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1-04-19 17:09:36
"這不存在一個絕對的界限問題,它都是取決于條件,在什么條件下,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用到多少,條件如果變化,最后的結論就是調整的力度和空間也會變化。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反過來就要看條件了,國際經驗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尺度,中國要注意過去終究這么多年,我們有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因素,我們有經濟增長方式,我們也在危機期間使用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擴張性的做法,叫做一攬子經濟刺激經濟政策,過多的流動性到底多多少?你覺得過多了,所以你才需要吸收回來,這一點不一樣。"
以上是周小川4月16日在博鰲論壇上的發(fā)言。而在第二天,央行就宣布,自4月21日起上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于是周大行長的"無上限"理論再次被無數次引述。
"無上限"的真實含義是什么?這一觀點和之前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張曉慧論文的觀點是否矛盾?
先引述一下上周四在央行3月份金融數據出爐的當天我的評報:
在今天(4月14日)公布的一系列金融數據里面,個人最關心的其實是外匯占款數據。這個數據在連續(xù)多月停留在2000多億規(guī)模之后,本月突然升至4000億以上。從原因來說,可能是因為央行連續(xù)加息及近期人民幣升值加速,從影響來說,央行的資金回籠壓力急劇放大,依靠公開市場很難實現(xiàn)流動性對沖功能。基于以上兩點,央行接下來可能會再度頻繁動用存款準備金率工具。至于加息,如果能夠大致確認外匯占款驟增的確與加息有關的話,那么接下來央行對于這一工具的動用可能會非常謹慎,市場關于加息的相關預期可能落空。
雖然我預期存準率會被頻繁動用,但實在來說,央行在這一決策上更多是一種無可奈何。因為熱錢流入的壓力突增,再繼續(xù)動用利率工具,無異于火上澆油,且最終導致的結果可能與收緊貨幣供應的初衷南轅北轍--即對實體經濟的貨幣供應因為加息的原因被收緊了,但停留在資產市場等虛擬經濟的貨幣卻因為熱錢的流入而急劇上升。用"外匯占款-FDI-貿易順差"的公式簡單測算,一季度非貿易、非FDI項下無法解釋的資金流入就達到千億美元規(guī)模,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屬于"熱錢",當然不會流入實體經濟,更多是沖著匯差和息差來的。
之所以說存準率無上限是周大行長的無奈之語,而在存準率已站上歷史高位后仍不得不頻繁上調,因為我個人仍然贊同張曉慧論文里的觀點:存準率理論上無上限(甚至可以達到100%),但實際上存在一個最優(yōu)值。依據張曉慧的數量模型進行大致估算,當前的存準率最優(yōu)邊界應該低于論文取樣時(2007年)的23%(詳細原因,即當前利率環(huán)境和2007年的對比,之前的學習體會已經敘述,不再贅言)。
同樣基于對張曉慧論文的學習,在目前加息工具可能慎用(加息可以提高存準率的最優(yōu)邊際),央行又不得不一再上調存準率得情況下,那就只能是一個結果:整個銀行體系運行效率的降低,業(yè)績下降,進而也可能喪失一定的資源配置功能,并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向江林)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