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9 10:42:09
9月18日,阮瑜首次以百度知識垂類總負責人身份公開露面。百度內部人士透露,之前百度各個垂直類產品互相獨立,現(xiàn)在開始做更多的橫向整合。
每經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張海妮
9月18日,百度知識垂類總負責人阮瑜在介紹相關情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9月18日,阮瑜首次以百度知識垂類總負責人身份公開露面,之前阮瑜的身份是百度百家號總經理。百度方面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這是百度首次設立知識垂類總負責人,之前百度各個垂直類產品互相獨立,現(xiàn)在開始做更多的橫向整合。
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庫等六大知識類產品,經歷了十多年的沉淀,已經積累了超過10多億條內容。阮瑜表示,這些內容均來自于數(shù)百萬的普通網(wǎng)友,也有眾多權威專家、權威機構,是全民創(chuàng)作的結果。
“目前整個行業(yè)里面能看到信息越來越充裕,怎么從信息里面找到有效的信息,對于我們做知識產品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阮瑜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互聯(lián)網(wǎng)中有很多海量的知識和信息,如何能夠讓用戶更快地理解和消化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百度也在多方面嘗試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
稍早之前,百度戰(zhàn)略投資了知乎,知乎全站問答將以智能小程序的形式接入百度APP。而百度的競爭對手之一,字節(jié)跳動月初也已完成對互動百科的全資收購,對標百度百科,這也讓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類產品變得熱鬧起來。
“每天這些知識類內容,在搜索和信息流里面被用戶檢索和發(fā)現(xiàn)。”阮瑜表示,5億多的問答,百科1600萬的詞條不是一天完成的,這些內容其實是數(shù)字資產,對于百度而言,這些內容在長尾領域起著護城河的作用。
百度最早于2005年11月份上線了百度知道。“互聯(lián)網(wǎng)剛起步之時內容很少,百度知道就是為了能解決一些問題的問答平臺,用戶來提問,用戶來解決。”阮喻這樣回憶百度知道產品誕生的原因。
對于百度投資知乎,阮瑜對記者表示,知乎與百度知道實質上并沒有太多內容上的沖突。知乎有更多偏專業(yè)、深度的問答,百度知道的特點在于5億多的問答可解決長尾問題。
在百度知道的發(fā)展過程中,用戶孵化出來定義型需求,這給百度百科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隨之百度百科于2008年上線。此后百度經驗于2010年上線,百度學術和寶寶知道在2014年陸續(xù)上線。
在內容審核方面,阮瑜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度文庫更強調內容的質量,防止作弊、重復等;而對于百度百科來說,真實性是第一個審核的要素,上傳者需要證明內容的真實性。對于有爭議的內容,給出用戶討論的平臺,或者在可能的情況下,讓當事人親身說法。
“我們在管理百科詞條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王一博(歌手、演員)的身高到底是多少的問題,我們也沒辦法知道(答案),網(wǎng)友的爭論很多,有人說他1.79米,有人說他1.82米,在百科詞條里面就反復編輯他到底身高多少。對于這種情況,我們請了王一博過來,通過豎版視頻的方式,讓他自己證明自己是1.80米。”阮瑜這樣介紹。
在9月18日的媒體溝通會上,阮喻表示,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龐雜,知識類信息更顯得珍貴,獲得知識本身沒有捷徑,需要穩(wěn)打穩(wěn)扎,“做知識這件事其實是一個需要有特別強耐心的狀態(tài),而不是行業(yè)中需要什么樣的內容,就根據(jù)用戶的需求生產,像娛樂內容”。
阮喻進而表示,這就需要知識類內容滿足權威、豐富、直觀、生動、公益等特征。健康領域用戶想看到權威的內容是非常困難的,阮喻介紹,百度聯(lián)合了海內外頂級的醫(yī)療資源共建權威的醫(yī)療科普信息,讓醫(yī)生、專家來編輯詞條。
在溝通會上,關于百度知識類產品如何商業(yè)化的問題,也被媒體多次問及。阮喻表示,百科正文里面一直不允許加廣告,一直聯(lián)合監(jiān)管層面打擊圍繞百科的“黑產”。“對于廣告上不上這個事我們(產品方)是決策人,如果覺得不行我們不上。”百度文庫知識付費一直在嘗試,廣告也一直很克制,更多的是與內容強相關的品牌展示廣告。
對于未來,阮喻表示,用戶能看到海量的知識和信息,但怎么能夠讓用戶更快地理解和消化是個問題。原來知識內容的理解還是通過枯燥的文本形式,實際上現(xiàn)在很多用戶在消費內容的時候更喜歡視頻化表達,視頻化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談及5G,阮喻認為,5G帶寬問題解決了以后,視頻領域會發(fā)生很多的變化,可穿戴等更多的產品形態(tài)也將成為知識傳播的新渠道。
“在巴黎圣母院被燒之前,百度就跟巴黎圣母院進行了合作,把整個巴黎圣母院內部的全景圖,包括已經被燒毀的玻璃窗花等,錄在了百科線上的博物館。”阮喻介紹,多模交互、VR模擬等富媒體方式,對優(yōu)質知識內容進行了更多元化的呈現(xiàn),更利于知識的傳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