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02 08:35:55
每經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王月龍 陳俊杰
近日,有網友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方股份)6月到手工資僅683元,引起關注。 四方股份是中國中車(SH601766,股價5.17元,總市值1483.73億元)旗下子公司,也是首列“復興號”動車組的出生地。據中國中車年報,2021年四方股份實現營業(yè)利潤28.71億元,同比增長2.78%,是當年中國中車營業(yè)利潤規(guī)模最高的子公司。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利潤水平沒有下滑,為何工資僅有數百元?7月1日,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集團)黨委工作中心主任高亢電話回復記者, 表示“因為牽扯到結算的問題”,四方股份6月份的工資其實是分為兩次發(fā)放,在7月1日又發(fā)了一回。 此外,中國中車負責投資者關系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上市公司這邊的員工工資同以前一致,并未發(fā)生變化。近三年來,全國高速鐵路里程持續(xù)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產業(yè)鏈企業(yè)也因此業(yè)績承壓。就此,高亢表示,產業(yè)走勢的規(guī)律是短期波動、長期平衡。
爭議源自某知名問答社區(qū)的一則提問。 有網友在回答中發(fā)出一張截圖,顯示收到代發(fā)工資683元,對方戶名為“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隨后,多名自稱四方股份員工的網友也表示到手工資較低。這樣的工資水準令人意外。四方股份一直是中國中車旗下子公司中的中流砥柱,在高速動車組、城際(市域)動車組、城軌車輛的研發(fā)制造上處于業(yè)內領先地位。 據中國中車年報,2021年四方股份實現營業(yè)利潤28.71億元,占到中國中車整體營業(yè)利潤的22.37%。 此外,從四方股份2022春季校招的公告來看, 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豐厚福利正是其“賣點”之一。 不過,在疫情對鐵路客運的持續(xù)影響下,中國中車主要產品銷量下滑明顯。據一季報,中國中車鐵路裝備業(yè)務營收為53.49億元,同比減少了64.83%。其中, 動車組業(yè)務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19.27億元下降至13.02億元,是導致鐵路裝備業(yè)務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 四方股份的工資發(fā)放和經營情況是否與此相關?對此,7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四方股份外宣部門電話,但無人接聽。7月1日,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工作中心主任高亢電話回復記者,表示“因為牽扯到結算的問題”,四方股份6月份的工資其實是分為兩次發(fā)放,在7月1日又發(fā)了一回。 但高亢并未透露第二次發(fā)放的具體數額。 同時,中國中車負責投資者關系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 上市公司這邊的員工工資同以前一致,并未發(fā)生變化。 據一季報,中國中車一季度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約66.57億元,同比下降了0.81%,變化不大。此外,2021年中國中車在職員工合計160656人,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332.67億元, 以此估算平均員工薪酬為20.71萬元,同比增長了10.17%。
中車集團:短期波動,長期平衡
盡管人均薪酬看起來并未下滑,但中國中車的員工數量正在持續(xù)流失。2020年和2021年,中國中車的員工總數分別減少了1538人和3521人, 合計流失員工5059人。 高亢認為,對企業(yè)來說,員工進進出出、工資能增能減、職位能上能下是正常的。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2020年,中國中車的核心業(yè)務之一鐵路裝備業(yè)務的營收同比縮減了26.54%,至今尚未恢復。 實際上,近兩年全國鐵路投資呈現下降趨勢。 據國鐵集團公開數據,2019-2021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8029億元、7819億元、7489.17億元。其中,高速鐵路下滑明顯。 2019-2021年,全國高速鐵路新建里程分別為5474公里、2521公里、2168公里。 2022年,國鐵集團計劃投產新線3300公里以上,同比減少21.58%。再加上疫情對鐵路客運和原材料的沖擊,中國中車的業(yè)績難免受到一定影響。對此,高亢表示, 產業(yè)走勢的規(guī)律是短期波動、長期平衡。 目前,國家鐵路網絡建設正在穩(wěn)步進行中。據中國中車年報,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yè)里程15萬公里,其中高鐵4萬公里。而到2035年,國家鐵路網規(guī)模將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7萬公里(含部分城際鐵路)、普速鐵路13萬公里(含部分市域鐵路)。另一方面, 當產品訂單逐漸減少,服務帶來的價值增量便隨之凸顯。 自2020年年報開始,中國中車對檢修服務越來越重視,提出深入開展檢修技術研究,大力拓展維保業(yè)務。不過,鐵路局也同樣具備相應的檢修資質和自主檢修能力,中國中車在走向“制造+服務”的過程中還需要繼續(xù)做優(yōu)做強。
記者|楊煜
編輯|王月龍?陳俊杰?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