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15 20:33:51
近期不斷有上市公司出手認購私募基金,如辰欣藥業(yè)、金禾實業(yè)、浙江龍盛等紛紛用大額資金購買私募產品。其中,金禾實業(yè)除在2017年12月5日公告稱,出資3600萬元認購了兩只私募基金外,在2018年1月5日再度公告稱,出資4000萬元購買兩只私募資管產品。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建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近期,不斷有上市公司大筆認購私募基金,如辰欣藥業(yè)、金禾實業(yè)、浙江龍盛等上市公司紛紛公告用大額資金購買私募產品,尤其是金禾實業(yè),雖然在2016年出資1.1億購買了3只私募產品,最后僅賺了401萬元,但近期,不僅于2017年12月5日,出資3600萬元認購兩只私募基金,還在2018年1月5日,再度出資4000萬元購買兩只私募資管產品。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指出,上市公司和私募基金是是優(yōu)勢互補,雙方合作是雙贏的結果。
雖然國民技術買私募基金“踩雷”,但并未給上市公司購買私募基金產品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近期不斷有上市公司出手認購私募基金,如辰欣藥業(yè)、金禾實業(yè)、浙江龍盛等紛紛用大額資金購買私募產品。其中,金禾實業(yè)曾在2017年12月5日公告稱,出資3600萬元認購了兩只私募基金,分別是與上海億信偉業(yè)股權投資基金簽訂合同,出資2000萬元認購億信金禾穩(wěn)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1號A類份額,同時還與上海古木投資簽訂合同,出資1600萬元認購古木金禾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A類份額。
金禾實業(yè)似乎熱衷購買私募產品,在2018年1月5日公司再度公告稱,出資4000萬元購買兩只私募資管產品,其中與長沙明爵資產簽訂合同,出資1000萬元認購明爵金禾1號私募投資基金份額,明爵金禾1號私募基金將單位凈值0.9300設為預警線,將單位凈值0.8500設為止損線;金禾實業(yè)還與財通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簽訂合同,出資3000萬元認購財通證券資管財鑫78號資管計劃?!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剑鸷虒崢I(yè)1月13日發(fā)布的董事會決議公告顯示,審議通過了《關于使用自有閑置資金進行風險投資的議案》,同意公司在保障日常生產經營資金需求以及投資建設項目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同時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使用不超過15億元的自有閑置資金進行短期風險投資,提高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存量資金使用效率與效益,實現公司和股東收益最大化。
無獨有偶,浙江龍盛于1月12日晚間發(fā)布公告稱,公司與浙江義烏市檀真投資簽署合同,認購正心谷價值中國精選私募證券投資基金4億元。
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7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購買私募產品,一方面是公司的閑置資金在銀行的收益率太低,購買私募產品特別是股票策略的優(yōu)質私募基金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降低上市公司的負債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積極購買私募產品,也和私募基金行業(yè)快速發(fā)展有關,優(yōu)質私募基金以追求資產長期、穩(wěn)定、持續(xù)增值為宗旨,這和閑置資金較多、尋找合適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是優(yōu)勢互補,雙方合作是雙贏的結果。
從金禾實業(yè)認購的私募產品情況看,多是優(yōu)先級份額,其中億信金禾穩(wěn)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1號采用了A、B份額的分類安排,金禾實業(yè)認購的是A份額,B份額由管理人自有資金認購,兩類份額分別募集,合并運作,而管理人認購B份額不低于基金資產總值的20%。此外,古木金禾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也同樣分為A、B份額,A份額根據合同約定,按凈值占比獲取投資收益或承擔B份額補償后的投資虧損,并承擔約定管理費。B份額是僅限管理人以自有資金認購,兩類基金份額的初始配比原則上不超過4:1。
有意思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fā)現,金禾實業(yè)過往的投資私募基金收益并不高。如2016年5月3日,公司與北京神州牧投資基金簽訂合同,出資3000萬元認購了紅炎神州牧基金,金禾實業(yè)已經在2017年7月28日贖回部分份額,贖回到賬資金為1350萬元,而剩余份額轉讓給其他投資者,轉讓價款為1650萬元,也就是說,金禾實業(yè)購買了這一基金基本上一分錢沒賺。
再如2016年8月30日,金禾實業(yè)出資4000萬元認購了海航期貨-春秋1號資管計劃的優(yōu)先級份額,該計劃于2017年4月27日贖回,本金4000萬元和收益329.09萬元如期到賬;而在2016年12月8日,金禾實業(yè)與江蘇興佳利業(yè)股權投資基金簽訂合同,出資4000萬元認購興業(yè)觀云私銀家族尊享23號分級私募投資基金的優(yōu)先級份額,該基金于2017年11月20日贖回,本金4000萬元和收益72.36萬元已如期到賬。初步簡略估算,金禾實業(yè)2016年合計出資1.1億元購買私募產品,最后僅獲得401萬元的收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