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30 02:03:08
每經編輯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121年前,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地下室里迎來了一眾社會名流,彼時他們還沒有人意識到,一個劃時代的產物將在這個陰暗逼仄的環(huán)境中出生。
當天,盧米埃爾兄弟放映了一分鐘左右的短片《火車進站》,觀眾看到影像里的火車向自己駛來,似乎就要沖出銀幕,驚慌失措,有人甚至起身逃離。這天是1895年12月28日,后來人習慣將它定義為第一部電影誕生的日子,法國也因此成為最早發(fā)明電影的國家之一。
一百多年過去,即便好萊塢已成為電影發(fā)展不可相較的第一陣營,法國電影也依舊以它高貴的姿態(tài)站立于行業(yè)之巔。作為曾經擁有電影最高產量的國家,法國電影是行業(yè)工業(yè)標準的代表,“每人心中都有一部法國電影”亦非虛言。
相較于經歷了數度沉浮的法國電影,中國電影尚在蹣跚學步,數百億元的市場空間下是一個亟待成熟的產業(yè),盛世光景中電影的內核發(fā)展仍需不斷完善。
對此,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特地專訪了來自法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印度支那》導演——雷吉斯·瓦格涅,借他山之石的光芒照亮中國電影市場。
談做人:電影創(chuàng)作者要有“工匠精神”
見到瓦格涅導演,是在絲路電影節(jié)的現場,此次他受邀參與“電影大師嘉年華”論壇,與國內外青年導演交流分享。談及電影,這位年近70歲的老人眼睛中是抹不去的閃亮。
事實上,這已經是瓦格涅導演第二次參加中國電影節(jié)。早在2005年,瓦格涅導演帶著他的第一部英語片《野人傳奇》登陸柏林電影節(jié)宣告回歸,同年亦以金爵獎評委的身份來到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感觸最為深刻的,是十年間中國高速發(fā)展下日新月異的變化。
“不可思議”,瓦格涅導演對每經影視記者說道,在他看來,從城市的發(fā)展到設施的更迭,親眼看到的體驗更為深刻。
與高速的城市發(fā)展相匹配的,是中國電影市場的井噴,從票房16億元到超400億元,也僅僅走過了10個年頭。然而在瓦格涅導演看來,變化中不應該改變的,是電影工作者的初心。
“電影人必須要有一種孤獨的工匠精神,工匠在自己創(chuàng)作自己作品的時候所要承受的孤獨和寂寞會陪伴電影人一生?!痹谕吒衲磥?,電影工作者的專注使其專注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而并不是盲目的迎合市場。
1993年,由瓦格涅執(zhí)導的《印度支那》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五項凱撒大獎的殊榮,也使被譽為“歐洲影壇第一夫人”的法國著名女演員凱特琳納·德納芙憑借該片獲得凱撒獎最佳女演員。
談起獲得小金人之后的改變,瓦格涅導演拿自己的頭發(fā)開起了玩笑:“在獲得奧斯卡之前,我是金發(fā),之后我還是金發(fā),沒有任何改變。如果非要說改變的話,就是之前訂不到的飯店要好訂很多了”。
“變中的不變”是瓦格涅導演堅持的信條,“我是一個現實主義題材或者故事片的導演,我永遠都不會去做一個3D大制作的電影,警匪或者科幻的題材是我永遠都做不到的”。瓦格涅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在他看來,每個導演都有自己擅長和專注的題材,而這種專注成就了偉大的電影,也正是這種專注使得其并不會盲目地迎合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工匠精神”越來越多的被提及。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總監(jiān)傅斌星在日前結束的廣電總局組織的研討會中特地提出“以‘匠心’精神認真做電影”,“做電影變量很多,唯一能保持不變的,是我們用認真的心態(tài)去對待電影”傅斌星說道。
談好電影:講好故事是關鍵
不論是《印度支那》中愛情故事下包裹的法國與越南歷史的傷痕,還是《野人傳奇》里科技與自然博弈中的人性弱點。比起電影院中充斥的魔幻仙俠題材,瓦格涅導演更喜歡用現實的故事講述電影?!拔沂且粋€從故事出發(fā)的導演,怎么講好故事是我表達電影的關鍵”,在瓦格涅導演看來,電影不僅僅是想象的藝術,更是現實的鏡子。
而對于當下熱議的VR、AR技術手法,瓦格涅導演對每經影視記者說道:“對于我個人來講,更傾向于先有故事,然后再考慮用怎樣的手法講好故事。并不是先有技術,然后我去找這個故事,先進的技術是服務于故事的?!?/p>
瓦格涅導演反復強調的“故事”也正是目前中國電影所欠缺的所在。由《封神傳奇》到《盜墓筆記》,動輒數億元的投資下,中國電影面臨著“講不好故事”的尷尬。炫目的特效和明星加持下,劇情乏力,內容空洞的爛片比比皆是。反觀去年上映的影片《心迷宮》,僅170萬元的制作成本熬制出精彩的劇情大片,贏得一眾好評。
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的前一晚,瓦格涅導演恰好觀看了一部中國影片,在評價這部影片時,瓦格涅導演建議“應該將重點放在故事上”,“看到了太多漂亮的畫面,但把故事的主線給遺忘了,如果講不好故事,僅靠漂亮的畫面是沒有意義的。”瓦格涅表示。
講好故事是一部好電影的根本,而一部好的電影也可以是賣座的商業(yè)大片。談及自己最喜歡的電影,瓦格涅導演講出了我們所熟悉的《泰坦尼克號》,這部全球票房收入逾18億美元的超級大片豆瓣評分9.1,豪攬票房的同時《我心永恒》的旋律在每個人心中經久不衰。
同樣的還有近期大熱的韓國影片《釜山行》。作為首部在美國票房破百萬的韓國電影,爛番茄給出了94%的新鮮度(截至9月29日),而在韓國本地市場更是以“五個人之中便有一人看過”的高比例成為2016年韓國電影票房口碑雙贏的典型。
在瓦格涅導演看來,藝術片和商業(yè)片并不能完全地割裂開來,“作者電影(藝術片)也可以是很爛的作品,商業(yè)電影也可以是很有意思很好玩的,我覺得這兩樣東西不應該完全的混淆分開?!蓖吒衲鶎γ拷浻耙曈浾哒f道,中國對于這兩者的探討也許正是中國電影的“新浪潮”,“一部電影就是好的電影,不需要刻意區(qū)分”。
“在歐洲大家都知道中國在不斷地進步和改變,但是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也不會有這么深刻的體驗。昨晚我出去看了電影,一想到中國有十幾個這樣現代化的城市,現代化的馬路設施和燈光,以及城市建筑,就讓我覺得整個中國城市的變化是很不可思議的?!?/p>
兩度來到中國參加電影節(jié)的瓦格涅導演驚嘆于城市的飛速發(fā)展。而遺憾的是,從城市談到電影,這位在影壇深耕四十余年的“老人”卻對中國電影知之甚少。
“在歐洲很難看到中國發(fā)行的電影,我們并沒有太多可以了解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市場的渠道?!蓖吒衲鶎а葜毖浴?/p>
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讓歐洲市場認識了張藝謀、侯孝賢、賈樟柯等著名導演,而瓦格涅也明白,這些人執(zhí)導的影片并非票房市場的主流?!皩χ袊娪笆袌龅牧私獠⒉蝗菀?,大部分都是針對于自己市場的國產片,中國本身就有一個非常大的電影市場”,瓦格涅說道。
然而好的電影可以打破文化和國際的邊界,“票房老大”的口袋里當然不能僅僅是中國人自己掏的腰包,如何在國際中贏得認可和票房?除了展現本地風情的影片外,市場化的商業(yè)大片探索也是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關鍵。
瓦格涅:法國著名編劇、導演,其代表作《印度支那》獲得第65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他說:一部好的電影是電影工作者專注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
癥候:看到了太多漂亮的畫面,但把故事的主線給遺忘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