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5 00:58:59
分眾傳媒私有化,這并不奇怪,中概股在美國市場打了個大大的折價,做空公司幾近瘋狂,好壞不分,玉石俱焚,優(yōu)質公司憤而退市尋找家園就是必然之選。
每經評論員 葉檀
8月13日晚,分眾傳媒發(fā)布公告,擬以每股美國存托股27.00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
這并不奇怪,中概股在美國市場打了個大大的折價,做空公司幾近瘋狂,好壞不分,玉石俱焚,優(yōu)質公司憤而退市尋找家園就是必然之選。
一開始是做空公司大獲全勝,現(xiàn)在則是做空者與上市公司兩派俱傷。做空者獲得了極大的收益,但現(xiàn)在事情已經發(fā)生了異變,盛大網絡和阿里巴巴分別在美國、香港溢價退市,說明中國某些贏利有保障的大企業(yè)抱定了一個宗旨——不玩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美國市場失去了優(yōu)質的中國上市公司,而中國公司失去了重要的資源集聚渠道。
今年以來,成功登陸美國的中國企業(yè)只有唯品會。從去年7月至今,只有2家成功闖關。諸如迅雷、拉手網、窩窩團、神州租車和盛大文學等先后提交公開募股(IPO)申請的企業(yè),前途渺茫,神州租車主動停止。這很難說是個錯誤,多數(shù)團購網站此后的表現(xiàn)說明,他們經不起哪怕幾個月時間的考驗。
這出悲劇源于兩地市場信息、監(jiān)管體系、投資者文化的斷裂,兩地市場短路,不能互接。
一些造假的借殼上市公司可恥地充當了子彈,這些造假上市、治理結構問題成堆的公司弱不禁風,一打一個準。自2006年起,萊福特共對21家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發(fā)動襲擊,有16家股價跌幅超過80%,東南融通、中國高速頻道等7家中概股都是在其攻擊下最終退出美國資本市場。這導致美國市場投資者對中國企業(yè)普遍懷疑,折價在所難免。而做空者發(fā)起戰(zhàn)爭,出動財務偵緝隊、雇傭熟悉中國市場情況的人士甚至原先幫助中國企業(yè)上市的人士,進行一對一打擊。這是一條龐大的利益鏈條,有曾經幫助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的機構告知,原本背后閃動著大規(guī)模對沖基金的影子。境內境外,串成了完整的信息與利益鏈條。
中國轉型期的境外上市公司的特殊處理手法,讓做空者有機可乘。如為了擺脫國外機構對境內公司的控股權困境,建立的VIE機構,從新浪上市起一直運用嫻熟、風平浪靜,不料這兩年風波迭起。先是2011年年中,支付寶改變VIE模式,打破了市場運行已久的規(guī)則,引發(fā)一片嘩然。今年7月,新東方因為VIE被做空,股價腰斬。
更可怕的是,沒有任何力量可以約束攪局者,而境內公司的造假之風沒有因此收斂。
去年年底,面對渾水的做空報告,分眾江南春曾發(fā)誓要通過法律途徑捍衛(wèi)自身權益,而現(xiàn)在的方案卻是私有化,也許這些“人精們”已經意識到,在美國市場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成本高而收效低,無法以一己之力挽救中概股的頹勢。
目前中美監(jiān)管對峙,陷入僵局,監(jiān)管互不溝通,讓造假者與做空者橫行一時。
去年11月,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中國的審計公司可能被禁止審查在美上市公司的賬目,原因是中美兩國陷入監(jiān)管對峙。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jiān)督委員會(PCAOB)目前批準110家內地和香港的審計公司從事在美上市公司的審計業(yè)務,期望有朝一日能夠與中國有關部門聯(lián)合對這些審計公司進行審查。在PCAOB注冊的中國審計公司包括四大審計機構——普華永道 (PwC)、德勒(Deloitte)、安永(Ernst&Young)和畢馬威(KPMG)的中國子公司,以及更專注于中國國內的審計公司和主要審計監(jiān)管機構。該委員會主席詹姆斯·多蒂(JamesDoty)表示,如果中國繼續(xù)阻止該委員會審查中國審計公司的工作,美國最終會采取行動,暗指有必要大規(guī)模排斥中國審計公司。
中國有關部門使用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被國內一些人抨擊為“賣國”,此后出臺一系列新規(guī)以求審計方面的獨立。今年5月,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發(fā)布的 《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本土化轉制方案》,指出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在合作到期日之后或自愿在合作到期日之前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組織形式,“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最大特點是合伙人將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成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首席合伙人,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具有中國國籍以及具備中國注冊會計師執(zhí)業(yè)資格(CICPA)。從此,審計幾乎成為中國會計師們的天下。
奪回利權是好事,平等的開放也是必要的。國外審計師審計中國企業(yè),而中國企業(yè)也有權審計國外企業(yè),就是對等的開放。可惜,中國國際板因為“賣國”陰影束之高閣,而國內審計機構爭取國外業(yè)務,談何容易。中國企業(yè)在美國股票市場之路恐怕舉步維艱,而國外企業(yè)想到中國市場也是一籌莫展。
江南春們,除了要對付做空機構外,還得對付兩地的非理性恐慌,以及兩個市場的深度隔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