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6 17:46:51
2012年,海航投資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入股倍特力,持有其23.4143%的股權。今年4月,海航投資發(fā)布公告稱,擬轉讓倍特力16%股權,并在北交所公開掛牌。但是,如今距初次掛牌已過去2個月時間,公開掛牌也已延期三次,但“接盤俠”卻遲遲沒有出現(xiàn)。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梁梟
7年前的2012年,海航投資(000616,SZ)與深圳倍特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倍特力)結緣,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中嘉合創(chuàng)投資有限公司入股倍特力,持有其23.4143%的股權。
七年之后,情況發(fā)生變化。今年4月,海航投資發(fā)布公告稱,擬轉讓倍特力16%股權,并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公開掛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公開掛牌已經延期三次,海航投資還是遲遲未能找到有意向的“接盤俠”。
公告信息顯示,倍特力是“國內高容量鎳氫可充電電池與低自放電電池制造技術的領導廠商”。作為鎳氫電池領域的明星企業(yè),倍特力的掌舵人龍翔亦是中國鎳氫充電電池較早的發(fā)明人之一。
4月27日,海航投資發(fā)布公告稱,“為了優(yōu)化公司資產結構,深化公司戰(zhàn)略轉型的實施”,擬在北交所公開掛牌轉讓其持有的倍特力16%股權。本次掛牌出售倍特力16%股權的價格擬不低于8787.144萬元。5月14日,海航投資將倍特力16%股權委托北交所首次公開掛牌,掛牌底價為8787.144萬元。
不過,上述股權轉讓目前尚未征集到意向方。6月25日收盤后,海航投資發(fā)布公告表示:“截至2019年6月25日掛牌公告期滿,本次掛牌未能征集到意向受讓方。公司委托北交所將本次深圳倍特力16%股權的掛牌公告期延長至2019年7月2日,掛牌底價8787.144萬元。”
海航投資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yè)務包括房地產、基金管理與投資、養(yǎng)老等板塊。而對于上述股權轉讓,海航投資在轉讓公告中指出,本次轉讓“有利于盤活公司存量資產,進一步優(yōu)化資產結構,聚焦核心產業(yè),加快公司轉型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4月公開掛牌表明出售意向以來,海航投資第3次延期該筆交易掛牌。此前,該筆交易分別在6月11日、6月18日兩次因掛牌期滿時未能找到受讓方而延期。
2012年,海航集團與倍特力達成合作協(xié)議,成為股東之一。海航投資公告顯示,2012年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中嘉合創(chuàng)投資有限公司入股深圳市倍特力電池有限公司,持股占比23.4143%。海航投資方面披露的倍特力近兩年的財務數據顯示,倍特力2017年和2018年的經審計凈利潤分別為1039.77萬元和349.43萬元。顯然,2018年的盈利水平相較2017年出現(xiàn)了大幅下滑。
相關標的能否成功轉讓,與其資產質量和所處行業(yè)的發(fā)展前景密切相關。那么,倍特力的資產質量究竟如何呢?
海航投資公告信息顯示,倍特力是“國內高容量鎳氫可充電電池與低自放電電池制造技術的領導廠商”?!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咭沧⒁獾?,倍特力官網顯示,“倍特力是國內一家集鋰電池、鎳電池與PACK電池的研發(fā)、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電池制造企業(yè)”,倍特力董事長龍翔“從事電池研發(fā)27年”,是“中國較早的充電電池研發(fā)人員之一,鎳氫充電電池中國較早7人發(fā)明團隊人員之一”。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后了解到,鎳氫電池由氫離子和金屬鎳合成,電量儲備比鎳鎘電池多30%,比鎳鎘電池更輕,使用壽命也更長,并且對環(huán)境無污染。但鎳氫電池價格比鎳鎘電池要貴得多,且性能不及鋰電池。
智研咨詢集團發(fā)布的《2019~2025年中國鎳氫電池行業(yè)市場競爭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傳統(tǒng)鎳氫電池因其瞬間放電動力相對較低,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混合動力鎳氫電池技術已進入成熟期。
真鋰研究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墨柯對記者表示,相比于目前市場上應用規(guī)模較大的鋰電池,鎳氫電池的密度和能量都較低,且在充電體驗方面略遜一籌。
按照墨柯的闡述,鎳氫電池最初研制出來之后,因其可代替有毒性的鎳鎘電池而盛行一時。但由于技術不斷變革,近幾年,鋰電池已成為市場的主流,但也有一些混合動力汽車廠商依然堅持使用鎳氫電池??傮w上看,鎳氫電池在性價比、市場規(guī)模、用戶友好度方面相較鋰電池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技術的迭代,資本對于鎳氫電池的態(tài)度也不如從前樂觀,鎳氫電池的部分市場未來可能會被鋰電池占據,而一些此前主營鎳氫電池的廠商也應當謀求轉型,尋求多元化發(fā)展路徑。
那么,未能征集到意向方的原因何在?上述轉讓和海航投資的轉型有何關聯(lián)?此次轉讓又是否與鎳氫電池市場前景不明朗有關?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今日(6月26日)致電海航投資,并發(fā)送采訪提綱至對方公開郵箱,但截至發(fā)稿,未能獲得相關回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