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厲以寧談經濟改革:宏觀調控不能替代改革

上海證券報 2013-09-27 10:35:49

9月26日,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作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新一輪的經濟改革》的學術演講,就結構調整、宏觀調控、土地確權、收入分配、城鎮(zhèn)化、國資改革、民企轉型、中等收入陷阱等八個問題展開全面闡述。

另一種觀點是當前要加大投資促使經濟增長,防止滑坡。加大投資想過經濟增長質量嗎?如果再增加幾萬億投資,中國經濟的后遺癥將越來越大,使得中國經濟長期不能擺脫這個陰影。

投資是要增加,但今后應著重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投資增大;二是民營經濟投資力度加大;三是基礎設施環(huán)境工程的投資要加大。這些是為中國經濟增長準備后勁的。

投資固然重要,但應該考慮到中國的大局,當前絕不能夠又來一個幾萬億投資,這樣下去,對中國經濟長遠是沒有好處的。再一次組織增大投資,實際上會使中國經濟卷入到一個貽患無窮的地步。

寧可速度慢一點。最近一段時間能保持在7%-8%的增長就行,不要追求過高的增長率,重在結構調整。

中國的宏觀調控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能夠照搬國外的增長模式。中國是一個雙重轉型的國家。第一種轉型叫發(fā)展轉型,為發(fā)展經濟學所研究的,一個經濟體從農業(yè)社會轉向工業(yè)社會、現(xiàn)代化社會的轉型;中國還有第二個轉型是體制轉型,即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到市場經濟體制。對中國來說,這兩個轉型是重疊一起的,全世界沒有先例。

在中國的雙重轉型中,中國經濟有自身的特點。比如說,現(xiàn)在有觀點認為貨幣流通量要控制,不能太大。這是貨幣學派的一個觀點,是根據國外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而提出來的,但對中國來說,不適應。

在雙重轉型下,原先中國農民被排除在市場經濟以外,跟貨幣經濟接觸很少,但是現(xiàn)在廣大農民都卷入到市場中間。農民吃的糧食,不是自己種的。自己種的賣了,他喜歡吃什么就吃什么,要到市場上買,很多要通過貨幣進行的,但是過去是沒有的。所以,農民卷入到市場經濟中來,貨幣流通量一定要增大。

還有,中國的貨幣流通渠道不是通暢的。流通環(huán)節(jié)太多,加上農民的加入,中國的貨幣流通速度是相對慢的。跟西方國家流通渠道很暢通不一樣,西方的農民卷入市場是100年前就完成的。這對中國的情況來說,貨幣流通量必然比西方經濟學家所計算出的貨幣需求量要大。西方是正常的標準,對中國來說,中國有這樣的因素加入就不能一樣。因此,中國的貨幣流通量應該有新的考慮,要根據中國的國情來考慮。

幾個月前鬧“錢荒”,原因是什么?因為從統(tǒng)計數(shù)據看,M1、M2都是很大的,表示貨幣流通量多。但卻借不到錢,到處在缺錢,鬧“錢荒”,這必須根據中國具體情況解釋。因為中國融資難的問題沒有解決,盡管貨幣流通大,實際生活中的貨幣要求、需求比這個還要大。

因為融資難,在已有貨幣不夠的情況下,每個企業(yè)都另有打算。在企業(yè)當中流行的一句話叫做“現(xiàn)金為王”,每個企業(yè)都要保留一部分現(xiàn)金在手上,現(xiàn)金就全流到超正常儲備中去了,準備不時之需。造成了一方面M1、M2數(shù)量很大,另一方面感覺經濟生活中現(xiàn)金是不足的。這就是中國的情況,若不根據中國的情況來判斷、制定政策,就一定會出亂。這個問題表明我們的宏觀調控需要跟市場化結合在一起。

宏觀調控絕不是萬能的,更不是能夠替代改革的。有人經常說,核心在政府調節(jié)和市場調節(jié)之間的關系,就有了種種說法,有的說法是“小政府、大市場”,這個說法有道理,但是不準確。“小政府”意味著政府工作人員少更好,政府管理事情少更好,但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用大小來衡量,不是一個范圍的問題。

還有一個說法是“強政府、強市場”,中國將來是“雙強”體制。這個說法也不準。“強市場”就是市場發(fā)揮作用,“強政府”意思是好像政府一定處處管到,這也不一定對。比如家用電器,政府不管它,它就起來了。管得越多,產能過剩越過。

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有效的政府、有效的市場”。政府不在于大小,因為它不是一個人員多少的問題,也不是管轄范圍多大的問題,主要是政府做政府應該做的事,效率要高。市場也不是萬能的,市場還有很多地方是管不到的。有效的政府加上有效的市場,這就是中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兩者都要講效率,都要有效,政府做政府該做的事情,市場做市場可以做的事情,這樣就行了。

三、土地確權:學習林權改革

土地確權是當前改革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現(xiàn)在全國大概有50個縣正在試點,實際上數(shù)量可能還要更多,中國準備在幾年之內陸續(xù)推廣。

為什么土地確權這么重要?必須從中國經濟的非均衡談起。非均衡分兩類:第一類是市場不完善條件下的非均衡,西方國家的非均衡屬于這一類;中國的非均衡屬于第二類非均衡,即市場不完善再加上缺乏市場主體的非均衡。

在計劃經濟時代,沒有市場主體。企業(yè)不是真正的企業(yè),沒生產主體,產權是不明確的。所以中國的改革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產權改革,讓產權明確,讓產權界定,讓國有企業(yè)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中國的改革不能從放開價格著手,因為價格不是改革的突破口,而是最終的成果。改革好了,最后的價格一定根據市場規(guī)律而制定的。中國搞股份制改革,就是讓國有企業(yè)首先成為產權明確的市場主體,最好的辦法是股份制。

中國的計劃經濟兩大支柱,第一個支柱是國有企業(yè)體制,第二個支柱是城鄉(xiāng)二元體制,或者叫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兩者支撐了計劃經濟。前30年的改革著重在國有企業(yè)體制改革,把大多數(shù)的國有企業(yè),變成了股份制企業(yè),變成了上市公司,這個任務進行得比較順利。但是城鄉(xiāng)二元體制改革一直沒動,這就是中國的現(xiàn)狀。

中國產權改革繼續(xù)進行,農村也要進行產權改革。農村的集體所有制是空的,是虛的,集體所有制講起來挺好,實際上包括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在計劃體制下,沒有多少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是真正屬于集體的,而是由干部掌握、操作,跟廣大農民沒關系,直到“文革”以后取消人民公社,才出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集體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