品矩陣,為公司以后年度業(yè)績的持續(xù)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2022年,韋爾股份業(yè)績并不理想。那么對于2023年,上市公司有何展望呢?韋爾股份表示,企業(yè)和個人電腦及智能手機的需求疲軟,芯片庫存水平上升,內存市場持續(xù)疲軟等不利條件,限制了半導體市場的增長。2022年以來全球各國強化本國半導體政策支持力度,通過基金支持、設備補貼、稅收優(yōu)惠等方式予以政策扶持。雖然WSTS預測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將下降4.1%,2023年仍舊是充滿挑戰(zhàn)的一年,但全球半導體行業(yè)發(fā)展的長期前景樂觀。
盡管營收同比下降,韋爾股份研發(fā)費用卻在增長。2022年,上市公司研發(fā)費用為24.9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85億元,同比增長18.26%。對于研發(fā)費用增長,韋爾股份表示主要系職工薪酬、專業(yè)服務費及軟件使用費增加所致。
可以看出,韋爾股份凈利潤的下降,除了營收下降外,研發(fā)費用的增長也是原因之一。此外,資產減值損失也是影響凈利潤的一大因素。
2022年,韋爾股份資產減值損失達14.32億元,而上年同期發(fā)生額僅為1.78億元。資產減值損失中,主要為存貨跌價損失及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損失,該項損失為13.59億元,而上年同期發(fā)生額為1.80億元。
2022年,韋爾股份CMOS圖像傳感器產品生產量為13.79億顆,同比下降22.71%;銷售量9.87億顆,同比下降36.76%;庫存量14.43億顆,同比增長37.32%。
2021年,上市公司CMOS圖像傳感器產品銷售量為庫存量的1.48倍。而2022年,該產品銷售量僅為庫存量的68.40%。
對于2022年存貨數(shù)量增加,韋爾股份表示,主要是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導致的存貨積壓。公司已經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庫存去化,目前庫存水位已經有明顯的回落。同時,出于謹慎性考慮,公司基于截至目前可獲取的所有信息,對期末存貨計提了合理的減值準備。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