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4-11-15 18:28:39
在四川省級臨江新區(qū)南充市西充縣片區(qū)的多扶產(chǎn)業(yè)園,有一群特別的工人,他們在“無聲世界”里,學本領、練技術。這里,就是他們的“夢工廠”。
11月14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鑫泰欣服裝廠,這里的生產(chǎn)線上,機器飛速運轉(zhuǎn),工人們在流水線上趕制訂單。
“來這里一個多月,大家對我很好,在這里我很開心。”按下這段文字,19歲的李晶鳳抬起頭,對不遠處的工友們,露出大大的笑容。
入職剛滿一個月的她,在技術組長的傾囊相授下,她已逐漸掌握了相對專業(yè)的縫紉技術。
19歲的李晶鳳
有信心做得更快更好
14日下午3點,南充市西充縣多扶工業(yè)園鑫泰欣服裝廠,一片忙碌。4條生產(chǎn)線火力全開,智慧屏上記錄著目標產(chǎn)量和訂單交付倒計時。
D組倒數(shù)第二排工位上,穿著黑色衛(wèi)衣的李晶鳳,戴著眼鏡,扎著小馬尾,坐在縫紉機前。走線、縫制等系列操作,不到一會兒工夫,身邊就摞起一沓紅色的成品。
19歲的李晶鳳,是“無聲工位”上的新人。(攝影:謝杰)
“她現(xiàn)在做的是接袖口貼,不難,但是對速度要求高。”鑫泰欣服裝廠負責人左朝全介紹,李晶鳳是一名聾啞女孩,10月14日來到公司入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已經(jīng)能很好完成工作任務。”
“聽不見這些機器聲音,我可以靠手、靠眼睛、靠感覺。”李晶鳳在記事本上介紹道。
采訪中,記者用手機輸入文字和李晶鳳交流。李晶鳳表示,目前正在做的是第28工序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做了60多件,“有信心以后會做得更快更好”。
封面新聞記者(右)在工廠通過手寫對話,采訪李晶鳳。
“雖然不能直接對話,但有支援的手語老師,大家還能用手機打字或者寫字。你看,她工位旁就放著紙和筆。”左朝全說,李晶鳳活潑愛笑,大家都很喜歡她。
“無聲工位”上
有位47歲的“產(chǎn)能標兵”
這樣“無聲工位”,在鑫泰欣服裝廠不只1個。
23歲的小龍,在D組;19歲的小志,在C組;19歲的小詩,在B組。還有來自廣安岳池的小石……
鑫泰欣服裝廠里,技術能手正在指導“特殊工友”小石做定位操作。(攝影:謝杰)
他們,年齡都不大,有男有女,都是聾啞人,也是流水線上的一名普通工人。在服裝廠嘈雜的工作環(huán)境中,他們沒有語言交流;但抬起頭,臉上有笑容,眼里散發(fā)著青年人充滿希望的光芒。
和這些年輕工友不同,今年47歲的汪素梅,是另一種勞動模樣。
聽不見、說不出的汪素梅,不識字。在鑫泰欣服裝廠做了六七年,勤快愛學能吃苦,現(xiàn)在是服裝廠的“產(chǎn)能標兵”。
汪素梅安靜地在工位上,手里的活又快又好。(攝影:謝杰)
10月她的實發(fā)工資4800多元。據(jù)身邊工友透露,全勤的月度里,她還能拿得更高,7月份曾拿到過5700多元。
指尖飛速操作,安靜的工位、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流水線上,她的收入,也支撐著自己的小家越過越好。
“汪素梅、李晶鳳這樣的‘特殊工友’,剛開始溝通肯定是最大的難題。”左朝全以常見的套里布定位工序舉了個例子。里布怎么套快速整齊,定位如何打一目了然,交給下一個工位程序怎么遞交對方能拿到就開工……這些都要靠老師傅教,大家也很愿意教。
左朝全介紹,現(xiàn)在工廠150多人,大家都很習慣這樣一群特別的“工友”。“連食堂師傅都會幾個簡單的手語,更多時候,笑容就是最好的溝通。”
背后:校企合作奏響就業(yè)新篇章
這些“無聲工位”背后,是怎樣的故事?
四川鑫泰欣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左朝全,是當?shù)胤掂l(xiāng)下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帶頭人。2019年回到老家西充做服裝產(chǎn)業(yè),業(yè)務量大,便將一些縫紐扣、剪線毛的活,分給附近貧困家庭或?qū)W生。
“當時接觸過我們外派活的一位鄧洋老師,后來去了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給學生娃找實習基地時,就聯(lián)系我,希望把學生們送來實習鍛煉。”
左朝全毫不猶豫接收了這些特殊的學生。2019年開始,6年來,每年都有一批特教校的聾啞學生來實習。有些實習后,留在了廠里,成為正式工。
“這些工友,我們都是按照社會招聘待遇一樣,哪怕前三個月學徒期,每個月也有2200元的保底工資。”左朝全介紹,這些特殊工友在廠里,生活上受照顧,但工作標準并不降低,只要勤奮肯學,就能練技術,掙工資。
“鑫泰欣服裝廠里那幾個年輕工人,都是服裝設計和工藝專業(yè)的聾啞學生。”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鄧洋介紹,每年實習季,學校都會聯(lián)系校企合作單位,給學生提供實習就業(yè)崗位。
為了讓學生更好適應,會手語的老師們還會全程跟崗,當翻譯、當教練。“最近幾年,每年都有10多名學生,畢業(yè)后,在四川成都、南充,廣東深圳等地進服裝企業(yè),企業(yè)也很愿意接受他們。”
“從我們回訪來看,他們在無聲的世界里,默默工作,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鄧洋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