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11 14:39:00
安泰科技表示,中國鋼研一開始提出相關承諾,是為支持功能材料及制品業(yè)務板塊的發(fā)展,提高公司稀土原材料的自給率,完善上游產業(yè)鏈,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和持續(xù)經營能力。
每經記者 肖達明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安泰科技今年的公告中頻繁出現(xiàn)“轉型”“處僵治困”“瘦身”等表述。在不斷清理累贅資產的同時,何時引進優(yōu)質資產成為投資者心中的疑問。
12月10日晚,安泰科技發(fā)布公告,表示一宗多年前提出的資產注入項目將再次調整時間,其控股股東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鋼研)修改了已經過期未履約的承諾,表示會在2019年10月31日前完成將一宗稀土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決策程序。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注入資產的承諾自2015年首次提出后因采礦權申辦問題失約。如今隨著該問題的解決,中國鋼研重新劃定了時間線,但相關礦區(qū)仍面臨環(huán)保相關批復手續(xù)等問題,安泰科技也坦言時間進度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12月10日晚間的公告顯示,近日,安泰科技收到控股股東承諾函,中國鋼研擬再次調整注入稀土礦業(yè)務資產的時間,承諾在2019年10月31日前完成山東稀土控股權注入的決策程序。
這已經是投資者收到的第三個注入承諾時間了。
2015年股市大幅波動期間,為提振投資者信心,中國鋼研在當年7月9日給出承諾,表示爭取在2016年12月底之前完成重組并將其擁有的幾家稀土子公司的控股權以公平合理的市場價格注入安泰科技。
在做出承諾后,中國鋼研持續(xù)推動該項工作,2016年按時完成三家子公司的重組,組建山東稀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稀土)。
然而,2016年末,因深部采礦權證尚未辦理完畢、稀土分離冶煉工藝尚未貫通、尚未完成同山東稀土其他相關股東的溝通及有權機構審批程序等原因,中國鋼研將承諾內容調整為在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決策程序。
到了2017年底,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安泰科技發(fā)起停牌,還提出了詳細的資產置換方案。但是,2017年過去,資產注入?yún)s無聲音,年報發(fā)布后,深交所的關注函緊隨其后。
事實證明一年的時間也不夠用,擬注入的一座核心礦的深部采礦權申辦拖慢了進度,該礦本有采礦證為-160米以上采礦權,但資源接近枯竭,需申請取得-160米以下深部采礦權。安泰科技表示,該項工作自2016開始,做為中國鋼研專項重點工作推進。到今年9月份,安泰科技宣布已經取得批復許可。在此背景下中國鋼研才再次修正承諾。
注入稀土資產原本是為提振二級市場信心,卻在接連失約中消耗了投資者的耐心。安泰科技股價也不斷下行,根據(jù)復權后的股價走勢,安泰科技今年下半年的股價低于2015年股市大跌后的水平。
即使三次延期,要成功注入山東稀土,還有不少工作需要完成。
根據(jù)公告,目前擬注入的礦業(yè)權單價已完成評估待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分批公示,下一步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還要通過招標確定機構對采礦權價款進行評估審定,再根據(jù)評估審定結果收取價款。同時,開采方案所涉及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還需要分別取得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自然資源部的專項批復。上述先期工作完成后,才能申請辦理相關采礦權證。
安泰科技表示,上述工作因涉及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委辦局的管理事項,其時間進度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當前形勢下,能否早日完成資產注入,或許關系到上市公司的發(fā)展和盈利。
安泰科技表示,中國鋼研一開始提出相關承諾,是為支持功能材料及制品業(yè)務板塊的發(fā)展,提高公司稀土原材料的自給率,完善上游產業(yè)鏈,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和持續(xù)經營能力。
但如今,新資產的使命更像是要“恢復”盈利能力。今年三季報數(shù)據(jù)顯示,安泰科技今年持續(xù)虧損。在半年報中,安泰科技表示企業(yè)“在舊動力衰弱、新動力不足的困難下,面臨市場需求不足、自身盈利能力下降、經營困難加劇的巨大挑戰(zhàn)。” 安泰科技今年的公告中頻繁出現(xiàn)“轉型”“處僵治困”“瘦身”等詞語。
今年,除了扭虧困難的焊接業(yè)務生產線實施停產、減值外,安泰科技還放棄一項開發(fā)計劃。記者注意到,安泰科技2017年拿下了常州一塊工業(yè)用地作為某產業(yè)基地一期項目建設用地。但就在12月10日晚,安泰科技公告表示,因公司當前沒有適合的項目可承載上述土地的開發(fā),該宗地塊由常州市政府回購。
12月11日,記者撥打安泰科技董秘辦電話咨詢相關問題,對方表示董秘不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