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26 01:02:45
2016暑期檔國產電影票房為什么陡降30多億元、為什么所有保底影片全部潰敗、為什么影評人集體評價這是一個爛片云集的檔期?
2016暑期檔收官,竟沒有一部電影票房過10億元。國產電影票房與去年同期相比縮水31.30億元。
院線經理A說:“今年暑期檔沒有一部讓人記憶深刻的電影,100部電影我只看了一部”。院線經理B說:“慘淡,沒片子支撐,大家對暑期檔很失望。”院線經理C說:“讓我選爛片我真的選不出來,因為都很爛。”一位觀眾曾先生說:“感覺身體被掏空”……
“中國電影發(fā)行三劍客”之一的高軍對每經影視記者直言:“有的投資方欲借某部電影想在這個暑期檔狠狠撈一把,最終卻血本無歸,他們在電影這個行業(yè)就這樣消失了”。
2016暑期檔國產電影票房為什么陡降30多億元、為什么所有保底影片全部潰敗、為什么影評人集體評價這是一個爛片云集的檔期?
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獨家專訪中國電影產業(yè)研究專家劉嘉、資深電影人士高軍等諸多電影圈資深人士,深度剖析2016年暑期檔失利原因。
暑期檔票房降31億:國產電影也像鋼企產能太高尖端太少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結合藝恩智庫數(shù)據以及豆瓣評分,每經影視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6月以來(6月1日~8月23日),國內院線一共上映了100 部電影,總票房合計105.36億元。
而在100部電影中,絕大部分是國產電影,占到75部,國產電影的總票房僅為46.83億元,藝恩智庫數(shù)據顯示,2015年暑期檔國產電影的總票房為78.13億元,同比縮水31.30億元。去年暑期前三甲《捉妖記》《煎餅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暴風吸入超40億元票房。
雖然對于票房大縮水,不少人將票補退潮作為最大借口。但從數(shù)據來看,今年暑期檔影片質量不過關、爛片扎堆引發(fā)全民吐槽,才是不可回避的“遇冷”重大因素。
資深影評人茶水張在談到今年暑期檔的感受時說道:“感覺就是,目前的電影配不上暑期檔三個字,有一種,我把你放到清華北大來溫習讀書,你卻告訴我,我只想去藍翔的感覺。”
今年走進院線的百部電影里,在豆瓣評分里超過6分以上的有31部,但在這31部電影里,有15部都是進口片,而國產片(不含中外合拍片)僅為13部。并且在這13部及格的電影里,內地與香港合作的電影表現(xiàn)突出,包括《寒戰(zhàn)2》《使徒行者》和《三人行》,而純內地制作、電影評分最高的是小眾文藝片《路邊野餐》,達7.7分,但該影片僅錄得643萬元票房。
更讓人尷尬的是,今年暑期檔大家默認爛片陣營里(5分以下)的44部電影,占到了百部院線電影四成以上的份額。并且從制作國別來看,按照藝恩智庫顯示,除了《我最好朋友的婚禮》是中美合拍片以外,其余43部盡數(shù)是國產制造,國產爛片幾乎承包了整個暑期檔。
在這些豆瓣評分5分以下的爛片中,國產恐怖片占據著明顯的部分,包括《魔都兇音》《魔輪》等8部影片均是國產恐怖片,其中大部分的評分在3分以下。有網友在《筷仙》下面評價到:“都不好意思被別人發(fā)現(xiàn)我看了這部電影。”
國產青春片今年的口碑表現(xiàn)也不盡如人意。今年囊括鮮肉的青春片卻遭遇集體吐槽。
在國產電影整體失利的情況下,見縫插針擠進來的一些進口片表現(xiàn)如何?從觀眾認可度來看,《魔獸》《X戰(zhàn)警:天啟》《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包括本周上映的《諜影重重5》等好萊塢大片,仍然以7分以上的絕對優(yōu)勢獲得大多數(shù)觀眾的認可。
不過從票房來看,今年暑期檔中進口片的票房還是明顯遜于去年。
資深電影人高軍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經歷十幾年中國電影迅速增長,中國電影從今年4月開始,表現(xiàn)出了產能過剩的隱憂?,F(xiàn)在每年立項注冊的影片達三到四千部。“有點像煤礦和鋼鐵行業(yè),產能太高,尖端產品太少。粗放式的制作方式,虛高的產能,真正能創(chuàng)造出票房的很有限?,F(xiàn)在急需做的,是產能降下來,質量提上去。”
中國電影產業(yè)研究專家劉嘉:當年《一步之遙》首映后,全國影院經理連夜撤場次 觀眾體驗是決定性因素,電影還是靠內容說話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實習記者 白蕓
今年暑期檔,國產電影票房較去年明顯下滑,類似于去年口碑傳唱的爆款電影也并未出現(xiàn),暑期檔寒意背后是電影產業(yè)的整體“淪陷”。100部電影,105億元票房,四成國產電影遭遇網友用腳投票,豆瓣評分不足5分。這些現(xiàn)象和數(shù)據背后,潛藏著什么?中國的電影是否在輝煌多年之后,如流星般短暫燦爛后便沉寂?
本周影視周刊,我們邀請到了中國電影產業(yè)研究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若是深入電影行業(yè)多年的人一定對劉嘉不會陌生,她具有30多年電影發(fā)行公司、院線公司等主要業(yè)務崗位的工作經驗,研究票房數(shù)據十余年,內地最早對外發(fā)布的票房數(shù)據就是由劉嘉整理統(tǒng)計的。她在電影業(yè)有著非常高的地位,獲得業(yè)內人士的高度認可。
此次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與劉嘉的專訪中,她提到:“很多人現(xiàn)在愛說大數(shù)據,我一點都不迷信大數(shù)據。我手上掌握的票房數(shù)據可能是比較全的,一直能追溯到1995年。數(shù)據后面都是有故事的,但數(shù)據本身不能完全代表成功或者失敗。必須要弄明白它后面的一切,才能夠了解產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或者說有什么經驗教訓。我通過研究這些,也慢慢悟出了一些電影的真實狀況。”
超級大片為什么不“大”了
每經影視:不少專家都認為今年暑期檔是比較冷清的,您認為如何?
劉嘉:6月~8月歷來是電影比較旺銷的一個檔期,在海外更是如此,但是中國市場這幾年已經發(fā)生了變化,最熱的檔期是12月的賀歲檔,在這個方面,中國人自己是研究不夠的,還有就是國慶檔和春節(jié)檔也是比較重要的檔期。
從今年的暑期檔來看,6月份和去年相比還是基本穩(wěn)住了,但是超級大片不“大”了,最好的例子是《魔獸》,至少20億元體量的影片最后連15億元都沒破,還不如去年《捉妖記》高。今年7月份票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8月份也沒有特別能補充這個缺口的片子出現(xiàn),所以整體看起來不給力。
每經影視:暑期檔不給力,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劉嘉:很多影片到第三周就基本沒有什么觀眾了。按規(guī)律來講,電影第一周的票房是總票房的35%,但現(xiàn)在不是這樣的。比如《盜墓筆記》,第一周就拿了4.8億元,按正常來講總票房就應該是10億元、15億元的水平,但是它就是沒有超過10億元,它的票房第二周還能勉強穩(wěn)下,但第三周就幾乎沒有了。這就是整個發(fā)行同質化所導致的,票房互相分流和抵消了。
每經影視:所以在電影發(fā)行上面的缺陷,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今年暑期檔的慘淡?
劉嘉:今年暑期檔,除開票補和買票房后,我們拿到的數(shù)據是絕對真實的,真實數(shù)據背后也顯示著我們產業(yè)自身的內生力還是不夠的,最大的短板就是發(fā)行。中國的電影市場變化如此巨大,但我們的發(fā)行公司自身的改革卻不是很大,都是被動跟著在走。
比如,過去是膠片拷貝,還能夠精確知道膠片去了哪里,發(fā)行了多少。但現(xiàn)在全部是數(shù)字化放映,發(fā)行公司就盲目了。不知道影片去了哪些地方,覆蓋了多少,這樣都不能精準投放,因此就導致我們市場同質化更加嚴重。同質化更加嚴重就導致所有產品出現(xiàn)對沖。
比如所有影片都想要每家影院都排,但是影院一周要排七、八部影片是不太可能的,為什么?我國7個廳以下的影院超過50%,而大型八廳以上影院占比僅在20%左右,這么多影片每周都要進來,影院哪兒有這么多廳給它們排呢?所以很多影片就變成炮灰了,并不是說所有炮灰影片質量都不行,有些影片是影院沒有給它機會,這就是發(fā)行公司沒有精準定位。
每經影視:并且感覺現(xiàn)在我們國家的電影發(fā)行走偏了,高額保底發(fā)行這種資本運作反而成為了主流。
劉嘉:資本大量涌入,我們發(fā)現(xiàn)今年暑期高額保底全部撲街了。為什么一部只能達到4億的票房我們要保底10億呢?這就是泡沫帶來的亂象,很多人以為買票房可以花小錢掙大錢。但是這個做法已經不靈了,電影最后的結果是市場說了算。
電影不好看,再多鮮肉、再多投資,觀眾也不會買賬
每經影視:再大的保底,電影不好看,觀眾也不會買賬。
劉嘉:這是有很多例子的,例如《一步之遙》上映前大家都非??春?,所有影院都給了很高排片。但首映當晚后,全國的影院經理做了一件什么事,就是調場次。第二天要把《一步之遙》很多場次撤下來,因為當晚首映我們發(fā)現(xiàn),觀眾有睡覺的、有提前退場的。電影永遠是這樣的,你之前說得再好都是沒有用的,觀眾的體驗才是決定性的因素,這就必須要靠電影內容說話。
每經影視:今年的類型片也幾乎全軍覆沒了,青春片以前是暑期檔的票房主推手,今年也幾乎都不行。
劉嘉:類型片泛濫是資本趨利的表現(xiàn),一旦認為某類型電影比較賣座,就特別愿意去跟風投資。《致青春2》我是沒有看的,因為它根本不算續(xù)集。這部影片算是擊鼓傳花接得早的,它如果再晚一點放映,連現(xiàn)在這個票房都達不到。當資本瘋狂扎堆一種類型片的結果就是一地雞毛。
每經影視:國產恐怖片也特別差,我們統(tǒng)計的數(shù)據來看,國產恐怖片的豆瓣評分幾乎全部在倒數(shù)排名。
劉嘉:這跟我們創(chuàng)作理念有關,大家都以為國產恐怖片是小投入大回報,導致每個人都來弄這個,以為這是最簡單的。實際上小投入影片做起來是最不簡單的,現(xiàn)在我們國產的所有恐怖片的片名基本上就集中在詭、鬼、恐怖,就這些,觀眾就很膩味,連名字都很雷同,這說明這些人根本沒有靜下心來好好做電影。
每經影視:是啊,以前大家可能還會去電影院看看,但這樣久了,觀眾們都非常厭惡這些影片了。
劉嘉:這就是中國電影特別不工業(yè)化的表現(xiàn)。工業(yè)化應該是漸進階段,應該是有人在做現(xiàn)在的產品,有人在研發(fā)未來的產品。但我們中國的電影公司,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沒有達到這一境界。美國的大公司是可以說我2017年投什么、2018年、2019年投什么,但是我們呢,我們沒有。
中國電影有了很大的市場體量,但是沒有電影強國工業(yè)化的配置,這是當前急需建立的電影工業(yè)化體系。不管是電影公司、院線、發(fā)行公司,都應該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只要一天沒有建立起我們的電影工業(yè)體系,我們電影的票房或者口碑都可能是忽高忽低的,自己電影不強大,徒有這么大的市場體量。
每經影視:今年的暑期檔表現(xiàn)應該是給過熱的資本都潑了一盆冷水。
劉嘉:今年沒有這么高的增長,實際上也不一定是個壞事。今年六月份的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論壇標題是“我們追上好萊塢,還有幾件事”。其中李安導演的一番話給大家敲了警鐘,他說我們中國電影太浮躁太喧囂,這不是電影業(yè)應該有的,他提出“快速增長和慢速成長”。
中國電影還在成長階段,基礎還不夠堅實。應該放慢速度,檢查一下我們還有哪些做得不好,這其實是為了以后走的更快。資本是逐利的,而電影是一個創(chuàng)意的產業(yè),又要傳承文化,急功近利是做不好的。
過去我國電影產業(yè)的增長是靠投資拉動的。投資拉動在于一方面是制片投資很多,每年制作就有600部影片,在全球排在第三;第二個投資就是影院,我們國家影院和銀幕增長非???,這兩頭增長拉動整個產業(yè)的增長,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總是靠投資來拉動也不會長久的,還是要靠電影的自生力。因此,我們現(xiàn)在要補上短板,發(fā)行方面要加強,院線等方面也要從自身進行調整,不能過度依賴投資,需要從各方面提高產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