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5 21:14:06
“當我們閱讀歷史書籍,閉上眼睛想象古代人的生活時,最大的困難和最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不是古代人的活動本身,而是他們活動的場所。”古代城市復原圖的重要作用便是讓我們回到現(xiàn)場,用想象力帶著肉體,親身體驗歷史。
每經記者 石普寧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歡 攝
城市的興起看似不可阻擋,但千百年來,城市化有退有進。
有些城市的生死命運不被關注,可能是因為它們的規(guī)模、影響都比較小,而當巨無霸式的中心大都市也出現(xiàn)政治危機、經濟蕭條、人口離散的跡象,卻馬上會成為預告某種趨勢的象征。回顧歷史,那些名噪一時的城市,究竟經歷了什么?
“當我們閱讀歷史書籍,閉上眼睛想象古代人的生活時,最大的困難和最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不是古代人的活動本身,而是他們活動的場所。”古代城市復原圖的重要作用便是讓我們回到現(xiàn)場,用想象力帶著肉體,親身體驗歷史。
法國建筑師、考古學家讓-克勞德·格爾萬(Jean-Claude Golvin)長期致力于古代遺跡的復原工作,是當今古代城市復原圖制作領域的巨擘。自1989年起,他投入到以水彩描繪古代文化遺產的復原圖中,目前已繪制從古代到中世紀的各類城市與紀念性建筑物的復原圖超過1000幅。
作者:讓-克勞德·戈爾萬/繪者讓-克勞德·戈爾萬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這本《鳥瞰古文明——130幅城市復原圖重現(xiàn)古地中海文明》(以下稱《鳥瞰古文明》)是其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已在全球多國發(fā)行。書中介紹了87個地區(qū)與城市,從公元前2500年直到公元5世紀,時間橫跨3000年,其中不僅有被各類史書反復提及的重要城鎮(zhèn),也有曾經輝煌一時卻被人遺忘的諸多地方。
每一幅圖畫都是成千上萬條信息的結晶,甚至一幅圖中濃縮了一座城市數(shù)佰年的歷史。從書中,我們彷佛能夠突破時間與地域的限制,在冬季溫和多雨的地中海沿岸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依照歷史的時間順序來看,公元前3200年,古地中海文明首先在東岸的兩河流域和南岸的埃及地區(qū)興起。
在此提到古埃及,我們或許需要暫且遺忘金字塔??v然這是一項豐功偉績,但它們并不能反映出彼時一座典型的古埃及城市全貌。埃赫塔吞(前1352-前1338年,此時間指作者繪圖所反映時期,下同)是書中能夠較為完整反映古埃及城市形態(tài)且時間最為靠前的一座城市。作為替代底比斯的首都,該城市帶有濃烈的規(guī)劃色彩。
作為一座短命的首都,埃赫塔吞顯然不如底比斯宏大,不過好在其城市結構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并帶有古埃及城市的鮮明特色。與古埃及的大多數(shù)城市一樣,埃赫塔吞坐落在尼羅河沿岸,一條“王者之道”貫穿城市南北,而在大道旁邊則是各式建筑,包括王朝的行政機關與住所(“大宮殿”)、主神的神殿以及祭祀主神的附屬宗教設施,而能否居住在城市中心則取決于社會等級——像雇傭來建設城市的勞動者,他們只能居住在城市開外,并單獨形成了村落。
埃赫塔吞的城市布局,其中,2為埃赫塔吞的宮殿,3為主神殿,12為勞動者的村落與墓地(圖片為翻拍,下同)
位于埃赫塔吞北方郊外的地區(qū),越靠近主干道的房屋規(guī)模越大
至于能夠完整反映兩河流域文明的城市,書中最早的巴比倫也要到公元前600年,這也側面反映出復原古代城市的難度。
毋庸置疑,彼時的巴比倫是一座偉大的城市,它的面積達10萬平方千米,橫跨幼發(fā)拉底河,西部的“新市”和東部的要塞化地區(qū)由一座橋梁相連接,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插圖所展現(xiàn)的東部地區(qū)主要由宮殿與祭祀建筑物構成,這里有被稱作“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空中花園、“通天塔”巴別塔、沿著運河筑起的城墻、墻壁厚達25米的要塞等,無一都體現(xiàn)著這座城市的壯觀。
古代巴比倫,前面即為空中花園。需要說明的是,空中花園目前仍缺乏考古學方面的證據(jù),這是根據(jù)建設者的意圖與當時的建筑技術所描繪的想象圖。
以巴別塔之稱而著名的大型金字形神塔。值得注意的是,該復原圖沒有像大多數(shù)圖片一樣將其描繪為一座圓形塔。
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臘文明興起。不過我們在此處可能無法以時間先后順序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因為書中的確展現(xiàn)了前1600年前后克里特島,而要將視線落在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這座城市展示出了足夠的堅韌,即便已過去2500余年,雅典衛(wèi)城的遺跡整體樣貌也不曾改變。
很大程度上,這要歸功于雅典當時的執(zhí)政官伯利克里。希波戰(zhàn)爭后,雅典已為一片廢墟,在他的委派下,雕刻家斐迪亞斯(希臘圣地之一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像為其代表作)作為總建筑師開始對衛(wèi)城進行全面修整。這座城市的意義無需多言。畢竟,衛(wèi)城中最先開始修建的帕特農神殿歷經磨難,即便內殿蕩然無存,其主體建筑至今還屹立在衛(wèi)城,“當歐洲的藝術家遙想古代,畫家們首先會描繪衛(wèi)城”。
插圖5伯利克里與斐迪亞斯時代的雅典衛(wèi)城
雅典衛(wèi)城現(xiàn)存的帕特農神殿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歡 攝
古羅馬的城市是本書的重頭戲,單從數(shù)量上來說,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時期的古羅馬城市在此書中占比在一半以上,且廣泛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甚至延伸到位于歐洲大陸的高盧地區(qū)。這至少反映出兩點,一方面,此時的古羅馬正值巔峰,橫跨歐亞非三洲;另一方面,這些城市普遍留下的考古證據(jù)足以進行相關的復原工作。
得益于前人的研究,反映4世紀羅馬城的繪制得相當詳細,不僅有鳥瞰圖,還有代表建筑物的細節(jié)圖如古羅馬廣場、馬克西穆斯競技場、羅馬哈德良陵墓、羅馬神圣尤里烏斯神殿等,可謂是本書中展現(xiàn)出的最為全面的一座城市。
與前述的城市相比,羅馬城顯得尤為繁華,這從建筑之間的緊湊程度上便可看出。這座相傳建于公元前753年的城市,在公元4世紀時已是蔚為大觀,同時也留下了包括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與羅馬共和國(前509~前27年)在內的時代印記。
羅馬城局部
例如,公元前600年建立的古羅馬廣場,一直以來都是羅馬市民生活的中心,這里曾是羅馬主要道路交匯的地點,以此為延伸,陸續(xù)出現(xiàn)了多個廣場以及各類建筑物,這些羅馬皇帝們的廣場,“500年間一直是統(tǒng)治地中海世界的城市政治中心。”
同樣始于公元前6世紀的馬克西穆斯競技場是古羅馬時期第一個競技場,也是最大的一座,被視為大型綜合性體育場的始祖。4世紀的馬克西穆斯競技場長621米、寬118米,可容納大約20萬人,除了能夠進行戰(zhàn)車競速以外,更為夸張的是還可舉辦模擬海戰(zhàn)比賽——競技場下面裝備了排水系統(tǒng)和注水系統(tǒng),可以在短時間內灌注海水淹沒整個賽場。
馬克西穆斯競技場。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是,標號為13的設施意在計數(shù),當戰(zhàn)車繞場7圈時,青銅制的海豚會倒過來
欣賞完羅馬之后,讓我們暫且將視線從意大利與伊利里亞沿岸移開而投向北非,在那里只有廣義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彼此之間的交流主要通過海運進行——當然,也包括戰(zhàn)爭。
曾經能夠與羅馬相頡頏并一度壟斷了西地中海海運貿易的迦太基,在公元前146年被羅馬軍團徹底夷平之后于公元前27年重建。在本書展現(xiàn)的3世紀時期,迦太基已經成為羅達帝國最大的城市之一。
這座城市展現(xiàn)出了十足的羅馬城市風采,一眼望去顯得非常規(guī)整,“羅馬人建立的新城與布匿人建立的舊城的差別在于秩序”。和羅馬類似,主干道的交叉地點是廣場,并伴有競技場、劇場、浴室等公共設施。除開廣場,整座城市在規(guī)劃時被分成面積同樣大的4個區(qū)域,且呈棋盤方格狀,從而形成120個街區(qū)。
羅馬帝國時代的迦太基
將把視線進一步聚焦,放到帶有強功能性屬性,且位于羅馬帝國邊境線的城市。它們自然沒有那么堂皇,但這兩座小城的興衰,直接見證了羅馬帝國的興衰。
成也征戰(zhàn),敗也征戰(zhàn)。當羅馬帝國的奠基者凱撒洋洋灑灑寫下《高盧戰(zhàn)記》之際,他或許保持了過分的樂觀。事實上,正是被羅馬人稱為歐洲三大蠻族之一的日耳曼人在日后與其他所謂的蠻族一道,踏平了羅馬帝國。與此同時,這兩座本來因為帝國興盛而一度充滿人氣的城市也基本喪失了古羅馬氣質。
第一座城市名為薩爾堡,時至今日,它只是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西部的一個縣,被稱作特里爾-薩爾堡縣。這座城市的位置已經極大地遠離了地中海,要塞旁的壕溝與圍墻無時不在提示著這里處在羅馬帝國國界墻旁。即便是在鼎盛時期的2世紀,薩爾堡的居民最多也只有2000名。在守護羅馬邊境近160年后,面對日耳曼人的入侵,羅馬人在260年前后放棄了界墻的古老防衛(wèi)線,薩爾堡的要塞和住宅也化為廢墟。
薩爾堡的要塞及周邊的居民區(qū),要塞的正中央是指揮部
以手工業(yè)與商業(yè)為主的布利耶斯布呂同樣是一座小城,其市中心僅有0.15-0.2平方千米,沿著干線道路形成長700-800米的聚居地,需要和共處于此區(qū)域的別莊賴恩海姆共享河谷。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之所以能夠稱作城市,在于布利耶斯布呂擁有較為完善的功能,包括頗有氣場的公共浴場以及其他城市便民設施。以這座小城為模板,羅馬帝國在高盧三省及日耳曼地區(qū)形成了城市網絡。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這里在建成近400年,也就是430年前后終被遺棄。
從西南側眺望布利耶斯布呂,可明顯觀察到干線道路旁的聚居地
面包店兼面粉磨坊的工作場景
事實上,就在布利耶斯布呂被廢棄的大約20年前,輝煌的羅馬正在遭受西哥特人的洗劫,在此之后,羅馬先后又被汪達爾人(455年)和勃艮第人(472年)入侵,并終止易主,成為了于493年建立的東哥特王國的一部分,直到后來才又被東羅馬帝國征服——過眼煙云之間,都是后話。
話題再回到《鳥瞰古文明》中,對于書中的130幅城市復原圖而言,本文所展示的城市難免掛一漏萬。然而,我們的目的卻也并非旨在來一場古地中海文明的走馬觀花,而是力求既能“仰觀宇宙之大”,又能“俯察品類之盛”。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獲得了觀察歷史的另一個視角,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智力體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