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4 17:28:29
看似小眾的藝考培訓在2017年實現了約416億元的市場規(guī)模,預計到2020年有望達到540億元。每年百萬藝考大軍涌入考場,渴望鯉魚跳龍門,一朝圓了“明星夢”。國內頂尖藝術類學府的專家學者如何看待“藝考熱”?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程赴京采訪了中國三所頂尖的高等藝術學校(院):北京電影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的學者。
每經編輯 蓋源源 杜蔚
每經記者 蓋源源 杜蔚
藝考熱催生藝考經濟,藝考培訓機構遍地開花,藝考培訓市場逐漸成熟。為了藝術夢想,百萬藝考生不惜高投入,藝考培訓機構為了商業(yè)利益,競爭白熱化。看似小眾的藝考培訓在2017年實現了約416億元的市場規(guī)模,預計到2020年有望達到540億元。(點擊《藝考·調查│搶生源回扣超40% 藝考“潛規(guī)則”觸目驚心》《藝考培訓市場規(guī)模后年可達540億 區(qū)域龍頭興起資本熱捧美術類》看詳細報道)
每年百萬藝考大軍涌入考場,渴望鯉魚跳龍門,一朝圓了“明星夢”。國內頂尖藝術類學府的專家學者如何看待“藝考熱”?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程赴京采訪了中國三所頂尖的高等藝術學校(院):北京電影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的學者。
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理性看待“表演熱” 明星并非培養(yǎng)人才的訴求
每年藝考,表演專業(yè)都是這么炙手可熱,尤其是北京電影學院(以下簡稱“北電”)這所知名學府,培養(yǎng)了蔣雯麗、徐靜蕾、陳坤、趙薇、黃曉明等眾多中國影視明星,在眾多藝考生心中,北電是實現明星夢的圣殿。
2018年北電表演學院報考人數高達9693人次,同比增長13.69%,繼續(xù)保持最熱專業(yè)之一。表演專業(yè)招錄僅50人,是錄取率介于0.44%~0.82%的五個專業(yè)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分管教學、招生工作的北電副校長孫立軍教授。
▲北電副校長孫立軍教授(每經記者 杜蔚攝)
每經影視:孫校長如何看待每年藝考表演專業(yè)最火熱的現象?
孫立軍:想學表演的考生很多,都有明星夢,可以理解。30年前我來北電上學的時候,表演專業(yè)就很熱門,這么多年一直是這樣,其實全世界也呈現這樣的特點。表演熱是藝考熱的一大表征,這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經濟越發(fā)達的國家,藝術越是熱門,在發(fā)達國家尤為如此。
表演招考,在每年的藝考季,都是最博人眼球的,不斷制造話題。但越是如此,反而希望外界。表演熱,我認為跟社會浮躁有關。社會關注、一些媒體報道過度明星娛樂化,不少考生只看到明星光鮮的一面,卻沒有審視自身條件,一些家長也不理性。
▲2018年北電三試考場外,圍觀人群眾多 (每經記者 杜蔚攝)
每經影視:對于家長和考生的“不理性”,孫校長有何建議?
孫立軍:在浮躁的環(huán)境中,如何理性培養(yǎng)表演人才才是我非常關心的。每年報考北電的考生非常多,但我們一直堅持拔尖人才的培養(yǎng),讓他們服務社會,服務于中國電影事業(yè),而不會是為著培養(yǎng)一兩個明星,以明星為好。
每經影視:藝考熱催生藝考培訓市場壯大,投身于商業(yè)大潮的眾多藝考機構,更以盈利為目的,不少以突擊培訓實現考試目標居多。一些以表演專業(yè)為主的藝考培訓機構,甚至按照造星模式打造全產業(yè)鏈。
孫立軍:就一般來講,培訓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懂得教學規(guī)律、方法,也具備教學能力的培訓。培訓主要針對市場需求,比如想學表演,得找老師,老師只能教擅長的,無法全面,一對一輔導學費很貴,而有的老師又不擅長教學。有市場需求,自然有人做這方面生意。
但藝考培訓市場沒有規(guī)范,參差不齊,一些培訓純粹針對考學。突擊培訓,那更是為了賺錢。若以培養(yǎng)明星搞藝考培訓并不可取,也很難成功。表演看著火爆,但在這個領域的從業(yè)者非常有限。表演選拔看的是天賦,自身能力和條件,是不是一塊可雕琢的玉,這是非常重要的。培訓只是強化,但你什么條件沒有,長個漂亮的外表,這樣的人太多了。
▲北電表演學院本科藝考三試候考區(qū)(每經記者 杜蔚攝)
每經影視:影視產業(yè)中還應加強哪些方面培訓?
孫立軍:我認為藝考培訓不是產業(yè)培訓的重點。電影產業(yè)乃至文化產業(yè),產業(yè)培訓的潛力在于非學歷教育這塊,就是馮小剛曾說過的,電影工業(yè)體系需要培養(yǎng)更多基礎工種的專業(yè)人才。
燈光助理、制景、服化道等工業(yè)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熟練的專業(yè)技術人才。中國電影要在產業(yè)中占有一席之地,要靠電影質量,靠明星以外的嚴格的制片工業(yè)來保障。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huán)境藝術設計系副主任于歷戰(zhàn):藝考培訓變成了一門生意,不利于選拔人才
在全國藝術類專業(yè)招生中,有60%左右來自于美術專業(yè)。藝術考生逐年增多,催生了不斷增長的藝考培訓市場,規(guī)模較大的藝考培訓機構以美術類居多。(點擊《藝考培訓市場規(guī)模后年可達540億 區(qū)域龍頭興起資本熱捧美術類》看相關報道)
然而,火熱的藝考美術培訓能否向高校輸送更多優(yōu)秀的考生?國內設計類專業(yè)排名第一的清華美院的專家學者如何看待?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清華美院環(huán)境藝術設計系副主任于歷戰(zhàn)。
▲清華美院環(huán)境藝術設計系副主任于歷戰(zhàn)(受訪人供圖)
每經影視:我們調查發(fā)現藝考培訓機構中,美術培訓的融資規(guī)模最大,已在部分地區(qū)形成了區(qū)域龍頭。有培訓機構告訴我們這是因為藝考美術培訓有“標準化”模式可尋。
于歷戰(zhàn):如今,來報考美術的考生越來越多。傳統(tǒng)考試模式無法應對大量的考生,倒逼學校采取一種相對更簡易的考試方式,讓考試模式也發(fā)生著變化。由之前繁重寫生的考試形式,逐漸演變?yōu)槟壳案鱾€高校采用的出題默寫的形式,這樣的形式更為簡便、成本低,考試的難度也有所降低。高??荚嚨淖兓褪?ldquo;風向標”,藝術培訓機構也因此變得更有針對性,讓培訓變?yōu)樘茁返膭?chuàng)作。
▲清華美院考點排隊等候進入身份確認現場的考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官網/圖)
每經影視:藝考機構每年培訓幾十萬美術考生,輸送給高校的學生水平與以往相比如何?
于歷戰(zhàn):藝考培訓班不像以前那樣重視基礎繪畫的訓練,而是更多地去突出畫面效果。以前也有突擊,但畢竟是對物寫生,擺靜物、擺模特,還是有一個基礎訓練的過程,現在簡單的基礎培訓過后,培訓班馬上進入“創(chuàng)作”模式,即命題畫,找一些以前的高分試卷,進行“背誦”“默畫”,完全成為了一種應考模式。因此,藝考生真正的繪畫技能相對以前弱了很多,這從每年學生的入學狀態(tài)就能夠反映出來。”
▲清華美院美術館1號展廳考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官網/圖)
每經影視:于老師如何看待商業(yè)化的藝考培訓熱?
于歷戰(zhàn):不少藝考培訓機構帶著功利目的,突擊培訓考生,它們將藝考變成了一門生意。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它無可厚非,這僅僅是一種經濟模式,一種經濟活動。不過,從藝術教育的角度來說,很難從中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但這又占據了藝考大軍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中確實是存在問題的。
每經影視:對于藝考熱,于老師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于歷戰(zhàn):中國的藝術教育任重道遠。中國是藝考大國,但顯然還不是一個藝術強國。每年有近百萬人去學習藝術,參加藝考,但這并不能真正提高全民的藝術水平和藝術素養(yǎng),中國更不可能因此變成藝術發(fā)達的國家。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賀羽:藝術培訓不該成為升學捷徑
芳菲四月,中央美術學院(以下簡稱“央美”)迎來100歲華誕。期頤之年的央美位列國內九大美院之首,一直是藝考生向往競逐的頂尖美術殿堂。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4萬余名考生報考央美,報錄比例為50:1,錄取率僅2%。
在每年浩瀚如海的藝考大軍中,美術類考生的數目一直都高居榜首,占比超過60%。如此龐大的報考人數所產生的培訓市場的需求,已經使社會資本聞風而動。各地的培訓機構在迅速壯大,問題也相伴而生。從央美畢業(yè)的賀羽副教授,留校并從事基礎教學20余年,諳熟美術教育的方方面面情況。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賀羽(受訪人供圖)
每經影視:我們調查發(fā)現,美術藝考培訓機構不少打出“零基礎”上名校的廣告來招攬學生。
賀羽:從這十幾年來每年新生的水平來看,下降的趨勢是明顯的,這應該是學院內外不爭的事實。這些年熱衷于畫畫來考美院的人變少了,相當部分學生的目的就是要張文憑。而藝考培訓機構的“突擊”訓練,背離了藝術教育的本質。應試“套路”也不利于藝術院校選拔真正的人才。
▲中央美術學院考試閱卷工作首次公開(東方IC/圖)
每經影視:藝考培訓機構中,為什么偏偏只有美術類培訓能形成“套路”?
賀羽:隨著擴招,藝術院校招生考試的方式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如今變成了粗放型,即考的門數逐漸變少,有的考題又相對比較固定,這讓藝考培訓機構形成一種突擊培訓的套路,不少美術零基礎的高中畢業(yè)生都敢在突擊訓練幾個月后報考中央美院。
每經影視:每年藝考大軍中,美術考生占比超60%。真的有這么學生喜歡畫畫?
賀羽:美術其實是很窄的專業(yè),是小眾教育。藝術培訓不該成為升學的捷徑,學生寶貴的青春放在以后不會從事的專業(yè)上,是極大的浪費,而這不是央美一家所面臨的問題。社會沒有如此龐大的就業(yè)需求,也導致不少畢業(yè)生從事與專業(yè)無關的工作。
▲一家美術藝考培訓班的考前沖刺集訓(東方IC/圖)
每經影視:美術“速成生”存在哪些問題?
賀羽:藝考培訓機構的泛濫,也從側面反映了美術畢業(yè)生的生存狀況。培訓讓藝考生突擊出了“表面”效果,讓大量的考生進來渾水摸魚。而那些考進央美的部分學生缺失基本的美術功底及人文素養(yǎng),入校后也不會潛心學習,造成畢業(yè)后改行率升高。
與此同時,也損害了專業(yè)院校的學術水準,以研究西方傳統(tǒng)寫實繪畫舉例,這本是央美學術積淀中具有優(yōu)勢的部分。但近年寫實繪畫的情況不容樂觀,80后、90后的寫實畫家基本上只剩下了臨摹照片的能力。我們從徐悲鴻時代積累下來的傳統(tǒng)如何繼承?這些問題不光美術界要思考,也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每經影視:招生考試如何避免被“套路”套???
賀羽:我曾向學校建議,進行初試、復試乃至三試來遞進式選拔,只有這樣全面細致地考察一個學生的能力,才能把“突擊”幾個月想要碰運氣進高校的考生排除在門外。
每經影視:對藝考熱,賀老師有哪些建議?
賀羽:我稍感欣慰的是,社會已經開始關注藝術教育。我們應該回歸到一個簡單的問題,那就是國家需要藝術教育做什么?雖然現在整個社會都處于轉型期,科技也在快速發(fā)展,但藝術教育不應該受商業(yè)大潮的裹挾,變得七零八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