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 00:23:38
在中國市場生產汽車需要資質、生產線、渠道等多方面配合,而對于NEVS而言,目前看重合資伙伴提供的“資源”。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fā)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fā)自北京
據外媒報道,日前,因遭遇資金短缺,剛剛復工數月的瑞典薩博工廠再度停產。消息稱,本次停工的原因是薩博的間接股東青島青博未按照約定匯入資金,國能電動車瑞典公司(以下簡稱NEVS)的資金遇到了問題。NEVS于2012年在瑞典注冊成立,專為收購薩博而設。對此,NEVS董事長兼CEO蔣大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瑞典薩博工廠停產的原因是新的潛在投資者正在對NEVS進行投資調查,需要凍結生產、銷售數據予以配合。
接近NEVS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NEVS正進入新一輪融資,時下正值融資的關鍵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蔣大龍?zhí)帿@悉,目前他正在尋找新的中國合作伙伴。蔣大龍表示,汽車行業(yè)投資較大、研發(fā)周期長的特征,決定了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探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蔣大龍正在接洽的多個投資方,多數是汽車公司,其中不乏中國車企。對于合資伙伴的選擇,蔣大龍認為,最重要的是雙方資源互補。在中國市場生產汽車需要資質、生產線、渠道等多方面配合,對于NEVS而言,目前看重合資伙伴提供的“資源”。
一旦蔣大龍尋找中國合作伙伴的計劃成型,薩博品牌有望以合資身份回歸中國。
薩博復產5個月僅銷售76輛/
2013年底,薩博9-3復產。據悉,到今年5月中旬停工前,薩博在瑞典銷售共計76輛。據NEVS的消息,本次因投資調查的短暫停工預計為期4周,計劃于6月中旬復工。
2012年,眾多中國汽車企業(yè)赴瑞典爭奪薩博剩余資產,最終蔣大龍以行業(yè)外的身份收購成功。
2013年,青島市政府成立青島青博投資有限公司,與國家現(xiàn)代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資NEVS,前者持股22%,后者持股7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按照規(guī)劃,青島青博應出資20億瑞典克朗(約21億元人民幣)投入NEVS。在新的投資伙伴進入之后,NEVS將由政府投資轉向市場操作。
眼下,新的合伙人進入的時間節(jié)點已近。據了解,每年的6月中旬是瑞典納稅期”,在此之前,蔣大龍的“中國合伙人”如果到位,將可以分擔部分稅收壓力。
據當時的《青島日報》報道稱,雙方計劃投資100億元在青島設立整車廠,生產薩博品牌的傳統(tǒng)燃油車及新能源汽車。但是去年8月在青島黃島開發(fā)區(qū)成立的“青島鳳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僅為一家新能源汽車組裝公司。目前這一公司主體建筑尚未完成,此前設定的今年4月完工計劃已經延遲。
“蔣大龍接手之后,薩博最主要的動作是瑞典工廠復工。”汽車分析師田永秋向記者介紹,但是,僅76輛的銷售表現(xiàn)同預期相距甚遠。
不可否認的是,薩博在瑞典仍有超過700名工人,以及設備復產,蔣大龍需支付高額成本。而青島青博方面將承諾的20億克朗也并未完全到位。
資料顯示,國家現(xiàn)代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業(yè)務包括兩部分,一是生物發(fā)電技術業(yè)務,另一部分是以薩博為核心的NEVS。
今年5月,國家現(xiàn)代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將下屬國能電力的57%股權轉讓給國家電網下屬的國網節(jié)能服務有限公司。也就是說,蔣大龍在售出生物發(fā)電的業(yè)務板塊后,當下國家現(xiàn)代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業(yè)務板塊主要是NEVS這一實體。
薩博回歸計劃尚未成型/
今年5月,由于瑞典薩博再次停產,蔣大龍的薩博回歸計劃再次受到關注。
按照NEVS的構想,未來薩博品牌電動車的市場主要在中國。接近NEVS的知情人士向記者介紹,蔣大龍在向負責受理薩博破產案件審理的法官介紹收購情況時,中國城市的霧霾程度,和政府對于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力度,成為影響判決的重要因素。
根據蔣大龍的收購軌跡,2012年9月,通過電動車方案勝出完成對薩博的收購,10月完成這一交易。2012年10月,位于北京房山的電池工廠開始建設。
2012年底,薩博所在的瑞典當地政府與青島市政府相互考察調研,了解薩博在瑞典的情況以及中國建廠規(guī)劃。此后,青島青博投資有限公司成立并以股東身份介入薩博項目。
2013年中期,位于黃島開發(fā)區(qū)的青島鳳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開始組建,8月掛牌。
但是,這一項目的發(fā)展速度并沒有達到預期。按照預期,今年4月,這一新能源公司將投入使用,而目前這一工廠還沒有投產的消息。
“當時蔣大龍與青島市的合作,無疑是看重當地的資源。”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新能源汽車的旗幟下,在青島落地生產工廠、解決生產資質、投產傳統(tǒng)車型,應為蔣大龍此前規(guī)劃。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從工廠到資質,無一得以解決。
有汽車行業(yè)分析人士告訴記者,薩博品牌并沒有生產純電動車的歷史,此前僅展出過薩博93E-POWER純電動概念車,而該車型離量產仍有不小的差距。
有分析認為,蔣大龍從純電動車的角度切入收購,契合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商機。此后,他或將具有純正薩博血統(tǒng)的鳳凰平臺帶回中國市場,啟動傳統(tǒng)車生產。
對此,蔣大龍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規(guī)劃要考慮市場如何發(fā)展。他仍舊看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巨大機遇,期望盡快補充合作伙伴,加快薩博項目在中國市場的推進速度。
蔣大龍希望“結伴”
“找合作伙伴這件事很簡單,企業(yè)發(fā)展到不同階段,需要‘結伴而行’。”蔣大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汽車行業(yè)投資較大,研發(fā)周期長的特征決定了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探索。
對于合資伙伴的選擇,蔣大龍認為,最重要的是雙方資源互補。在中國市場生產汽車需要資質、生產線、渠道等多方面配合,而對于NEVS而言,目前看重合資伙伴提供的“資源”。
盡管蔣大龍堅稱新能源汽車將成為NEVS最重要的方向,但從市場選擇而言,卻不得不向傳統(tǒng)車過渡和妥協(xié)。
“尋找一家成熟的傳統(tǒng)車企業(yè)進行合作,對于NEVS而言是當下急需的。”一位接近蔣大龍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首先,經過一年多時間運作,NEVS的生產資質仍未解決;其次,目前NEVS仍沒有生產線,這是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另外,無論是生產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tǒng)汽車,對于蔣大龍而言,必要的整車生產銷售經驗非常重要。
汽車分析師田永秋告訴記者,資金是NEVS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但是對于擅長投資運作的蔣大龍而言,這方面并不是太大的困難。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保證薩博生產平臺的技術更新,保證未來的研發(fā)、生產。
“畢竟時間不等人,薩博需要盡快步入正軌,最大限度發(fā)揮薩博品牌的影響力和鳳凰平臺的技術儲備。”田永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汽車行業(yè)的新車投放與產品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留給蔣大龍的時間不會太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