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2 23:22:23
11月1日晚間,二三四五(002195,SZ)公告稱,原實控人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公司部分股份,減持后公司無實控人。信佳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包叔平共持股5.55億股,持股比例從17.91%降至16.9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賈麗娟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本是公司實控人,但在折價“甩賣”公司股份后,連控制權都甩掉了,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11月1日晚間,二三四五(002195,SZ)公告稱,原實控人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公司部分股份,減持后公司無實控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二三四五公司第三大股東也在今年減持了股份。而與原實控人股份相當的浙富控股及自然人孫毅,在重組時便表示不會謀求控制權。二三四五的控制權未來究竟會歸屬于誰?
二三四五公告稱,公司收到曲水信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佳科技)的《關于股份減持計劃進展情況告知函》顯示,信佳科技于11月1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上市公司3285.44萬股,減持均價6.11元/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一價格較當日收盤價7.08元折價13.7%。減持完成后,信佳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包叔平共持股5.55億股,持股比例從17.91%降至16.91%。二三四五表示,信佳科技本次減持后,將導致公司的控制權關系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公告一出,小股東們反應強烈。在股票交流平臺上的抱怨聲比比皆是:“真是不計成本啊!”“都跑路了還怎么玩?”而在深交所互動易上,也有投資者向公司拋出了問題:“請問公司大股東是否根本不看好公司發(fā)展前景,本來公司利潤大漲正常人都會增持,股東卻堅定大筆減持。意欲何為?”“公司的控制權關系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之后會不會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經營?”
一般來說,大股東大筆減持公司股份,不外乎幾種原因:一是認為股價高于內在價值,甩賣對自身最有利;二是為引入其他股東,主動減少自身持股比例;其他還有為了避稅而低價減持,股價拉高后再與機構私下協(xié)商分成等操作。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外界很難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僅1%股份的變動,就導致公司沒了實控人?!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在信佳科技減持前夕,公司前三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分別為:包叔平及信佳科技共持股17.91%;孫毅及浙富控股共持股17.36%;龐升東及上海瑞度共持股6.19%。持股比例較為分散。
可以看出,包叔平與孫毅的持股比例極為接近,而在此次減持之后,包叔平直接和間接控制公司股份的表決權比例低于孫毅。11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二三四五證券部問詢減持一事時,對方表示不接受采訪。
那么,既然孫毅直接及間接持股的比例已高于包叔平,為何孫毅不成為上市公司的實控人呢?
這要從2014年說起。當時上市公司的名稱還是“海隆軟件”,彼時,海隆軟件以非公開發(fā)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了瑞科投資、瑞度投資、龐升東、張淑霞、秦海麗等16名股東合計持有的二三四五34.51%股權、浙富控股和孫毅2名股東合計持有的瑞信投資100.00%股權以及龐升東、張淑霞和秦海麗3名股東合計持有的瑞美信息100.00%股權,從而達到直接或間接持有二三四五100.00%權益。
當時孫毅便承諾:“本次重組完成后,本人不會通過直接和間接持有的海隆軟件對應的股東權益謀求海隆軟件實際控制人地位”。龐升東等其余股東也承諾,不會與除包叔平之外的其他股東謀求一致行動關系。
如果孫毅不會成為未來實控人,那么包叔平的減持是為了什么呢?要知道,二三四五今年的業(yè)績非常亮眼,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9.65億元,同比增長57.0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2億元,同比增長94.38%。營收增長的原因為“互聯(lián)網消費金融業(yè)務快速增長所致”。
而這一次的減持恐怕并不是結束。2017年9月29日,二三四五收到信佳科技的告知函,稱其計劃在9月30日起的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64億股(占公司最新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5%),其中集中競價交易自2017年10月30日起實施。而包叔平承諾在公告披露之日起的6個月內不減持其本人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
在11月1日減持之后,公司在公告中明確表示,信佳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包叔平實際減持股份數量未超過計劃減持股份數量,“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與此同時,另一位股東也在減持公司股份。今年6月30日,二三四五股東龐升東及上海瑞度表示,計劃在7月25日起6個月內,分別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390萬股及1000萬股。到了9月6日,減持計劃已經實施過半,二者合計減持了1230.17萬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