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10 00:12:05
每經編輯 何小桃 張錦河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yōu)化,大家越來越關心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癥狀和治療。
12月9日,萬科集團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在微博發(fā)布視頻表示,他在海外參訪的時候感染了新冠病毒,并分享了感染新冠后隔離的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提醒,感染新冠后,對于退燒藥與感冒藥盡量不要疊加使用。
王石感染新冠病毒,10天后轉陰
12月9日,王石在微博發(fā)視頻,分享了感染新冠后隔離的全過程。
王石稱,海外參訪的時候中招了,基本算是無癥狀,在酒店進行自我隔離,分享下過程。
視頻中,王石從抗原檢測陽性到轉為陰性整個過程經歷了10天。16日晚上做抗原測試發(fā)現陽性,一開始體溫偏高,后來下降(總體在正常范圍);21日做抗原檢測,仍為陽性;直到25日,王石再做抗原檢測,結果轉為陰性。
16日發(fā)現陽性:
一開始體溫偏高,后來下降(總體在正常范圍):
王石稱感覺和正常沒什么區(qū)別:
在陽了以后的第10天(25日),王石做抗原檢測,結果轉陰:
公開資料顯示,王石出生于1951年,現年71歲。
吃連花清瘟,就別吃布洛芬了!
12月8日,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發(fā)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并附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依據發(fā)熱、咽干咽痛等七種癥狀列出了常用藥物,連花清瘟顆粒/膠囊、布洛芬、阿司匹林均被列入參考表。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呼吸科主任崔紅生教授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提醒,病急不能亂投醫(yī),退燒藥與感冒藥盡量不要疊加使用。
西藥退燒藥選用一種即可
“高熱癥狀明顯,渾身酸痛、頭痛劇烈時可以用些解熱鎮(zhèn)痛藥,即退燒藥,比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應把握“中病即止”原則,盡量不要聯(lián)合使用。”崔紅生教授表示。
“而且要注意每日服用劑量不要超標,否則對肝臟會有損傷。比如,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一天內不要使用超過4次。使用布洛芬退燒時,應注意每次間隔6小時,一天用藥不超過4次。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燒,若持續(xù)發(fā)熱或疼痛,每4-6小時可重復使用1次,一天用藥不超過4次。”
西藥退燒藥與中藥感冒藥盡量不要同服
“比如吃了連花清瘟、金花清感、宣肺敗毒顆粒等藥物,就不用再額外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了,因為這些中成藥本身就有退熱的功效”,崔紅生說,“同理,布洛芬與感康、白加黑等也盡量不要同服”。
中藥感冒藥盡量只選一種“小量頻服”
“連花清瘟、清開靈、藍芩口服液等中成藥選擇一種即可,沒必要兩三種一起服用,因為它們都含有清熱解毒類的苦寒藥,疊加使用易傷脾胃,引邪深入”,崔紅生介紹,“總之,新冠的治療與普通感冒類似,盡量只選擇一種對癥的藥物為宜,另外,在服法上應‘小量頻服’,增加服用頻率而不是增加劑量與種類。”
此外,如出現咳嗽等癥狀,需要服用鎮(zhèn)咳糖漿時,應該干喝,服用后半小時內也不要喝水,讓糖漿在喉嚨待一會兒才有效。如咳痰嚴重需要使用對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切記要將泡騰片溶解在溫水中后再服用,不要直接吞服。
另外,據新華社報道,專家表示,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現發(fā)熱、咳嗽等癥狀,可以對癥用藥,但是無須囤藥或大量購買藥物。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鎮(zhèn)痛藥雖然藥名不同,但成分相同,不能混合服用。如果用多了、吃多了,可能造成不良反應。有基礎病的人群,要保障基礎病用藥不斷藥,病情穩(wěn)定時,無須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病治療藥物劑量。同時,不能濫用抗菌藥物,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假如用藥后癥狀沒有好轉,并出現呼吸困難和氣短、原有基礎病加重、持續(xù)3天以上發(fā)燒超過38.5℃等情況,應及時聯(lián)系社區(qū)醫(yī)生。若病情加重,可直接聯(lián)系120及時到醫(yī)院進行診治。
哪些人退燒不能用布洛芬?
醫(yī)生提醒
常用的兩種退燒藥物: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在使用時有什么禁忌?
醫(yī)生表示,這4類人群慎用布洛芬:
①嚴重的冠心病、心衰病史患者;
②嚴重的消化道潰瘍、出血病史患者;
③因慢性病治療,需要聯(lián)合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藥物的患者;
④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
這些人可選擇對乙酰氨基酚替代布洛芬,但對乙酰氨基酚每天的劑量要控制在兩克以內,確保安全性,特別是合并使用復方感冒藥物治療期間。
編輯|何小桃 張錦河 杜恒峰
校對|劉小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健康時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