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4-06-02 10:04:31
川觀新聞記者 付真卿 徐浩煊 視頻 朱文博 李志強 楊樹 剪輯 郭雨荷
“我覺得習爺爺?shù)幕匦?,就是一份最珍貴的(兒童節(jié))禮物。”
5月30日下午,面對鏡頭,南充市嘉陵區(qū)之江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唐海鈴眨了眨眼睛,暢想著即將到來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
對于唐海鈴和她的同學們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非一般的兒童節(jié)。
之江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唐海鈴(第三排中)和同學們
之江小學是20年前浙江對口幫扶援建而成,“之江小學”因此得名。2004年5月17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親自來到南充,為學校新校址培土奠基。從2005年開始,學校將每年的5月17日定為“感恩節(jié)”,二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感恩教育、代代傳遞。
今年,學校又發(fā)出了“給你最想感謝或感恩的人寫一封信”的倡議。作為班長的唐海鈴,和同學商量后,萌生了要給習近平爺爺寫一封信的想法。
“媽媽,我不知道怎么開頭。”剛開始動筆時,唐海鈴有些迷茫,向同樣在之江小學當老師的媽媽請教。“把你這幾年在學??吹健W到的東西,把你想說的話寫在信里面就可以。”媽媽回答。
雖然沒有經(jīng)歷20年前“半山腰辦學,禮堂隔成教室”的艱難時期,2019年入學的唐海鈴經(jīng)歷了學校最近一次的改擴建工程。黑板、課桌椅煥然一新,活動場所、設(shè)施設(shè)備也更加豐富。來自浙江的援助從未中斷,從浙江臨海遠道而來的支教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新鮮的知識與故事。學校的感恩教育從未中斷,上好感恩課,過好感恩日、寫好感恩信,做好感恩事……讓感恩的種子在每個孩子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想到這里,唐海鈴不再迷茫,一筆一劃地寫下:“敬愛的習爺爺,您好!我是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qū)之江小學的一名學生。您還記得我們學校嗎?”
寫完第一稿,唐海鈴把信給媽媽看,“其實我覺得已經(jīng)寫得很好了,只是有一些語句不通順的地方。”母女倆共同修改后,把信交到班主任手中。
在班主任的指導(dǎo)下,唐海鈴和同學們一起把信又做了一次完善,最終完成了這封800余字的感恩信。
“習爺爺,我們學校的活動可豐富啦!有音樂、陶藝、國學、書法、象棋、羽毛球、兵乓球、舞蹈……”唐海鈴在信中向習爺爺介紹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這也是同學們最想要分享的部分。為了讓習爺爺能更直觀地看到學?,F(xiàn)在的樣子,同學們還在信紙上畫上了學校大門。
當這封信最終寄出去后,唐海鈴和同學們無數(shù)次盼望和暢想收到習爺爺回信時的樣子。“我想我一定會蹦起來,蹦得好高。”
在又一個“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她和同學們的愿望真的實現(xiàn)了。
來源:川觀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guān)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