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9-02-02 19:46:27
2月2日,旅客與乘務人員聯(lián)歡 新華社圖
在快速邁進高鐵時代的今天,中國仍有81趟綠皮火車堅持運行。鐵軌穿越高鐵和汽車難以覆蓋的偏遠山區(qū),為沿線群眾帶去了脫貧奔小康、民族進步的希望。
6272次列車晚上9點多到達小興安嶺的最高峰烏伊嶺時,窗外已是零下30多攝氏度。46歲的鍋爐工田志利用小鐵鍬一邊添煤,一邊掏下面的爐渣。為了保持車廂里的溫度,讓旅客有熱水喝,老田一直都不能休息:“鍋爐一刻也不能停,不然乘客會冷得受不了。”
對于小興安嶺深處大山的100多萬林區(qū)職工而言,這趟開行了40多年的“慢火車”是他們通往山外的交通首選。56歲的林場職工張文濤說:“冬天里肯定火車更安全,全程410公里票價最高才25.5元,這趟車被大家叫作‘咱們家的車’。”
遠在西南四川大涼山普雄至攀枝花的5633次“慢火車”,天剛蒙蒙亮,肩挑手提的彝族群眾就三三兩兩地上了車。列車駛出了兩三個站后,車廂里已是摩肩接踵,連接處堆滿了大包小包的貨物。
54歲的衣火五沙坐這趟車已經(jīng)20多年了:“對沿途彝族老百姓來說,如果沒了這趟慢火車,那我們根本活不下去。多少年了,沿途彝族婚喪嫁娶、上學、出門、跑買賣都靠它。”
列車長裴波告訴記者:“這趟慢火車已經(jīng)開行了近半個世紀,全程353公里,票價從2元到25.5元。列車長期滿員,每天乘客在1500人左右,95%是彝族。”
穿過途經(jīng)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的8361次列車,綠色車身上“鄉(xiāng)村集貿(mào)市場”的字樣格外醒目。這個“集市”一側(cè)是放置背簍及大件物品的置物區(qū),另一側(cè)是農(nóng)產(chǎn)品區(qū),厚厚的不銹鋼臺面擦得錚亮。集市兩端還有信息板,乘客有買賣需求都可免費留言。
家住陜西省漢中市勉縣武侯鎮(zhèn)李家河村的田世貴上車后,直接走到“集貿(mào)市場”打開背簍,里面是用蛇皮袋分裝好的黃豆、小麥、花生、核桃,馬上就有乘客上來問價。“今天肯定能賣不少,車上賣完了就不用去趕場了。”老田高興地說。
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處處長王建林說,這趟單程運行117公里的列車連續(xù)14年向普通旅客開放,票價最低1元、全程7.5元,被沿線山區(qū)群眾親切地稱為“幸福鄉(xiāng)村號”。
“現(xiàn)在國家大力號召消費扶貧,我們今后也將嘗試把沿線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出售信息張貼在車站大廳等地方,借助火車客流量大的特點,幫助沿線老鄉(xiāng)脫貧奔小康。”漢中車務段黨委副書記陸明說。
大涼山解放后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一步跨千年。“慢火車”穿過大涼山腹地,給沿線彝族群眾帶去了思想觀念的轉(zhuǎn)變。
記者在車上看到15歲的涼山州喜德縣小姑娘阿牛烏呷時,她正低頭戴著耳機用手機學英語。“重慶火鍋好吃,我將來想考重慶大學。”聽到記者的問題,小姑娘天真地說,“家里三姐妹都在上學,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考的大學,爸爸媽媽在上海建筑工地打工,都很支持我們讀書。”
在鐵路線旁邊住了20年土坯房的吉克瓦則,今年3月就要搬進60平方米的移民安置新房。與記者兩年前采訪時相比,吉克瓦則家多養(yǎng)了4頭豬,兒子今年也要中專畢業(yè)了。
“正是靠著門前這條鐵路,讓父親能賺錢送我們姐弟讀書,我們比上一輩有了更好的機會。”在幼兒園當代課老師的女兒吉克阿呷說。
“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5633次列車經(jīng)停的沙馬拉達車站站長王志剛感慨地說,“過去彝族習慣幾乎不讓女孩上學,如今鐵路沿線家家戶戶都爭著送娃娃坐這趟慢火車去條件更好的地方讀書。隨著脫貧攻堅的加快,以前車里喝酒打架等不文明行為也越來越少。”
來源:新華社 記者 江毅 王建 張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guān)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