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切爾諾貝利敞開“大門”之后 | 世界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09 19:33:39

近日,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在視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qū)時表示:“這里將轉型成為烏克蘭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目前為止,切爾諾貝利一直都是烏克蘭政府形象中的負面因素,是時候做出改變了?!?/p>

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果不是因為前不久熱播的美國迷你劇《切爾諾貝利》,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以及它所留下的一片廢墟,早已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近日,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在視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qū)時表示:“這里將轉型成為烏克蘭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目前為止,切爾諾貝利一直都是烏克蘭政府形象中的負面因素,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與此同時,澤連斯基還簽署總統令,要求在接下來3個月采取措施,解除切爾諾貝利隔離區(qū)的多項禁令,進一步開發(fā)當地旅游潛力,重塑政府形象。

然而,此舉引來不小爭議——有專家表示,該區(qū)域開發(fā)旅游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也有人直言,“這是在消費苦難”。

生機重現

時鐘撥回1986年4月26日。

當天凌晨1點23分58秒,位于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fā)生核泄漏事故。“潘多拉魔盒”隨即打開:核電站方圓30公里內,數十萬人緊急疏散,隔離區(qū)面積達2600平方公里,上百萬人受到核輻射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重創(chuàng)。

隨著時間流逝,切爾諾貝利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開始重新煥發(fā)出生機。

此前BBC拍攝的紀錄片,捕捉到許多隔離區(qū)哺乳動物的蹤跡。今天,隔離區(qū)被棕熊、狼、普氏野馬以及200多種鳥類等野生動物占據,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教授吉姆·史密斯表示:“我們在切爾諾貝利觀察到的動物數量,與未污染自然保護區(qū)的動物總數大抵相當。”以核電站為中心,半徑30公里左右的隔離區(qū),(除中心區(qū)域外)目前核輻射水平已經很低,并呈緩慢下降趨勢。有研究顯示,不靠近危險區(qū)域,游客游覽一天的輻射量,低于乘坐一次越洋飛機。

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令烏克蘭政府萌生了將這里開辟成景區(qū)的想法。加之長期面臨財政赤字,早在《切爾諾貝利》熱播前的2011年,烏克蘭就開放了距離核電站最近的城市——普里皮亞季(Pripyat),但禁止未成年人和孕婦進入。

普里皮亞季創(chuàng)建于1970年,最初用作安置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工程人員。因處于1986年核事故疏散區(qū)而被廢棄,成為“鬼城”。

如今,這座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核事故歷史博物館,因其自帶獵奇屬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目前,這里每年接納游客近10000人,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旅游收入。

“走進普里皮亞季廢棄的大樓,就如同走進了劇中一樣。”來自英國的游客林恩·亞當斯(Lynn Adams)稱。

但是,普里皮亞季旅游參觀活動仍有諸多禁令。

比如,這里只允許有資格的旅游團進入,而目前擁有旅游服務許可資格的旅游公司不到10家,持特殊許可證的導游僅50名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并且,進入景區(qū)后,不能隨意拍照,只能從規(guī)定角度拍攝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在開放后的數年間,禁令導致的腐敗悄然滋生:政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收受游客賄賂;無端拒絕符合條件的游客進入;非法旅游公司擅自帶游客進入危險區(qū)域;甚至還曝出有人從隔離區(qū)偷運金屬廢料的丑聞……這都給烏克蘭政府掛上了一塊“負面招牌”。

重塑形象

2018年,約有7萬名游客前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方圓30公里的隔離區(qū)參觀。

5月以來,《切爾諾貝利》持續(xù)熱播,引發(fā)廣泛關注與討論,全球英語用戶訪問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相關信息的搜索量激增30多倍。

為此,烏克蘭政府試圖通過放開禁令來進一步刺激旅游,重新樹立一個開放的政府形象,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讓切爾諾貝利成為“新烏克蘭的象征”。

“我們將為世界各地的游客創(chuàng)造一條綠色走廊。切爾諾貝利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它見證了一場慘痛的人禍,也經歷了自然環(huán)境的重生。”澤連斯基表示。

烏克蘭方面預計,放開禁令后,隔離區(qū)2019年游客可能翻番,達到15萬人次。

澤連斯基稱:“必須取消目前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邊30公里區(qū)域內實行的各種禁令,向全世界的游客和學者展示,這里沒有腐敗和禁令,只有投資和未來。”

根據總統令,烏政府要在3個月內制定措施,以完善核污染禁區(qū)內的旅游基礎設施,包括建立新的水陸檢查站,提高輻射監(jiān)測能力,以及確定安全的旅游線路,在國際旅游市場推廣“安全切爾諾貝利”這一新的國家品牌。

譬如,在最近的8月1日,當地政府就邀請多家媒體在切爾諾貝利隔離區(qū)內的烏茲河上體驗新打造的皮劃艇項目,以宣傳當地旅游安全度與特色性。

同時,總統令還提請議會從法律層面就隔離區(qū)“可開放區(qū)”和“禁止區(qū)”進行細化和明確,加大對違反輻射安全規(guī)定的處罰力度,保護業(yè)已形成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值得一提的是,憑借《切爾諾貝利》熱潮,烏克蘭首都基輔還準備推出一條新旅游路線,帶游客游覽《切爾諾貝利》取景地,比如:赫雷夏蒂克街、國立切爾諾貝利博物館等。顯然,烏克蘭各地政府都想分享切爾諾貝利這一旅游“香餑餑”。

不過,城叔從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了解到的情況是,2018年,烏克蘭旅游收入僅42億格里夫納(約12億人民幣)。單憑一個切爾諾貝利,很難帶動整體旅游收入提升,對于當地經濟發(fā)展裨益有限。當然,通過解除禁令等措施重塑政府形象,吸引潛在投資,可能才是烏克蘭真正的目的。

爭議四起

然而,這種把災難隔離區(qū)轉變?yōu)槁糜螀^(qū)的做法,立即引來很大爭議。

當地旅游業(yè)內人士表示,隔離區(qū)內許多建筑處于危險狀態(tài),隨時有坍塌危險,存在巨大安全隱患。有專家認為:

“ 盡管距離核爆已過去30多年,但切爾諾貝利隔離區(qū)中,仍有很多地方的輻射超出人體承受范圍。此外,阻止核反應堆發(fā)生泄漏的掩體也年久失修,里面有大量殘留核廢料。而當地政府的安全措施和監(jiān)管力度也存在大量不足。”

更為重要的是,對于經歷過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幸存者和數百萬受到輻射影響的家庭來說,大力開發(fā)旅游無異于再次撕開33年前的傷口。在情感上,令人難以接受。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的研究表明,核事故對于當地人的心理影響非常廣泛和深遠,與后來的高自殺率和抑郁癥息息相關。直至現在,烏克蘭政府還在援助3.6萬名因為核事故失去丈夫的女性,她們中的許多人依然承受著巨大的心靈創(chuàng)傷。

此外,在《切爾諾貝利》大火之后,世界各地的獵奇游客接踵而至,甚至將這里變成一個熱鬧的“網紅秀場”。這種消費苦難、不尊重逝者的做法,引發(fā)社交平臺眾怒。

《切爾諾貝利》編劇克雷格(Craig Mazin)為此回應:“我要提醒大家,如果要去參觀,請記住那里發(fā)生過一場可怕的悲劇,請尊重逝者和仍在遭受后遺癥痛苦的人們。”

如今的切爾諾貝利,就像一道深深的傷疤,撫去歷史的塵埃,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尖銳與刺目。在這樣一個遭受過巨大災難、并且影響仍在持續(xù)的地方進行旅游開發(fā),無論如何都是一場艱難抉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切爾諾貝利 烏克蘭 旅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