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視界 2024-12-19 11:49:33
近日,“員工已讀不回 負責人凌晨爆粗口”沖上熱搜。涉事負責人凌晨2點放出狠話:“以后我在群里發(fā)通知,不回復的一律按照曠工處理。”而在不久前,某知名母嬰品牌CEO因對員工周末不積極響應工作而不滿、憤然退群的消息,也讓網友直呼:請歸還打工人的“離線休息權”。管理者如此理直氣壯,把下班空間變成平行世界的另一個職場。其實,齊刷刷的不回復,不正是用震耳欲聾的沉默表達了態(tài)度嗎?
有網友留言,小學四年級的家長會,黑板上寫滿了孩子們的心里話:希望爸爸媽媽早點回家,回家也別看手機。
孩子們熱烈渴求的背后,是成年人沒有邊界的工作時間。
那么,為什么要加的班越來越多呢?
當“卷”成為習慣,形式主義“表演”就自帶光環(huán)。老板說“簡單匯報一下”,但隔壁同事已PPT生花;你清晨七點半準備會議,發(fā)現早有人在群里匯報工作;盡管你覺得某些工作無意義,但有人在忙“屎上雕花”——“卷”就像本身語意一樣,裹挾著職場人不斷負重奔跑、隨時競爭,好像不卷緊一點,就會因不夠優(yōu)秀而被離心力拋出。
邊界感缺失,焦慮感在線。技術讓生活更便利,也讓加班更容易,工作和生活的邊界被一個個工作軟件或者APP侵蝕,隨時陷入“掉隊”焦慮。一方面,是不回復就當曠工處理的“豪言”;另一方面,把“秒復”當作敬業(yè)的體現,作為“事事有回應”的單一解讀。
用姿態(tài),彌補能力不足。業(yè)績一旦沒那么漂亮,有的公司就開始以“加班排行榜”為抓手,拉通加班模式,對齊加班顆粒度,口口相傳要求員工周六常態(tài)上班。簡單粗暴無意義的加班成為無能管理的救命稻草。
用加班時間換取穩(wěn)定的收入、緩解工作的焦慮……真的只能這樣嗎?也許,大多數人可以找到比這更優(yōu)的選擇。
早前傳出的2024互聯(lián)網企業(yè)加班排行榜上,位列首位的:每周平均工作時間63.8小時,一周上六天班,一天工作近11個小時(這還只是平均數)!996“福報”套餐終于被全民討伐,傳說中的wlb(work life balance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成了“社畜”心中的白月光。
真的是無路可退嗎?
個體突圍,從改變認知開始。有人將加班與“價值感”畫等號,給“準時下班”戴上羞恥感的枷鎖,甚至老板拋出“能人總在辦公室”的雞湯也一口炫一碗。其實,個人的價值,不應該只有一種衡量標準,工作之外的愛好和情感鏈接,是我們生而為人更和煦燦爛的意義感。
區(qū)分“高效”和“忙碌”,建立強大的自我邊界和課題分離。奮斗應該是讓人愉悅的多巴胺,“活兒好”,更要活好。
企業(yè)向善,聚焦業(yè)務才是正經事。沒有一個企業(yè)是容易的,既然不容易,何不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賦能上,而不是把所有會議安排在下班后,人工營造“燈火通明的拼搏感”。當一個企業(yè)逐漸減少無意義的層層匯報和耗費心力的“向上管理”,減少會議“表演”,而更看重結果導向,把工作時長真正用在“刀刃”上,才能聚攏人心、更聚焦業(yè)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一直守護著勞動者的權益,白紙黑字地寫著: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如果用人單位因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xié)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但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
所以,無效加班除了不得人心,更有法律風險。
加班并不是原罪。遇到緊急且重要的事,適當延長工作時間來處理,是大部分有責任感的職場人職業(yè)化的表現,但“內卷式加班”“表演式加班”“炫耀式加班”則是對信任感的踐踏、對能力的否定和對生活的不負責任。我們需要一個可以準時關燈的職場,更期待一個“拼搏”與“生活”能夠各得其所的時代。
職業(yè)規(guī)劃之外,還有生活。有網友說,自己9歲的孩子希望“長大之后成為游戲博主”,因為“看起來”可以在家上班,有很多時間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這個“職業(yè)規(guī)劃”的背后,正是隱藏著“希望爸爸媽媽早點回家”的深切渴求。
健康的工作也托舉著明天的希望。確實,“早點回家”是清晨家人的祝福,希望這四個字,能在傍晚成為真實的諾言,溫暖在學校辛苦學習了一天的孩子和在職場辛苦打拼的我們,也照亮未來家庭生活的美好想象。
愿你見過凌晨的月亮,也看到傍晚的夕陽。
本期話題
你所在單位加班頻繁嗎?對于加班,你怎么看?評論區(qū)聊聊~
撰文/葉無遠 編輯/ 梁慶 責編/謝夢 審核/姜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