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9 13:17:31
每經記者 黃辛旭 每經編輯 孫磊
“自去年以來,(我們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確面臨不小的壓力。我們認為,2024年這種壓力可能還會持續(xù),但我們對中國車市始終充滿信心。”4月25日,保時捷全球執(zhí)行董事會成員、負責銷售與市場的馮佩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談到了對當下車市競爭的看法。
圖片來源:企業(yè)供圖
正如他所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豪華車已經不再像幾年前有著亮眼的增速。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豪華細分市場的銷量約為65.6萬輛,同比增長1%。
推出豪華電動產品已經是拓展中國市場繞不開的選項。根據乘聯會數據,3月,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3.6%。同時,在豪華電動領域,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加速布局高端電動車,搶占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
作為一家超豪華汽車制造商,保時捷在電動化領域的轉型速度是相對迅速的。在本屆北京車展之上,保時捷全新純電動Macan正式上市,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新款Taycan 4也首次公開亮相。但在市場競爭中,保時捷該如何在電動化中保持品牌特性,又該如何實現其2030年純電車型銷售占比80%的電動化目標?對于這些問題,馮佩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給出了解答。
聚焦更高端的豪華純電市場
NBD:全新純電動Macan是保時捷重要的戰(zhàn)略產品,保時捷對全新純電動Macan的市場表現有何期待?
馮佩德:目前,因為中國的新能源車型更多還是聚焦在較低的價格水平,更高價格的細分市場還有待開拓,這也是我們致力于做的事情。而通過全新純電動Macan,我們開辟了一個定位更高端的豪華純電動SUV細分市場。
但我們沒有設定全新純電動Macan具體的銷量目標數據。我也想重申,保時捷品牌致力于“以價值為導向”的增長,我們遵循質大于量的原則,而不是一味追求銷量數字。不過,這款新車型在其他市場的反饋良好,比如在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地已經累積了不錯的訂單量,這讓我們對它的市場定位和表現充滿信心,我們相信,它會受到中國市場的青睞。
圖片來源:企業(yè)供圖
NBD: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智能化方面是否有更屬地化的合作計劃?在保時捷電動化推進的過程中,保時捷在中國的研發(fā)分支及合作伙伴和供應商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馮佩德: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對品牌來說至關重要。但保時捷本身沒有本地化生產的規(guī)劃,所以這方面沒有相關合作。我們的合作伙伴關系更多還是聚焦在研發(fā)創(chuàng)新上,比如,我們在和阿里巴巴、騰訊和華為等中國本土的一些頭部科技企業(yè)進行合作,來開發(fā)數字化解決方案和服務等。
保時捷在中國的研發(fā)分支也是屬地化的配置,團隊由中國和德國的專家共同組建而成。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展本土合作,同時也和大眾汽車集團保持高度協同,帶來更多創(chuàng)新研發(fā)成果。
NBD:電動時代的豪華和燃油車時代有什么不同?在保時捷眼中,構成豪華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馮佩德:我想用一個詞來定義豪華,那就是“信譽度”,即言行一致。因為建立一個可靠的豪華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時間的沉淀和打磨。
我非常尊敬中國的新勢力品牌,這些新勢力品牌從零開始,敢想敢為,當然因為沒有過去傳統(tǒng)的束縛,他們擁有很大的自由度,所以創(chuàng)新步伐會更快一些。
我們不會作直接的比較,但保時捷作為有著超過75年歷史傳承的跑車品牌,我們自信,我們擁有這樣的信譽度,能夠把自己的價值作為品牌優(yōu)勢從內燃機時代帶入電氣化時代。
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NBD:電動車時代很多車企都標榜自己要向保時捷學習,保時捷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馮佩德:我們看到了這種情況,這證明的確有很多品牌受到了保時捷的啟發(fā),把我們作為參照和標桿,這其實是一種褒獎和贊美。
我們歡迎競爭,良性的競爭會為市場注入活力和動能。所以我們不會特別采取什么應對舉措,我們的重點仍然是做好自己,并且以最好的方式去實現。
NBD:中國的車市在不斷地卷價格、卷營銷、卷流量、卷成本,保時捷有時也會被卷入其中。保時捷在營銷方面有什么特別的規(guī)劃,如何吸引流量并形成轉換?
馮佩德:奢華不是一次性購入一款產品,而是購買品牌和它所帶來的體驗。比如,保時捷社群就為同樣熱愛跑車文化的車主、愛好者們提供彼此分享交流的機會。用戶買的不僅是保時捷產品,也是對社群的歸屬感。我們也會更多與社交媒體上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合作,通過他們觸及更廣泛的年輕群體。
NBD:對保時捷接下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與發(fā)展有何期待?
馮佩德:我們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今年是保時捷史上產品攻勢最強之年,共有四款車型發(fā)布,大家將看到保時捷史上最年輕的車型陣容。在電氣化方面,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推進自身戰(zhàn)略。強大的產品攻勢也將為保時捷未來幾年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中國市場有發(fā)展?jié)摿蛣?chuàng)新土壤,所以我們對于中國市場始終充滿信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