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債券通”開通:人民幣國際化順勢進階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7-07-04 10:55:02

總成交筆數(shù)142筆、70家境外投資機構參與、70.48億元成交額,這是“債券通”北向通啟動首日交出的一份業(yè)績答卷。

這背后,越來越多境外投資機構正在躍躍欲試,爭取早日借道“債券通”投資境內債券。

“對外資而言,這更像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一家美國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直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國內流通債券共計59萬億元人民幣,合計美元是8.5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但與此對應的是,一季度末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國內債券總額約為8300億元人民幣,占整個債市規(guī)模的1.4%,外資投資境內債市占比遠低于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平均水準。這意味著誰能率先入場,就有機會等待更多外資資金入場“待漲而沽”。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債券通”的開啟,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進入一個新時期。以往數(shù)年,中國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助推人民幣成為國際重要的貿易結算支付投資貨幣,但隨著近年全球貿易趨緩,再借助對外貿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正漸行漸難,境內債券市場或將扛起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大旗。

中國央行參事、央行調查統(tǒng)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在近日舉行的第94期中歐陸家嘴金融家沙龍間隙向記者表示,長期而言,中國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將持續(xù)推進,只是當它和短期匯率穩(wěn)定發(fā)生矛盾時,相關部門不得不先兼顧匯率穩(wěn)定與資本跨境流動管理,目前,隨著中國經濟持續(xù)好轉,資本跨境流動趨于均衡與人民幣匯率企穩(wěn)反彈,相關部門就會繼續(xù)穩(wěn)步推進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債券通”的開啟,就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

“可以預見的是,‘債券通’的開啟,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儼然進入了新時期。”多位國有大型銀行外匯交易員指出。

初期首選利率債

“這幾天基金內部一直在討論‘債券通’的交易規(guī)則,進而敲定基金投資中國境內債券的初期額度。”一家美國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債券通”交易規(guī)則與海外機構投資策略,他專門比較了QFII、代理行等其他操作路徑,發(fā)現(xiàn)“債券通”無論是債券交易托管清算,還是費率成本,都是最優(yōu)化的交易方式。

具體而言,QFII對境外資金投資境內資本市場有額度限定,且每月匯出資金不能超過凈資產的20%,由此帶來不小的資金操作成本,但“債券通”允許境外資金自由進出境內債市;相比代理行動輒10-20個交易日開戶流程與相對漫長的代理交易操作流程,“債券通”則允許境外投資者直接發(fā)出交易報價指令,境內在岸市場則提供價格,直接和交易對手發(fā)生交易,大幅提高交易效率。

更重要的是,“債券通”引入國際通用的名義持有人、多級托管制度,不像QFII與代理行采取一級托管與實名賬戶操作流程,更有利于滿足境外機構的交易私密性要求。

在境內債券標的選擇方面,他坦言他會優(yōu)先選擇利率債。究其原因,由于國內債市違約事件陸續(xù)增加,令境外投資者日益關注中國信用債的投資風險,紛紛將大量資金轉向利率債尋求穩(wěn)健安全回報。

“其實,多數(shù)海外投資機構都采取類似的投資策略。”這位對沖基金經理直言。從去年起,很多境外投資機構就開始加倉利率債,相應減持信用債。

記者獲得的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境外資金增持的中國內地主權債,占總增量的14%,僅次于中國國有商業(yè)銀行(38%)與城商行(19%),而境外資金持有的信用債減至494億元新低,只占去年外資持有境內債券資產總額的6%。

知情人士透露,這種投資策略已經在“債券通”啟動首日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按“債券通”首日上午成交總筆數(shù)131筆測算,其成交的67.8億元人民幣里,利率債占比高達約73%,而中票、短融等信用債的投資占比不到2%。

在上述對沖基金經理看來,在交易初期,多數(shù)海外機構主要會選擇持有到期為主,畢竟當前中美債券利差徘徊在140個基點的歷史高點,吸引不少境外機構愿意借美元買人民幣債券套取利差,但隨著下半年美聯(lián)儲鷹派加息縮表等因素影響,他們則可能轉變策略賺取債券交易的價差收益。

多位國內債券交易人士認為,這將增加國內債市市場的交易活躍度。目前國有大型銀行占據(jù)境內銀行間債市交易量的70%-80%,且投資策略基本是持有到期,導致債券交易投資高度同質化,也給機構拓展多元化交易策略構成操作難度。

“境外資本要真正影響國內銀行間債市交易策略,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多位海外投資機構債券交易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多數(shù)國際大型資管機構更傾向采取相對穩(wěn)健的投資策略——先跟蹤國際債券指數(shù)被動配置國內債券,等待外資在境內債券交易市場擁有一定市場份額,才會考慮引入量化交易、跨地套利交易等投資策略。

所幸的是,隨著“債券通”打通了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的進出通道,越來越多國際主流債券指數(shù)正考慮將中國債券納入債券指數(shù)范疇,近日花旗銀行宣布將發(fā)布兩只新的債券指數(shù)——“花旗中國債券指數(shù)”與“花旗中國銀行間債券指數(shù)”,還從7月起將中國納入“花旗世界國債指數(shù)——擴展市場”。

相比多數(shù)國際資管機構的穩(wěn)健操作,市場永遠不缺乏激進的淘金者。

一家海外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部分海外投資機構正在研究新的交易策略,一面通過“債券通”投資境內債券,另一方面通過QFII渠道買入收益互換等債券類衍生品,在對沖投資風險同時獲取穩(wěn)健套利回報。

人民幣國際化迎新階段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債券通”正式啟航的更大意義,在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新階段。

盛松成表示,借鑒美元日元的國際化歷程,就能發(fā)現(xiàn)它們之所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首先得益于兩個國家具有強大的經濟規(guī)模與國際貿易量,其次是債券市場給予足夠的支持,比如很多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都大量投向美國國債,無形間助推了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債券通”對人民幣提升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單個層面,一是“債券通”簡化了境外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操作流程,為大量離岸人民幣回流境內投資獲利提供新便捷渠道,有利于激活境外機構吸收離岸更多人民幣進行儲備投資;二是助推人民幣穩(wěn)步提升其在SDR一籃子貨幣的占比。

多位人士透露,按照中國的貿易經濟規(guī)模,不少國際金融機構認為人民幣占SDR的合理比重應是15%左右,但由于境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足,導致金融市場的比重被調低,最終令人民幣占SDR的比重設定為10.92%,如今“債券通”打通了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市的進出通道,不排除IMF未來會相應調高人民幣在SDR的比重,由此吸引很多國家央行紛紛追加人民幣儲備貨幣的額度。

三是“債券通”吸引大量外資流入境內債券市場,大幅對沖了中國資本流出壓力,令人民幣持續(xù)看跌的市場氛圍進一步扭轉,有助于更多國際投資機構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開展多元化投資。

多家金融機構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抱有極高期望值——若2020年外資持有的中國債券占比,達到國際平均水準的10%,假設未來3年中國債市規(guī)模增幅與社會融資總額年化增速14%相當,到時外資持有中國債券的總額將高達95000億元,由此沉淀逾萬億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這預示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迎來一個新的黃金發(fā)展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陳植

責編 王曉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債券通 債市 70億 成交額 投資機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