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2 00:23:35
為了幫助農民銷售庫存的小麥,安徽多地出臺政策,鼓勵個體戶或企業(yè)直接收購,并給予獎勵。但是這種方式農民似乎并不愿意接受,因為參與收購的個體和企業(yè)所給的價格大幅低于國家托底的收購價格。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查道坤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眼下正值安徽夏糧收獲的季節(jié),原本應該喜笑顏開的農民,今年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原因是糧食難以賣出去。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調查,今年6月以來,安徽多地出現農民賣糧難的現象,雖然國家出臺小麥托底收購價格,但因為6月份的梅雨,使得小麥減產的同時質量也不達標,導致下麥銷售難。
為了幫助農民銷售庫存的小麥,安徽多地出臺政策,鼓勵個體戶或企業(yè)直接收購,并給予獎勵。但是這種方式農民似乎并不愿意接受,因為參與收購的個體和企業(yè)所給的價格大幅低于國家托底的收購價格。
●小麥難出售
6月19日,安徽省來安縣的農民羅玉兵,從家里了拉了滿滿一車的小麥,去街上的中心糧站進行銷售。據記者估算該車小麥超過4000斤,按照國家的托市收購價格,這一車的小麥收入應該在4500元左右。
本應該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但是羅玉兵卻沒有笑容,反而是一臉的擔心,因為他害怕小麥被再次拒收。結果正如他所料,小麥并沒有售出。“小麥收割之后,已經曬過兩個太陽,但還是達不到收購標準,今天是我第三次將小麥拉回家。”羅玉兵一臉無奈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相比羅玉兵家今年不到1萬斤的小麥庫存,種糧大戶張亞冰則更加煩惱,因為他家今年收割了接近8萬斤的小麥,如今一顆都沒賣出去。他對記者說,“我承包了200多畝土地,今年收獲了近8萬斤。如果按照往年行情,小麥早就銷售一空,這個時候應該組織工人插秧,但是我最近卻在四處奔波,以求賣掉手中的小麥。”
張亞冰的奔波并未換來想要的效果,眼下他的小麥,糧站不收,他也沒有辦法。記者在當地糧站轉了一圈后發(fā)現,除了曬小麥的農民之外,銷售小麥的農民非常少。“今年農民比較難,收割的麥子賣不掉。”一位在糧站曬小麥的農民對記者說。
記者在位于安徽省來安縣的水口省級糧食儲備有限公司看到,雖然收購小麥的倉庫全部打開,稱重的攤位也正常開放,但前來賣糧的糧農少之又少。
原本為了收購小麥騰空的倉庫,目前依然是空空如也。“截至目前,我們才收購了200多噸小麥,不到往年同期的十分之一。”來安縣水口省級糧食儲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林對記者說。
來安縣糧食局局長王沛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情況比較糟糕,預計全縣小麥收成應該達到10萬噸,但是大都還在(糧農)手里沒有銷售,賣出去的小麥不到全縣總量的一成。”
●梅雨降低小麥達標率
事實上,羅玉兵和張亞冰面臨的賣糧難,僅僅是安徽糧農的一個縮影。據記者了解,今年6月份以來,安徽滁州、蚌埠、宿州、淮南等地農民面臨賣糧難題。此外,其他省份河南、江蘇也面臨類似問題。
作為安徽產糧大縣的定遠縣,在啟動托市收購價一周以來,未收到一粒小麥。記者從定遠縣糧食部門了解到,目前定遠縣15個托市收購點全部在崗,只要小麥達標,不限收、不停收,但目前仍沒有收到一粒小麥。
據記者調查,賣糧難的原因是,小麥質量嚴重不達標。今年6月份以來,安徽全省遭遇強降雨,小麥出現赤霉病導致達不到收購標準。
羅玉兵說,“在小麥收割之前,安徽很多地方降了大雨,小麥泡在水中,即使在短暫的幾天晴好天氣,農民成功搶收了小麥,但隨后的陰雨天氣,小麥根本沒來得及曬干,導致了小麥赤霉病發(fā)生。連日的陰雨天氣,還導致小麥出芽率較高,這進一步降低了小麥的質量。”
根據今年國家托市糧收購標準為中等(三等)質量,容重750克,水分12.5%,雜質1%,不完善粒8%,收購價格為1.18元/斤,四等1.16元/斤,五等1.14元/斤。“今年的許多小麥經過檢測后,不完善粒大都超過20%,按照國家標準,我們無法收購農民手中的小麥。”吳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糧站在農民收割小麥之前,就騰出了倉庫,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能達標的小麥很少。”
王沛海亦表示,“由于6月份雨水的原因,今年的小麥質量是近年來最差的一年,大部分小麥質量不完善粒都超過15%,達不到中儲糧的收購質量,所以導致農民賣糧難。”
●鼓勵個體戶、企業(yè)收購
小麥質量達不到收購標準,作為糧食部門的負責人,王沛海也在積極想辦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不到1個小時里,王沛海的電話每隔幾分鐘就會響起,內容無一例外的是協(xié)調小麥收購,“這段時間,我應該是全縣電話最忙碌的人,你也看到了幾分鐘一個電話或者短信,都是在談小麥收購情況,我們也在積極想辦法解決農民的賣糧難。”
王沛海所說的辦法是協(xié)調糧販子和企業(yè)參與收購小麥,“現在主要目標是加強小麥的流通,把農民手中的小麥賣出去,所以我們鼓勵糧販子和企業(yè)參與收購,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當然,糧販子和企業(yè)的收購價格相比國家托底的收購價格要低,王沛海對記者說,“糧販子和企業(yè)收購,不完善粒在13%~ 15%,收購價格在0.8元/斤,不完善粒更低的話,每斤收購價格在0.7元至0.75元。”
為了鼓勵個體戶和企業(yè)參與收購,來安縣出臺政策給予參與收購的個體戶和企業(yè)一定補貼,“7月15日之前,按照每斤不低于0.7元收購的糧販子給予10元一噸的獎勵,外來企業(yè)收購的給予5元每噸的獎勵。同時,我們還要求糧站聯(lián)系企業(yè)進來收購,幫助農民賣掉手中的小麥。”王沛海說。
在王沛??磥?,目前難題不是個體戶手中的小麥,而是種糧大戶手中的小麥,“大戶手中庫存較大,這些大戶會計算自己的收入,個體戶的收購價格滿足不了大戶的要求,那么大戶會繼續(xù)囤積小麥,這是我們目前面臨的難題。”
除了來安縣之外,據記者了解,目前安徽定遠縣、全椒縣、鳳陽縣等地陸續(xù)出臺了和來安縣類似的政策,以吸引糧販子和企業(yè)參與收購。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政府積極出臺政策,幫助農民銷售手中的小麥,但是不少糧農還是有顧慮,如果按照目前糧販子給出的收購價,今年將虧損。
羅玉兵對記者說,目前個體戶的收購價格達到八毛一斤的很少,大部分都在7毛一斤左右,今年小麥還出現減產,一畝地的收成在500斤左右,“按照7毛一斤計算,一畝地小麥收入350元,還要減去收割和耕地成本一畝地需要120元,種子和肥料成本也要超過100元,再加上人工成本,農民今年種一畝地小麥是虧損的。”
種糧大戶的虧損更大,張亞冰說,“我們大戶每畝虧損達到150元以上,我的200畝土地,今年估計虧損3萬元以上。”
對于農民所說的虧損局面,王沛海表示,“今年農民種糧出現虧損不可避免,因為整體小麥質量較差,價格大幅下滑。”
長期在糧食部門工作的宋程建言,“特殊情況應該特殊面對,建議國家和省級層面出臺臨時收儲政策,把不完善粒指標進一步放寬,緩解因質量不達標造成的賣糧難,否則短時間很難化解農民的賣糧難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