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8 18:19:25
每經編輯 黃勝
據央視新聞1月8日消息,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亞型XBB引發(fā)的感染病例目前在一些國家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歐洲和北美。XBB還可進一步細分為XBB.1、XBB.1.5等子系毒株。有專家指出,從病毒演變的角度來看,XBB.1.5的傳染性非常強,而歐洲和北美出現新變種的可能性也更大。
根據世衛(wèi)組織的統(tǒng)計,目前XBB.1.5毒株主要在歐洲和北美的一些地區(qū)傳播,尤其是在美國的東北部地區(qū)。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美國40%的新冠確診病例感染的是XBB.1.5毒株。在美國東北部的比例更是達到75%。
而據英國國家統(tǒng)計局的估算,在截至2022年12月28日的一周內,英國有近300萬人感染了XBB.1.5。英國病毒學家溫蒂在接受美聯(lián)社采訪時表示,從病毒演變的角度來看,XBB.1.5毒株的傳染性很強。
近期,德國病毒學和流行病學專家克勞斯·施特爾也認為,新冠病毒的新變種會出現在免疫力已經存在的地方。歐洲和北美出現新變種的可能性更大。
據央視網1月8日消息,英國病毒學家溫蒂在接受美聯(lián)社采訪時表示,從病毒演變的角度來看,XBB.1.5毒株的傳染性很強。中國流行的毒株實際上是從世界上其它地方傳播過去的,歐洲和北美已經流行過這些毒株,她認為,沒有理由認為來自中國的毒株會更危險。
實施“乙類乙管”后,隨著出入境管理政策的變化,公眾擔心奧密克戎變異株XBB會很快在中國傳播。關于這一點,我們從專業(yè)角度的預判是什么?XBB是否會成為國內的主要流行株?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面對可能的傳播風險?
事實上,XBB系列子代變異株已經在很多國家有了,尤其是在美國,感染患者的占比明顯增加。隨著XBB的全球流行來看,這個進化分支輸入我國,并且引起關聯(lián)病例的風險也是明顯增加的。我們的監(jiān)測數據也顯示,從2022年8月1日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我們國家已經監(jiān)測到了一些XBB的輸入病例,同期我們也監(jiān)測到了16例XBB的本土病例,這些病例分布上來看都集中在2022年的10月份,而在2022年11月份和12月份的時候,本土病例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從這個趨勢來看,XBB沒有在我們國家造成傳播的優(yōu)勢。
圖源:攝圖網401676970
其實,我們國家的人群對奧密克戎無論是BA.5.2還是BF.7,還是XBB系列的變異株,普遍都是易感的。從本輪疫情初期的時候,BA.5.2和BF.7實際上在很多省份已經存在本土感染病例,這也導致了后續(xù)全國流行的BA.5.2和BF.7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近期,像大部分人感染了這兩個毒株BA.5.2和BF.7以后,他在短期內會產生針對XBB系列變異株交叉保護的抗體,短期內對XBB的系列變異株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個別人可能保護作用會持續(xù)6個月左右。所以,現階段XBB是不會造成本土大規(guī)模的流行。
還有,隨著新冠病毒新變異株的發(fā)現,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要求各國加強和采取一些防范風險的措施,另外也讓各國加強新冠變異株監(jiān)測力度,及時發(fā)出預警信息。我們國家也進一步加強了新冠變異株監(jiān)測工作,尤其是持續(xù)性地研判XBB全球流行的態(tài)勢,以及它輸入我們國家的風險。對國際上流行XBB系列變異株的國家新出現變異株流行態(tài)勢、新變異株的傳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開展動態(tài)的監(jiān)測,通過這種監(jiān)測能夠防范和研判這些變異株輸入我們國家的風險,我國也針對性地建立應對流行的預案。
在這里,我想提醒廣大公眾,尤其是近期從XBB流行國家入境的人員,一定要做好個人健康監(jiān)測和個人防護,如果身體有不舒服的,一定要及時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必要的話,一定要進行就診,為自己健康負責,為他人健康著想。
圖源:攝圖網501210116
陳操表示,近期的研究顯示,XBB其中一個進化分支是XBB.1.5,它有較強的的免疫逃逸能力,尤其是在美國現在新冠感染者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從美國疾控中心近期的數據來看,XBB的流行期間,它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重癥人數,包括死亡病例數,都沒有呈現明顯增加的情況。所以,XBB包括XBB.1.5再感染的比率還需要進一步動態(tài)的觀察。
在這里,我也要提醒廣大公眾,大家對新冠病毒的變異既不要恐慌,也不要輕視,大家一定要做好自己健康的責任人,首先要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注意手衛(wèi)生,勤洗手,生活要規(guī)律,同時也不要輕信一些未經證實的網絡報道,保持好個人的心態(tài)。事實上,從我們監(jiān)測和研究的數據來看,健康的成人在感染新冠病毒以后,3到6個月內出現再感染的幾率是比較低的。需要關注的是,再感染的一些高風險人群,比如像65歲以上的老人,還有有基礎病的患者,還有無新冠疫苗接種史的人員,在感染新冠病毒6個月以后,可以進行新冠疫苗加強針的接種。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介紹,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探親訪友以及旅行增多,出現的問題也是當前公眾關注的問題。關于出行的原則,要合理安排出行,倡導公眾避免前往疫情高流行地區(qū)探親旅游,也倡導一些高流行地區(qū)的人員盡量減少出行,居家治療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探親,出現發(fā)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的人員在未排除感染風險之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前往人群聚集場所。自感有較高感染風險的人員,應在排除風險之后再出行。
如果要出行,出行前一定要科學規(guī)劃,提前做好攻略,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況,盡量錯峰出行,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場所,降低感染風險。第二是要備足口罩、手消以及消毒紙巾等防護用品,以及體溫計、抗原檢測試劑盒、解熱鎮(zhèn)痛等常用藥品,同時也要關注氣候變化,備足保暖衣物,防止著涼。
在出行途中,要做好自我防護,第一是在環(huán)境密閉、人員密集的場所,比如候機候車時,乘坐飛機、火車以及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時,要全程規(guī)范佩戴口罩。第二是在公共場所要保持合理的社交距離,減少近距離與他人接觸。第三是要做好個人衛(wèi)生,尤其是隨時要關注手衛(wèi)生,避免接觸公共物品??人曰蛘叽驀娞绲臅r候,要用紙巾或者肘部遮擋,將用過的紙巾及時丟往垃圾桶。如果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的時候,要及時洗手或者進行手消毒,在外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要盡量減少用餐次數,盡量錯峰就餐。盡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當到景區(qū)等公共場所的時候,要遵守限量預約錯峰的要求。
返鄉(xiāng)或者返程后,要密切關注自身及家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如果出現發(fā)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的時候,要及時進行抗原檢測或者視情況進行就醫(yī),返鄉(xiāng)初期的時候,做好癥狀監(jiān)測的同時,盡量減少與家里老人尤其是合并有嚴重基礎性疾病的家人接觸,接觸時要規(guī)范佩戴好口罩。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央視網微博、中國網直播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67368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