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59天漲54%,港股領漲全球股市,誰是推漲主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29 20:13:45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趙云 易啟江    

2eic4iblTAWEXkj1OUq6ONjbqUQXjyVArE49I4ReHrBULauVBJevGyGhOTWmQCMwGPJaz2cIzGFibCdJ1a0F9BVPQ.jpg

延續(xù)節(jié)前猛漲的勢頭,兔年港股的首個交易日(1月26日)迎來開門紅。此前還有些擔憂漲幅過快的某公募基金經理在微信上給記者留下一句話:“前期沒漲的補漲,A股也會很好的,后面半個月問題不大。”

59個交易日(2022年10月31日起算)恒生指數漲幅超過54%,重返22000點之上的恒生指數,不僅吹響反彈號角,也親自成為反彈急先鋒。兔年春節(jié)期間,港股開市的兩天(26日、27日),恒指累漲2.9%,恒生科技指數漲5.35%,領漲全球主要股指。疫情防控優(yōu)化政策的出臺,成為資金涌入港股的分水嶺。是誰在港股市場買買買?

M9l55Aia7wg1KkcaUhZbIdzancavP58geiaHYUpOuqvHxh5l9aXPkjt8jTeY36kZSj4xiawrM1CaJEibB5zwibiaubmQ.png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港股本地資金:靜待時機迅猛出擊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可還記得,僅僅3個月前,也就是港股市場見底的前后半個月,悲觀情緒彌漫籠罩:港股沒有什么投資價值了。

在那段日子里,李宇身邊充斥的幾乎所有的言論都是絕對不要投港股,那兒沒有流動性,可能是一個被拋棄的市場。

李宇,出身于券商自營的交易員,后曾任職著名的SAC、高盛及千禧年,有豐富的管理對沖基金的經驗。2017年,高瓴與騰訊聯(lián)合成立高騰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回國后的李宇出任高騰國際權益首席投資官。21年的投資生涯,其長期業(yè)績突出,而在2008年的大熊市、2018年的大調整、2021年春節(jié)以后的市場變化,李宇的成功駕馭都值得更多的思考。

作為港股本地中資機構的一員,李宇感受到投資者對港股的信心缺失。此時,信心的缺失并不是對港股市場持續(xù)深度調整下引發(fā)的情緒低迷,而是疫情沖擊之下,中國是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及中國經濟增長能否達到預期的雙層擔憂。

投資界有句家喻戶曉的經典:“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跌破14000點的恒生指數,在港股歷史上是少有的?;蛟S,港股又回到了歷史少有的低估值區(qū)域,成為了眾多資金進駐的原因

相較之下,李宇選擇加倉的理由卻不僅于此,更重要的是對于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堅定信心。

“每個人都在拋的時候,實際上流動性也沒太大問題。況且原來沒有滬港通、深港通的時候,2007年照樣也有一個大牛市?,F在這么多內地的活水能夠直接進入香港市場,流動性更不會是一個障礙。”李宇告訴每經記者。

據了解,在過去的2022年全年,李宇也在擇機買入港股,目前配置中,港股的比例也比較高。“全年都有陸陸續(xù)續(xù)買進港股,十月份曾加倉一些,但是現在來看,當時有點早。真正大幅加倉是在疫情防控優(yōu)化政策出臺后。從加倉的動作來看,也是比較快的。在港股市場這邊,我們加倉的時間算是比較早的。”李宇坦言。

談到本輪做多港股的主力,李宇分析指出,本輪流入港股的還都是小錢,主要是對沖基金,大錢比如主權基金都還沒有進來。他們還是有些擔心,他們需要看到經濟復蘇下的實際數據。

展望2023年,李宇看好中國資產,包括A股和港股,港股機會可能會更好,重點看好價值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為有很低的估值作為基礎。二是有很強的催化劑,尤其是對經濟、疫情政策的改變,且現在整體目標非常明確,強調再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大力增強市場的信心。三是從倉位來說,市場對價值股,包括銀行等金融股的配置已經到了低得不能再低的時候。

值得注意的是,李宇對過去好多年都不碰的金融板塊,給予了重新關注甚至是重點關注。“行業(yè)來看包括銀行地產的金融板塊。實際上過去好多年我?guī)缀醪慌觯驗樵谝咔橹?,全世界的利率都是下行趨勢,跌?0年。如果一直是通縮、利率下滑,對金融企業(yè)是非常不利的,例如保險公司。但是從去年開始,美元為主導的利率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始打破幾十年的下行的趨勢,進入新的區(qū)間。以及最近的地產托底,對銀行和有相關的金融企業(yè)都是利好。”

高騰國際在港股的動向,成為港股市場本地中資機構的一個縮影。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暴漲之下誰在爆買港股?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有趣的是,當各路資金擁至港股時,南向資金自去年11月市場反彈以來流入反而放緩,海外主動資金流出雖然放緩但并未逆轉成流入。而從2022年10月31日算起,截至2023年1月27日,恒生指數較低點已反彈超50%,恒生科技指數漲幅更是超過70%。

M9l55Aia7wg1KkcaUhZbIdzancavP58geNzYs0VRNfSibILKrkgbQtibr6zqAPr1bDg785qVEvYunPyqBI7zWJyXA.png

M9l55Aia7wg1KkcaUhZbIdzancavP58geTsY91iaKib1xtaZlIQWOUO6UAs4XySuYxcbRebtQMLFIdgicdxCy0mSNg.png

個股方面亦不乏亮點。繼兔年首個交易日,收復400元關口后,1月27日,騰訊控股延續(xù)上攻,收于415港元,漲幅2.02%,成交76.85億港元。至此,騰訊控股股價已完成六連漲,總市值達3.97萬億港元,直逼4萬億港元關口。數據顯示,自202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27日,騰訊控股股價從200元附近起步漲幅近102%,已然翻倍。

2eic4iblTAWEXkj1OUq6ONjbqUQXjyVArELpNW4cPcnlwq6iaZk4Rw83sL2SmJ8EB1ryLribFfDIiclaOLDCC77DLqw.png

那么究竟是誰在買買買?

Wind數據顯示,自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26日,1969只投資港股的基金,凈值平均上漲14.9%。最高的華泰柏瑞新經濟滬港深同期凈值上漲了59.06%。34只基金同期漲幅超過50%。

不到60個交易日,恒生指數交出了亮眼的表現,基金座次排名上也引發(fā)了新指標“含港率”。

有趣的是,南向資金自去年11月市場反彈以來流入反而放緩,海外主動資金流出雖然放緩但并未逆轉成流入。

正如融通核心價值基金經理張婷向記者表示的那樣:“我們看到觀察到南向資金2022年全年每月基本都是維持流入態(tài)勢,即便是在2022年港股跌幅最劇烈的三月和十月份的時候依然逆勢大幅流入。不過,在市場大幅反彈期間南向資金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呈現出一定獲利回吐的跡象。”

中金公司研究顯示,2022年11月市場反彈以來,南向流入勢頭反而放緩,并在11月下旬出現2022年8月底以來的首個周度凈流出。對比后可以發(fā)現,11月南向資金日均流入為22.8億港元,明顯要低于10月市場大跌時的46.1億港元,這一數字在12月更是萎縮至4.7億港元。流向上,11月以來南向資金主要買入通信服務、金融與醫(yī)療保健板塊。由于市場大幅反彈期間南向資金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呈現出一定獲利回吐的跡象,表明南向資金可能并非前期反彈的主力。

M9l55Aia7wg1KkcaUhZbIdzancavP58gexTH6XuKKcVBqElTZQnia5glFU3KyLA4HEPyLlW9nRgQhWd44g3gWtrQ.png

M9l55Aia7wg1KkcaUhZbIdzancavP58geFf6oA1Qk6V1Sl9D8mj8ISprLvKLNlSRAhSoEBAsAmnYsceDp8ibZ2og.png

張婷進一步指出,2023年開年以來,南向資金明顯回暖。預計隨著市場的回暖,南向資金2023年有望持續(xù)青睞港股市場。QDII類基金在本輪反彈中也是積極參與者,不僅提高了倉位,并且多家公募機構正在加大此類產品的布局力度。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6日,2023年以來南向資金凈流入已經達到了135.28億港元,已超過了2022年12月水平。

在張婷看來,買入港股的資金主要分境內資金和境外資金。本輪反彈中,買入港股的另一大主力就是海外資金了??v觀2022年其實外資是持續(xù)流出港股的,即使11月之后港股大反彈,從數據角度看外資還是持續(xù)流出。不過,到了年底我們觀察到一些長期資金開始增加對港股的配置,港股相關ETF也開始有大幅流入,這些資金都助力了市場反彈。不過要說本輪反彈的最大貢獻者,可能還是對沖基金。由于去年四季度港股空頭突破歷史新高,這些對沖基金的做空倉位對于某些大盤藍籌股的沽空比率甚至超過30%的水平,對于中盤的個股沽空比率超過50%的水平。在過去十年里,港股大市平均沽空比率在15%上下波動,這就造成了本輪的short squeeze(即“逼空”“軋空”,所以本輪“軋空”或會開啟港股的牛市。

某券商資深策略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本輪港股市場反彈的主力是海外對沖基金。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里面,中國應該占到16%,而海外資本對中國的配置比例是嚴重低于這個比例的。

前述接受采訪的滬上某基金經理則指出:“目前外資正走在從低配到標配的路上。”

中金公司的研究指出,港股賣空成交占總成交額比例自2022年7月以來持續(xù)攀升,并于10月上旬創(chuàng)下24.5%的高點,不過11月快速反彈后顯著回落。從5日移動平均數據看,這一指標從10月高點降至12月下旬13.3%的低點。不僅如此,香港證監(jiān)會(SFC)統(tǒng)計的淡倉(空頭)存量頭寸也同樣減少。截至2022年12月2日有空頭倉位港股為651只,空頭倉位占流通市值加總比重為1.33%,低于11月初的1.44%。

通過研究中金公司發(fā)現,空頭快速回落與南向和海外主動資金并未加速流入,說明近期的反彈可能更多為空頭回補和一些交易型資金所致。從資金屬性上看,這一類資金的行動大概率不是基本面主導,這也解釋了為何前期市場反彈速度如此之快。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這一部分資金的流入并非基本面邏輯主導,我們也不能套用價值型資金的“買入并持有”特征來判斷他們后續(xù)的持股行為。

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趙憲成則認為,買港股最強的力量是南向資金。10月16到11月15日的一個月時間里(即底部前后半個月),南下資金凈買入1760億港元,同期國際中介(外資)賣出824億港元,中介(主要為外資在香港的子公司)賣出1132億港元。

而國際中介(外資)已減倉完畢,在過去的一個月回補買入44億港元,主要這些外資離中國市場比較遠,對港股的配置以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加減倉位。

M9l55Aia7wg1KkcaUhZbIdzancavP58geqNbjibI7yz2pWMRaTVAcVU3cia8vhT6A2T5XRM2OhrJEBIWicXQt67gBA.png

整體來看,南向資金、國際中介、(本地)中介,都可以理解成是機構資金,而中資中介代表散戶,就最近一個月而言,機構依然保持加倉行為,散戶在退出。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外資出手:疫情管控政策優(yōu)化成分水嶺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毋庸置疑,最近這50多個交易日,港股市場的反彈確實超出了大多數投資者的預期,這也包括外資的預期。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外資主要是從2022年11月份反彈之后呈現流入狀態(tài),買的理由大致有幾個方面:

第一是估值低,已經出現了超跌;第二是國內疫情防控措施優(yōu)化,特別是防疫新十條出來之后,國內經濟復蘇的力度預計會超預期,帶動港股市場的反彈;第三是投資者信心回升,市場回暖帶來的估值上升。

曾在2021年恒生指數下跌14.08%時,同期管理的中歐豐泓滬港深混合卻逆勢上漲超過10%的基金經理羅佳明觀察發(fā)現:外資買買買,比較明顯的時間點應該是疫情管控政策優(yōu)化之后,整體對于中國經濟的預期變得更為樂觀。另一方面,美元指數見頂之后,整體新興市場都有一定資金流入。

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趙憲成,則是將外資細化進一步分成了兩類:國際中介和中國中介。

趙憲成告訴記者:“國際中介是在12月中旬開始買入的,因為這些外資離中國市場比較遠,對金融16條的政策理解較慢,預期也沒有那么樂觀,但后來中國新十條疫情的放開,這類資金開始流入,我們預期國際中介資金流入的持續(xù)力度會較久。”

此外,趙憲成進一步指出:“中國中介,是對港股市場長年比較熟悉的外資駐港機構,它們在11月中旬就開始買入了,顯然這和它們認為金融16條的超預期有關,之后疫情在11月底、12月初的新十條全面放開,又夯實了政策方面的積極預期,由于比較接近市場,因此買入的時間點較早。”

而在趙憲成看來,港股市場的反彈力度和幅度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由于港股市場下跌了1年10個月,大家受到一年多的熊市影響,倉位都很低,超跌之后的反彈力道通常會超出預料,信心恢復是需要時間的,但是當市場信心恢復后的買入動作也將持續(xù)。

張婷則指出:“最近這一波上漲更多來自市場風險偏好大幅修復,行情推動力量就是short squeeze。我認為從估值角度來看,港股已經處于具有較大投資價值的底部區(qū)域,港股是全球的估值洼地,外資做全球的橫向對比是非常容易發(fā)現港股的這個特點的,所以我認為只要疫情之后大家看見中國經濟在修復,這樣的反彈就并不在意料之外,復盤港股過去的三十年,每一次危機之后的港股反彈力度都是相對更強。”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外資選股:核心資產+困境反轉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作為新興市場的成員,港股并不是外資重點配置對象,更多的是充當資產配置中的一部分。按照其過往的傳統(tǒng)思路來看,核心資產股一直都是心頭好。

楊德龍指出,本輪外資購買主要還是以藍籌股為主,包括港股的科技互聯(lián)網巨頭以及受益于政策利好的內房股等。

張婷向每經記者表示:“疫情負面因素出清,帶動了市場的整體上漲。如果按照行業(yè)角度看,外資更喜歡五大類:一是互聯(lián)網相關的資訊科技行業(yè)。二是疫情放開后的醫(yī)療保健需求令醫(yī)藥行業(yè)回暖。三是疫情后的消費復蘇確定性高,消費行業(yè)也受到了外資青睞。四是內地房地產市場政策明顯轉暖,優(yōu)質房企融資需求得到滿足,帶動港股地產板塊上揚。五是銀行保險板塊。”

中歐基金豐泓滬港深基金經理羅佳明認為,本輪外資買入主要有兩條思路,一條還是比較傳統(tǒng)的長期質地好的公司,過去一輪熊市讓這類公司的估值處于非常合適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由于預期改變,一些對沖基金因為需要平倉空頭頭寸而買入了一些類似“困境反轉”的個股。“

通過對港交所數據研究,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趙憲成發(fā)現,自2022年11月以來,同樣是外資,國際中介和中國中介大量買入港股的思路并不一致。國際中介買入的是價值股或超跌的公司,中國中介買入的是未來有成長性預期的,與南向資金觀點類似。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外資齊看好2023年港股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港股市場的持續(xù)走高,進一步引得多路資金紛至沓來,這其中就包括外資。2023年港股市場,外資又對其抱有怎樣的情緒?

李宇向每經記者表示:“今年市場我們相對來說是比較看好,特別是港股。因為過去兩年導致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都已經基本消失或者顯著改善中。整體來看,對外和對內政策的思路都有了較大的變化。”

在李宇看來,就內部而言,疫情防控政策目前已經放開;對于民營企業(yè)的產業(yè)政策,有很明顯的一些改善。例如騰訊拿到了很多新的游戲版號,螞蟻消費金融迎來增資,前兩年我們更多是看到紅燈,但是未來可能我們更多是看到綠燈;房地產政策的顯著放松。

而在外部方面,外部關系的改善包括中美關系,以及過去一段時間中國、日本和澳洲關鍵領導人的會晤。毋庸置疑的是,伴隨國家對經濟的重視、政策的催化,加上中國股市偏低的估值,對投資者而言,是風險收益比很優(yōu)良的時機。“所以這種情況下你去做投資,做多中國,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趙憲成指出,外資對港股整體是看好的;一種觀點是認為中國經濟開始修復,即便增速可能不會特別快,但依然好過美國與歐洲,所以將逐漸增配港股和A股;另一種是,不懷疑中國經濟修復,但認為全球經濟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待全球經濟表現更明確后,再加倉股票(包括港股)。

中歐基金羅佳明認為,中國經濟復蘇的預期和美元流動性寬松的雙重作用之下,疊加港股市場估值仍然處于長期低位,外資對港股樂觀情緒仍在持續(xù)提升。后續(xù)需要觀察經濟復蘇的速度和幅度,以及相應上市公司盈利轉好的節(jié)奏。同時,美聯(lián)儲政策也會影響外資在新興市場投資的決策。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擔憂:短期漲太快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毋庸置疑的是,港股這一波快速上漲確實也引起一部分投資者擔憂,擔心過快上漲可能會帶來調整。

“港股這輪反彈屬估值修復、經濟復蘇和人民幣升值共振,漲幅快接近50%了,短期確實漲得太快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可能調整就會來。”滬上某港股投資方向的基金經理告訴每經記者,言語中有著淡淡的擔憂。

對此,楊德龍告訴記者,“調整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但是市場的趨勢已經反轉。

羅佳明認為,目前港股指數的位置大概回到了去年年中水平,并不算高。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yōu)化,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出臺,當前經濟基本面相較去年的基本面狀態(tài)顯著更好一些。

不過,羅佳明強調,研判港股走勢同時也需要關注美聯(lián)儲的貨幣政策,目前大概率接近這輪加息的尾聲,這與去年美聯(lián)儲超預期加息、美元快速升值的貨幣狀態(tài)也是不一樣的。另外,港股目前位置如果放在過去十年來看,依然處于較低水平。展望未來,依然有空間。

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趙憲成表示,港股經歷了接近兩年的下跌,產生這種擔憂是可以理解的。

“這種擔憂主要有幾個方面:短期上漲幅度過快,港股基本面逐步改善跟不上近期股價漲幅,可能引發(fā)止盈動作;觀察美國通脹短期的不確定性,雖然美國通脹長期下行,但短期原油價格守在70元,短期通脹若無法快速下行將影響美聯(lián)儲的加息轉趨鷹派;美國在2023年衰退階段、業(yè)績下修,擔心股票市場會有探底的風險;市場擔心中國經濟恢復速度的不確定性而導致企業(yè)盈利改善的幅度和速度并不顯著;美國、歐盟對華政策的變數。”

“但是政策的轉好、疫情的放開,業(yè)績恢復是大概率事件,且港股目前僅是修復較快,但估值還是在歷史分位數50%以下。市場大漲之后的震蕩存在一定概率,但港股市場下跌了1年10個月,近期反彈兩個月的時間相對1年10個月來說并不算長。”趙憲成認為不用太過擔憂。

東吳證券全球首席投資官陳李則是告訴記者:“目前港股市場雖然反彈比較多,但比如說反映市場情緒的換手率還沒有恢復到歷史平均水平,港股當前估值依然處在一個較低的位置,另外,我們觀察到全球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比例仍然處在一個低配的位置,所以,港股市場還會有不錯的表現。”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2023年魅力之戰(zhàn):A股VS港股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那么在2023年,A股和港股,誰將更有魅力?

楊德龍認為,2023年港股的趨勢已經從2022年的下行變成上行,并且由于港股的彈性較大,所以反彈力度上有可能會優(yōu)于A股市場。

“我管理的前海開源滬港深聚瑞基金重點布局了港股互聯(lián)網巨頭,以期抓住互聯(lián)網被錯殺之后的大幅反彈的機會。”楊德龍?zhí)寡浴祿@示,該基金在去年11月以來的反彈中,凈值漲幅超過30%。

M9l55Aia7wg1KkcaUhZbIdzancavP58ge4BICcO2DZyficNyXHbByBvRvxv7PIn3VWv2EREEGFylmFNZPkoGZxbg.png

趙憲成分析指出,A股與港股從投資標的來看是互補的市場,近年來A股與港股的聯(lián)動性持續(xù)提高,主要是因為港股七八成的掛牌公司利潤來自內地,且南下資金持續(xù)加倉港股;而港股中的互聯(lián)網、醫(yī)藥、消費有個共性,在產業(yè)鏈的位置都屬于下游需求,而A股的制造業(yè)屬于中游,由于需求的傳導總要從下游向中游傳導,因此在疫情放開之后,下游是更早受益的,確定性也更強一些;再從資金存量的角度分析,外資在持續(xù)賣出港股1年10個月的時間后,整體的港股持倉水平都降到相對低位,若2023年內地經濟因為疫情放松而回升,歐美經濟受到加息周期而衰退,海外資金有機會流入港股,那前兩年港股的減量資金將變?yōu)槲磥淼脑隽抠Y金,因此港股的表現可能會優(yōu)于A股。

此外,羅佳明也更青睞港股。“我們認為A股和港股市場今年都有機會,相對來說,港股在上一輪市場下行中跌得更透一些。因此,當市場逆轉的時候,港股的彈性也會更大一些。隨著年后經濟持續(xù)復蘇,我們認為A股的機會也會逐漸演繹出來。”

談到具體的港股投資方向,羅佳明主要看好三條主線,一是偏上游類資產,如能源,有色;二是經濟復蘇相關,如地產,物業(yè)和消費;三是科技相關,如互聯(lián)網,電子和生物創(chuàng)新藥等。

融通基金張婷則是更為樂觀,言談之中更是信心滿懷:“回顧過往行情,自從2019年來,港股經歷了多年的調整,大幅落后A股這幾年的表現。2023年,我認為港股或將迎來十年一見的歷史大機遇。”

記者|李娜 

編輯/排版|趙云

統(tǒng)籌編輯|易啟江

視頻|步靜

視覺|鄒利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5pG3HW5tFv2tCdxLxGL9ib1htIfI5tfyfrJcvsYQVF52t6Jl1nAj83w.jpg

記者手記丨我們可能身處難得的港股機遇期

2021年和2022年末,機構研究和投資人士對于下一年的港股總是滿懷期待,憧憬著港股牛市的到來??嗖嘶ㄒ灿写禾熘惖慕鹁洳粩嘤楷F,是熊市過后鮮血淋淋傷口需要的安慰劑,也是為下一場股市的搏擊而不斷打氣。

14500點附近之時,港股市場丟失了信心;重回22000點之上,港股市場又開始惴惴不安,伺機準備撤退,擔憂之情不斷加重,股民交流群里:港股可能也就創(chuàng)新藥械有優(yōu)勢,不過基本自低點反彈上來一倍、很多都兩三倍了。不知港股哪些還有機會了?諸如此類的言論不少。短期的藥方難開,不如將視野拉長,估值修復的背后,港股會不會迎來業(yè)績回升+估值抬升的戴維斯雙擊,而這取決于經濟復蘇能否達到預期,公司業(yè)績修復能否跟上步伐。或許,我們可能真的身處難得的港股機遇期。當然,你的投資收獲還是取決于你的投資風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