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跨越科技成果轉化“死亡谷”是場接力賽,“哪一棒都扔不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4 22:30:10

每經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文多    

Iglazqxkjr1706106120082.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如果把當今的科學技術比作一棵大樹,那么材料科學可能就是樹干。從電子元器件的普及,到動力電池產業(yè)的崛起,再到空間站能夠立于星海,可以說,如果沒有關鍵材料的突破,那么制造業(yè)的轉型升級也就無從談起。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科研成果的產業(yè)化并非坦途。

“這個過程中九死一生,一百個(科研樣品轉化的商品)中能不能存活一到兩個?幾率非常低。”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北京大學原校長王恩哥做客央視財經《對話》欄目時坦言。

目前,國內仍然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科學研究與產業(yè)脫節(jié)問題。如何讓科研成果被市場接受?如何讓實驗室樣品變成商品?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試圖在其中找到一種規(guī)律,以此在從科技成果向產業(yè)化轉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鐵索橋。

從樣品到商品究竟有多難?

對于從科研成果到商品的難,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黃學杰舉了個例子:多年前,一家知名公司講過材料研究的艱難,1000個建議里面會有100個進行課題研究,但認真篩選后,這100個課題里面只有不到30個能夠走到中試階段,3個能進入大規(guī)模生產,最終只有一個在市場和規(guī)模等方面能有好的表現。

黃學杰表示,從實驗室做出來的材料,可能某一個性能特別好。但接著就會發(fā)現,這種材料有其他的問題,例如材料的導電性很好,但非常脆或者非常貴,還有可能毒性比較強,導致在工業(yè)上沒法做下去。

在科學到產業(yè)轉化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松山湖模式”推出了“創(chuàng)新樣板工廠”板塊。據松湖之材育成中心總經理、松山湖能源材料與器件創(chuàng)新工場秘書長徐堅介紹,這一創(chuàng)舉允許項目團隊在研發(fā)期間成立產業(yè)化公司,提前去接受市場的信息和基金、機構的信息。

據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官網,截至2023年3月底,實驗室分批從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術企業(yè)引進了33個項目,項目團隊發(fā)起成立產業(yè)化公司42家,融資4.98億元,銷售訂單4.22億元,申請國內外專利684件,已授權289件。

另據介紹,“松山湖模式”也在打造創(chuàng)新生態(tài)。例如,基于第三代高端型電池,把行業(yè)上下游的企業(yè)“請進來”,去做集體的概念驗證和一些共性技術的測試,再分別尋找機會。

“不僅僅是有做電池的企業(yè),有做配套材料的企業(yè),有做裝備的企業(yè),他們一起來對這個新材料的應用進行全面的評測。”黃學杰表示。

“做到這個程度還不夠,我們一部分的企業(yè)干脆就把它的研發(fā)機構搬到實驗室的周邊,包括我們的實驗條件、我們的研發(fā)隊伍,全面開放。跟大行業(yè)里面的骨干企業(yè)合作起來,這才能夠融入進去。”黃學杰介紹說。

跨越“死亡谷”的“鐵鏈子”很多都是靠軟實力

黃學杰也曾下海創(chuàng)業(yè),還親身跑過銷售,他卻又在企業(yè)走上正軌之時默默回到科學界。黃學杰認為,在科技成果走向轉化的階段,科學家必須全身心地參與,但是走過“從1到10”的過程、進入規(guī)模量產后,也要舍得上岸,“再往前走做新一代的電池材料”。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在提示科研工作者要轉變思維。

王恩哥說:“我們也經常碰到一種情況,就是科學家往往很理想,比如說希望做一個事情,方方面面都達到極致。實際上他就忘記了市場,市場大概有些情況并不是說(要)達到極致。有的科學家還希望做得大而全,忘記了自己(也可以)做一些精尖、小而精的事情。”

那么,能否跨越“死亡谷”是否主要靠科學解決?

在王恩哥看來,這條“鐵鏈子”很多都是軟實力,比如基金、政策、老百姓的習慣等等。“并不是你在實驗室把科學技術做到頂尖,這件產品市場就能被接受。從實驗室最終走到市場上,這是一場接力賽,我們千萬不能講說起跑這一棒很重要,其實哪一棒都扔不了。”王恩哥說。

王恩哥坦言,對于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發(fā)展,他并沒有特定的對標目標,但他確定的是,“我們這樣一個新體制的實驗室一定要走一條自己的、新的路”。

“我堅持要做一個新的體制,不太想回到老的體制里……更多是想在這種體制外做更多的創(chuàng)新,留下這個空間。”王恩哥說,“我們這就像一個足球隊一樣,教練不咋樣,但是這些球員總在一起切磋球藝,這一點非常的重要,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實驗室 新材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