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21 10:16:31
施賀德認為,下一次大流行病一定會到來。我們應該構建一個使世界變得更加強大的系統(tǒng),通過各國建立的健康系統(tǒng)來增強每個國家的實力。與此同時,國家之間的合作也至關重要,這樣才能確保信息快速交流、盡早阻止流行病,這很關鍵。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7月16日至18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在京舉行。本次大會以“健康無處不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2030時代”為主題,設置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現(xiàn)全民健康”和“創(chuàng)新促進健康”三大板塊議題。
在“健康城市市長論壇”后,德國外交部全球健康大使、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前辦公廳主任施賀德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
他表示,在論壇上聽到許多讓市民的生活更健康、讓城市更加健康的案例,聽到這些城市如何降低污染、變得干凈。這些地方還修建了很多公園,人們可以在其中散步或者鍛煉身體。
談及目前中國醫(yī)療健康產業(yè)發(fā)展比較快的領域,施賀德提到,中國在很多藥品的生產領域已經走在前面。另外,中國在數(shù)字健康領域的發(fā)展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領先的。
“我們看到在中國的一些偏遠地區(qū),高水平的醫(yī)生很少,但是通過數(shù)字健康技術,利用攝像頭,當?shù)鼗鶎俞t(yī)生就可以問診并開藥。”他說,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也讓許多國家獲益。
NBD:您認為當前人類面臨哪些全球性的健康挑戰(zhàn)?
施賀德:這個問題非常重要。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健康挑戰(zhàn)之一是人口老齡化,社會正在快速變老。這意味著有更多的老年人,相比之下年輕人更少。這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的壽命越來越長,二是出生率降低,年輕人相對更少了。因此,社會從根本上發(fā)生了變化。
現(xiàn)在有預測顯示,預計到2050年,人類大約有一半的人口將依賴年輕人來照顧。這意味著每一個老年人都需要至少兩個處于勞動年齡的年輕人來照顧。這表明我們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系統(tǒng)來照顧老年人,確保他們有一個健康的生活,并確保他們不會因無法出門且無人探望而感到孤獨。
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必須提前做計劃的地方,我們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建造城市。必須以使所有人都能輕松進出的方式建造房屋,周圍要有他們可以吃飯的餐館,因為許多老年人沒有辦法在家里做飯,要有他們可以得到醫(yī)療護理的衛(wèi)生站,至少附近能解決他們需要處理的大部分事情,我們還需要確保老年人有安全的空間可以行走和生活。因此,這些都是世界各地要進行的重大改變,并且需要技術,要建立這樣一個體系要很長時間,然后才能為所有人所用。
NBD:在推動全球健康治理體系變革的過程中,您如何看待多邊主義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如何加強各國的信任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健康挑戰(zhàn)?
施賀德:國際合作在衛(wèi)生領域至關重要,不僅為了抗擊大流行病,還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人們能夠健康生活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食物,生病時都能有藥物治療,世界各地的兒童都能接種疫苗。除非我們分享這些信息、藥物和物資,否則總會有人受苦,這對每個人都是不利的。
現(xiàn)在,在大流行病方面,尤其需要我們一致行動。各種病原體都可以引起大流行病,它們不會在邊境停止,也不會在城市之間停止,它們會迅速傳播,蔓延到世界各地。除非我們在早期就收集正確的信息,將其與不同國家分享并從中學習,然后建立起防護體系,這樣它們才會消失。
NBD:您認為下一次大流行病一定會到來嗎?在未來,我們能否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等技術來遏制大流行?。?/p>
施賀德:毋庸置疑,下一次大流行病一定會到來。我們應該構建一個使世界變得更加強大的系統(tǒng),通過各國建立的健康系統(tǒng)來增強每個國家的實力。與此同時,國家之間的合作也至關重要,這樣才能確保信息快速交流、盡早阻止流行病,這很關鍵。我們越早阻止流行病,就越容易擺脫它,繼續(xù)正常生活。
NBD:面向2030年及未來,您認為全球健康領域最需要關注的新議題是什么?您又有哪些前瞻性的建議或愿景想與我們分享?
施賀德:我認為一是要為大流行病做好準備。二是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為老年人的特定需求做好準備。
第三個已經開始了,并且這一趨勢發(fā)展非???,就是非傳染性疾病的流行。這主要是因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吃的食物不健康,缺乏鍛煉,吸煙、喝酒,這些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導致癌癥病例大幅增加,我們必須要應對。
要解決非傳染性疾病問題有兩種方法可以考慮:一是必須確保人們過上更健康的生活,這意味著健康的飲食、足夠的運動,以及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人提供良好的醫(yī)療服務。這要盡早開始。
二是創(chuàng)新,我們需要全球合作,以確保有新的藥物。特別是在癌癥領域,那里有很多有趣的創(chuàng)新模式,但需要將這些知識整合在一起,并在臨床試驗中加速,以確保這些藥物被開發(fā)到可以每月、每年提供給人們的程度。我們行動越快,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9211898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