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15 15:02:19
每經記者 張凌霄 每經編輯 段煉 高涵
今年以來,創(chuàng)紀錄的暴雨、寒潮和熱浪等極端天氣現象在世界各地頻頻出現。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近日發(fā)布報告表示,未來極端天氣可能更為頻繁,且報告首次明確肯定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人類的影響使大氣、海洋和陸地變暖,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這無疑為整個人類社會敲響了警鐘。
IPCC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huán)境項目共同創(chuàng)建,是天氣變化領域最權威的國際組織之一。報告由來自60多個國家的234名科學家進行為期5年的撰寫、評估和反復修改后才得以完成。通過對14000多項研究進行評估,收到了各國政府和全球專家共77849條意見,摘要部分還在聯合國大會上逐句逐字通過,最終形成了對全球氣候變化現狀和趨勢的權威科學總結。
為進一步解讀全球氣候變化成因及趨勢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約訪到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高級科學家邁克爾·韋納(Michael F. Wehner)、新西蘭國家水資源和大氣研究所項目負責人奧拉夫·莫根施特恩(Olaf Morgenstern)和東京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副教授小坂優(yōu)。他們也都是此次IPCC報告的主要作者。
每升溫1℃,大氣含水量增加7%
并助長風暴和強降雨
NBD:今年以來,暴雨、寒潮、熱浪頻頻造訪,您怎么看待這些極端天氣現象?
邁克爾·韋納:其實情況各有不同。但過去十年的每一次熱浪都因氣候變化而溫度更高,在美國和中國,其溫度變化范圍約為1.5℃-2.5℃。這聽起來變化并不大,但遇上溫度非常高的熱浪,這些看似微小的變化也可能會導致死亡風險大幅增加。
而極端降水則情況更為復雜,因為存在多種類型的強風暴。我們的大部分研究集中于熱帶氣旋(即臺風和颶風)。
最新的結果表明,這些風暴中,當地每變暖1℃,總降水量就增加約7%。極端短期降水量的增加速度大約是這個速度的兩倍。
小坂優(yōu):IPCC報告發(fā)現,極端高溫、強降水已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但極端低溫變得不那么頻繁和嚴重。人類的影響是這些總體變化的主要驅動力,隨著全球變暖的進一步加劇,這些變化將加劇。
奧拉夫·莫根施特恩:強降水的物理機制很簡單:溫暖的空氣中水分含量增加,形成降雨。這種情況下,原本已出現的極端天氣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同時一些常規(guī)天氣現象也轉變成了極端天氣。而對于熱浪,幾乎可以肯定如今的每一次熱浪都存在人類因素影響。
NBD:導致氣候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奧拉夫·莫根施特恩:IPCC報告首次明確指出,對于目前的世紀性氣候變化來說,人類是決定性的因素。
火山可能會對氣候造成重大破壞,但這種破壞是間歇性的,并沒有造成近期的長期趨勢。同樣,太陽也不會導致如此明顯的氣候變化。
報告清楚表明,人造二氧化碳排放總體“累積”量與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之間存在線性關系,排放的溫室氣體越多,溫度就越高。對于全球變暖和我們所看到的各種其他相關氣候變化趨勢,沒有其他的解釋。
小坂優(yōu):總的來說,氣候變異和變化是由人類影響和其他自然因素引起的。我認為IPCC報告的一個主要進展是深化了對自然變異的理解。在區(qū)域尺度或短時間尺度上(全球平均水平高達幾十年),自然變異調節(jié)了部分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
然而,從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從1850-1900年到2010-2019年的增長數值來看(這是全球和百年尺度的變化),全球升溫就是人類活動帶來的影響。
邁克爾·韋納:對于觀測到的氣候系統(tǒng)變暖(除人類活動外)沒有其他解釋。其他因素,如火山活動和太陽輸出的變化,并不能導致前工業(yè)時代以來的變暖趨勢。
NBD:全球變暖與氣候變化是什么樣的關系?
奧拉夫·莫根施特恩:全球變暖是所有這些氣候變化的起點。主要溫室氣體正在增加,其中二氧化碳帶來的影響最大。毫無疑問,這一增長是由人類活動推動的。這些氣體在氣候系統(tǒng)中吸收熱量。大部分過剩熱量(91%)存在于海洋中,其結果就是海洋全面升溫,并因此面積膨脹,從而推動海平面上升。
自工業(yè)革命開始以來,約有一半的二氧化碳被儲存在海洋中,它會導致酸化,從而威脅到世界海洋的食物鏈和生態(tài)平衡。
此外,大氣中的額外熱量使其含水量增加,每升溫1℃,含水量增加7%。這些水汽會助長風暴和強降雨。
小坂優(yōu):全球變暖是前工業(yè)化時代以來氣候變化的一個方面,我們預計將在本世紀中度過難關。
全球變暖是通過對比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和1850-1900年的平均值之間的變化來衡量的。針對+1.5℃、+2℃、+3℃和+4℃這樣的特定全球變暖數值,出現了對應的一些區(qū)域氣候指標,如區(qū)域溫度、降水量和極端天氣頻率/強度等。
邁克爾·韋納:隨著溫度的升高,氣候和天氣系統(tǒng)的許多方面都發(fā)生改變,例如出現更嚴重的熱浪,通常不太嚴重的寒潮,更猛烈的風暴,或是更長時間的干旱等等。
持續(xù)遭遇強降雨,菲律賓多地發(fā)生洪澇災害。
圖片來源:新華社 烏馬利攝
人類活動可決定變暖程度和極端天氣的頻率
NBD:IPCC報告稱,全球升溫正在加快。這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奧拉夫·莫根施特恩:氣候變暖導致的變化包括冰面積減少(冰川、格陵蘭島和南極冰原、北極海冰和北部大陸的季節(jié)性積雪都在縮?。?、海平面上升(自1900年以來上升約20厘米)、各類海洋變暖、海洋酸化、干旱和強降雨增加,以及寒流發(fā)生頻率降低等。
小坂優(yōu):特征包括全球平均地表溫升、全球平均對流層變暖、全球陸地降水量增加、全球水循環(huán)增強、強熱帶氣旋占熱帶氣旋總量的比例增加、全球海洋熱含量增加、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北極海冰損失和北半球春季積雪減少等。
NBD: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可以避免的嗎?
奧拉夫·莫根施特恩:一些氣候變化現在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海洋將持續(xù)上升幾個世紀,冰川的融化也將繼續(xù)。但是,未來海平面上升的幅度,以及今后全球變暖的程度和與之相關的極端天氣事件增加的頻率,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我們共同選擇的氣候路徑。
小坂優(yōu):未來,大部分已經排放的溫室氣體將留在大氣中,這將在未來幾十年造成進一步的全球變暖。為了限制這一變暖水平,必須大力持續(xù)減少溫室氣體。
邁克爾·韋納:目前來看,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可避免。但更大的問題是,我們今后要如何應對,是任由地球變暖,還是使用無碳能源和實現零排放。無論我們選擇做什么,氣候都會出現變暖,但人類活動可以決定變暖多少。
NBD: 許多科學家將氣候變化的臨界點比喻成定時炸彈,大氣系統(tǒng)一旦到達臨界點,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不可逆轉。您怎么看?
奧拉夫·莫根施特恩:有些變化已經不可逆轉。例如,海平面上升(無論是已經實現的還是尚未實現的)不會在幾個世紀到幾千年內逆轉。我們尚未達到的氣候臨界點可能包括格陵蘭島或南極西部冰原的崩塌或森林的消亡。
小坂優(yōu):根據我對這一領域有限的知識,我認為我們不能完全否認存在這樣一個臨界點的可能性,但它可能發(fā)生的氣候狀態(tài)(全球變暖水平)以及它可能的變化范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IPCC報告也對這種可能性進行了評估。
(注:IPCC的官方術語表中,氣候臨界點(Tipping point)被定義為:“在氣候系統(tǒng)下,全球或區(qū)域氣候從一種穩(wěn)定狀態(tài)到另外一種穩(wěn)定狀態(tài)的關鍵門檻”。一旦臨界點被激活,系統(tǒng)將無法回至原來的穩(wěn)定狀態(tài)。全部“氣候臨界點”被激活后,地球系統(tǒng)可能將重新洗牌。)
受氣候變化影響,美國西部地區(qū)遭遇大面積嚴重干旱,導致山火災害頻發(fā)。
圖片來源:新華社 董旭東攝
全球變暖逆轉需要深入及持續(xù)減排
NBD:如果到2050年零排放的目標能夠實現,全球變暖的趨勢有何變化?
奧拉夫·莫根施特恩: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全球變暖(即平均表面溫度)將在本世紀中葉左右逆轉(開始緩慢冷卻)。在這種情況下,如植樹造林或其他大規(guī)模二氧化碳封存等負碳活動驅動地表冷卻。但IPCC報告也清楚表明,如果不迅速、深入和持續(xù)地減少碳排放,最后達成全球凈零排放,這種樂觀情況是不會發(fā)生的。
小坂優(yōu):在IPCC報告中,我們設定了5種未來排放設想,排放量最低的情況就是在本世紀中葉左右全球達成凈零排放。準確地說出全球變暖“放緩”的時間(氣溫上升率開始降低的時間)非常困難,因為它對碳排放軌跡的反應非常敏銳,而且自然變異也會導致十年為周期的氣候變暖放緩或是加速。
邁克爾·韋納:一旦實現零排放,我們將看到全球變暖相對較快地變緩,特別是在陸地上。但即使變暖放緩,深海升溫仍將持續(xù)幾個世紀。
NBD:IPCC報告指出降低甲烷水平的重要性。有科學家認為,大量減少甲烷排放可以給各國帶來短期的勝利。您怎么看?
奧拉夫·莫根施特恩:甲烷和二氧化碳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有很大不同?;剂先紵蛏挚撤サ犬a生的人造二氧化碳在氣候系統(tǒng)中停留了1000年。特別是,自工業(yè)革命開始以來,幾乎所有的人造二氧化碳仍然存在于導致全球變暖的系統(tǒng)中。
相比之下,甲烷具有化學活性。甲烷分子在被移除之前通常只在大氣中停留大約9年。甲烷的短壽命意味著減少甲烷排放的措施可以在幾年內看到甲烷導致的變暖減少。但除非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否則這也只能是短期的勝利。
邁克爾·韋納:甲烷的半衰期約為十年或更久,然后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因此,這只是短期的勝利。
NBD:決策者可以針對氣候變化采取哪些行動?
奧拉夫·莫根施特恩:IPCC報告對政策行動不作規(guī)定,它只是清楚地表明,除非很快實現深度和持續(xù)的減排,否則將全球變暖限制在巴黎協議中商定的水平將是遙不可及的。
小坂優(yōu):我們編制了一份“區(qū)域概況”,總結了每個區(qū)域各自過去的氣候變化和對我們稱為“氣候影響驅動因素”的未來預測。希望政策制定者可以據此制定其適應政策。
記者|張凌霄
編輯|段煉 高涵 杜波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德爾塔毒株全球大流行,點擊下方圖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最新疫情數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