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01 13:49:15
每經編輯 趙博淵
案例圖片 圖片來源: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本項目位于成都市武侯區(qū)的一環(huán)路磨子橋核心地段,緊鄰城市音樂廳、四川大學、成都七中、磨子橋數碼廣場,為多層商業(yè)建筑改造。此前,作為一個典型的90年代老舊商業(yè)建筑,該建筑在中心城區(qū)呈現著破敗雜亂的狀態(tài),這些老舊空間正在失去它原本的活力。
項目改造前 圖片來源: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由于獨特的區(qū)位和重要性,項目用城市更新的方式設計,打造為周邊標志性建筑,帶動城市公共空間的體驗性,讓人在城市生活中重新感到活力。
本項目的改造目標,是不僅成為城市流量的新興熱點,也要成為附近居民共同擁有的城市意象。一個足夠人性化的公共空間,背后是設計師對于城市建筑與公共空間的思考。
磨子橋是的寓意是古時父母辛勤地用石磨磨出豆腐來供養(yǎng)子女,比喻父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本案改造后帶著現代設計鮮明的風格重新顯現在眼前,仿佛帶著叫醒周圍的沉重、趨同景象的使命。改造后的錦宏租車公建形似是一個磨盤,圓盤的體量配合鋸齒形造型單元,下半部分是四面透明的,屋頂半開放的,建筑的上半部分漂浮在空中,給人一種奇妙的漂浮感,步入其中,盤旋的橫向線條、屋頂圓盤展臺、展廳觀演大臺階、連續(xù)的樓梯臺階系統(tǒng),內外空間的聯系讓人身處其中像置身在一個被包裹的氣場里。
繞過前面的大廳,自底層向頂層不斷擴展延伸的室外樓梯臺階系統(tǒng),拾階而上一處開敞露天的平臺展現在眼線,它既是休閑場所,也可成為全景的觀賞點。更有意思的是,尺度更加寬廣、緯度更加多元的交集在此發(fā)生,平臺把設計之初四周圍斷裂開的空間全部合理連接在一起,從川流不息的一環(huán)路高架橋到南側的街心公園,從成都市最繁華的的數碼廣場到棟側的四川大學,它消弭了其本身的建筑感和邊界感,不論進入哪個場域,都是無意識地進入,無界限地離開,以此輻射到城市更遠的空間。
案例圖片 圖片來源: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本次改造項目為打開成都市武侯區(qū)一環(huán)路舊改更新的局面,提供了一個有效示范。它處在城市新與舊空間的一個交界面上,南臨新商業(yè),北靠著一片老舊的街巷商業(yè)區(qū),通過“點”的改造,促進城市的有機更新,產生網絡化觸發(fā)效應,促使社會資源共同參與的主動改造。用時尚的元素,在老舊的街區(qū)上搭建起與年輕人互動的橋梁,同時保留場地的時間屬性,讓新與舊、時尚與復古在這里碰撞、交織,形成一種更好的生活狀態(tài)。
項目尋找和研究成都在地文化形式語言的內在邏輯,將其融入到設計之中,激發(fā)周邊開放空間的活力,作為居民的城市客廳。
設計采用以點成線的表皮肌理、以線構形的模式構建一幅承載詩意的山水畫卷,抽象化的二元圖式貫穿時間和空間,意在呈現給觀者非具象的圖示信息,它可為西嶺的山水、府河延續(xù)的水流、連綿的蜀錦,也可為詩人一縷剪不斷的思愁。
案例圖片 圖片來源: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